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barchan dune)是流動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態。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體兩側有順風向延伸的兩個翼,兩翼開展的程度取決於當地主導風的強弱,主導風風速愈強,交角角度愈小。

內容簡介


丘體兩坡不對稱,迎風坡凸出而平緩,坡度在5—20度,背風坡凹入而較陡,傾角在28—34度。沙丘高度都不大,一般為1—5米,寬度可達100—300米。新月形沙丘是在單一方向的風或兩種相反方向的
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
風的作用下形成的。大部分出現在沙漠的邊緣地帶。

形成


墨西哥格雷羅內洛羅的新月形沙丘
墨西哥格雷羅內洛羅的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種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風的作用下,風沙遇到了草叢或灌木的阻擋堆起了小沙堆,以後風從迎風坡面上發生吹蝕,在背風坡形成旋渦進行堆積。與此同時,沙堆的左右兩側形成向內迴轉的氣流,使兩翼不斷擴展,逐漸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態
新月形沙丘在沙子供應比較豐富的情況下,由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連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鏈,其高度一般在5—30米。
新月形沙丘最初形態是一種較小的盾狀沙堆。盾狀沙堆一經形成,就成為風沙流運行的更大障礙,貼地層氣流在沙堆的背風坡會發生分離,形成具有水平軸的渦旋,速度減弱,使氣流搬運的沙粒過丘頂后,在背風坡的渦旋區沉積下來。隨著沙子不斷沉積,盾形沙堆尺寸的增長,背風坡沉積量相對最大位置愈來愈接近頂部,遂使背風坡的坡度不斷加陡,當坡度達到沙子的最大休止角(34°)時,沙體發生剪切運動,部分沙粒崩墜,形成小落沙坡,發育為雛形新月形沙丘。此後,隨著沙丘的不斷堆積增高,氣流分離愈來愈厲害,渦流的尺度和強度都不斷加大,小落沙坡進一步擴大。在同一發展過程中,沿沙堆兩側繞過的氣流,把沙子搬運到兩側的前方堆積(由於兩側較頂部低矮,移動就快),在沙丘的兩翼逐漸形成了兩個順著風向前伸的獸角。這樣,就形成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海邊的新月形沙丘

昌黎黃金海岸有52公里長的海岸線,距著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僅15公里,但與北戴河不同的是,這裡幾乎無石可言,卻有著只有在戈壁灘和黃海故道才能領略的沙漠風光。沿著海岸連綿起伏的一道道新月形沙丘,蜿蜒成一條長達上百里的“金龍”,處處金光閃閃,令人賞心悅目。

沙丘移動的影響因素

(1)輸沙量,沙丘移動速度與風速的三次方成正比,而輸沙量與起沙風速的三次方成反比。(2)沙丘高度,沙丘移動速度與沙丘高度成反比。(3)沙丘移動速度還受植被、沙丘水分及下伏地面因素影響。植被能減小風速,沙粒濕潤需要更高的起沙風速,下伏地面粗糙可阻礙沙粒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