該行政村隸屬安寧市祿脿鎮,地處祿脿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祿脿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市區30公里。東鄰青龍鎮雙湄村村委會,南鄰本鎮祿脿村委會,西鄰本鎮北沖村委會,北鄰青龍鎮雙湄村委會。轄庄科、官地、上村、下村、朱家箐、吳家村等6個村民小組。
現有農戶349戶,有鄉村人口1429人,其中農業人口1299人,勞動力95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20人。全村國土面積16.36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氣溫17.4℃,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烤煙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752畝,人均耕地1.36畝,林地22393.7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56.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4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52畝(其中:田1425畝,地327畝),人均耕地1.3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22393.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5畝,主要種植板栗、水果、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99畝,其中養殖面積45畝;有錳、鐵礦等資源。
自來水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12戶通自來水,有37戶飲用井水,不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的農戶。有349戶通電,有2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3.09%和89.4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2戶(分別佔總數的73.64 %和60.74%)。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24輛,拖拉機17輛,摩托車5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25畝,有效灌溉率為81.3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5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6畝。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8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的自然村。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5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6.0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97.95萬元,佔總收入34.80%;畜牧業收入232.00萬元,佔總收入的27.1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00 頭,肉牛30頭,肉羊67頭);漁業收入12.96萬元,佔總收入的1.51%;林業收入17.75萬元,佔總收入的2.07%;第二、三產業收入205.01萬元,佔總收入的23.95%;工資性收入66.64萬元,佔總收入的7.78%。農民人均純收入294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1.8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5人(占勞動力的15.17%),在省內務工140 人,到省外務工5人。
大棚百合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農產品主要在縣內銷售。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9.6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8.51%。該村目前正在計劃發展養殖、花卉特色產業。
教室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31人,距離鎮中學3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9人,其中小學生186人,中學生73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
民居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種植業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間道路難通行;農業用水緊張;農村教育基礎建設和師資力量不足;水利設施差。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 花卉、蔬菜產業,種植面積4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0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5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2945元增加到4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