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漢語常用字,讀音為qí,基本含義:〔淇水〕水名,源出中國河南省淇山,流入衛河。總筆畫數為11,左右結構,部首為氵。

基本釋義


● 淇
qí ㄑㄧˊ
● ● ◎ 〔~水〕水名,源出中國河南省淇山,流入衛河。

詳細釋義


◎ 淇 Qí
〈名〉
1. 水名。又名“淇河” [Qi River]
淇,淇水出河內共北山,東入河,或曰出隆慮西山。——《說文》
2. 按,古為黃河支流,自河南省林縣東南曲折流至今汲縣東北淇門鎮南入黃河
3. 古州名 [Qi prefecture]。今縣名。在河南省
4.山名 [Qi mountain]。又名“北山”、“大號山”、“沮洳山”等,為淇水所出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切,音其。水名。《說文》水出河內共北山,東入河。《水經》淇水,出河內隆慮縣西大號山。《詩·邶風》亦流於淇。
又襄陽亦有淇水。《水經注》濔水,東合夷水,與夷水亂流東出,謂之淇水。
又縣名。《廣輿記》屬彰德府,古朝歌地,周沬邑,元淇州。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淇
水。出河內共北山,東入河。或曰出隆慮西山。從水其聲。渠之切
說文解字注
(淇)淇水。出河內共北山。東入河。韻會引作東至黎陽入河。此用漢書增三字也。說文之例。舉所出之郡縣。不舉入河入江之郡縣。所出之地不變者多。下流古今多變。故略之也。河內郡共、二志同。共音恭。今河南衛輝府輝縣治、古共城也。前志共下曰。北山、淇水所出。東至黎陽入河。北山、今輝縣西北蘇門山。其別阜曰共山是也。詩曰。毖彼泉水。亦流於淇。又曰。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泉謂淇之源也。今淇水自彰徳府林縣流入衛輝府淇縣境、入衛河而入海。與古入河者迥異。或曰出隆慮西山。隆慮、漢諱殤帝改曰林慮。此不改者、書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已前也。前志。河內郡隆慮。後志作林慮、慮音閭。今河南彰德府林縣是其地。西山者、今林縣西北二十五里隆慮山是也。水經曰。淇水出河內隆慮縣西大號山。東北入於海。山海經注亦曰今淇水出汲郡隆慮縣大號山。東過河內縣南為白溝。從水。其聲。渠之切。一部。山海經作濝。

漢字編碼


淇
五筆86:IADW
五筆98:IDWY
倉頡:ETMC
筆順編號:44112211134
四角號碼:3418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DC7

音韻集成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ki2 [客語拼音字彙] ki2 [寶安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台灣四縣腔] ki2 [沙頭角腔] ki2
◎ 粵語:kei4
◎ 潮州話:ki5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ɡɯ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渠之平聲三等開口上平七之giɡĭəɡiəɡieɡɨɡɨqi2gigio水名出沮洳之山說文曰淇水出河內共北山東入河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ꡀꡞkigi平聲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渠宜二支平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三幾紀記陽平水名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淇園、淇洹、淇衛、淇澳、淇奧、淇溪、冰淇淋、瞻淇村、冰淇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