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雄天坑溶洞群

網紅景點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天坑群位於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研究所的專家在2015年6月5日至8日考察時發現,是亦今為止雲南最大的天坑群。

價值意義


鎮雄縣天坑群2015年6月5日至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研究所的專家,對鎮雄縣的旅遊資源進行探險考察,科考隊發現了亦今為止雲南最大的天坑群。
為期四天的勘探中,科考隊先後深入木卓、芒部、果珠、大灣、五德、中屯等鄉鎮實地踏勘。在各個資源點,科考隊冒著生命危險、克服艱難險阻,採取繩子吊人降落、徒手攀越懸崖絕壁、徒步蹚過地下河水等方式,深入天坑、洞穴、峽谷實地考察,並記錄文字和留下影像資料。在勘探完五德大鍋圈天坑以後,專家組認定,此天坑地質資源和旅遊價值非常高,並且周邊天坑數量也非常多,初步勘探最少有10個組成,保守估計這是雲南最大的天坑群。
地質公園
被譽為“雲南旅遊包裝第一人”的中國著名旅遊景區策劃與規劃專家王崇亮認為,相比已經審批的大山包國家公園,五德鎮大鍋圈天坑群開發難度小,開發成本低,后發優勢明顯,建議昭通市旅發委把鎮雄縣“喀斯特溶洞群國家公園”項目,同大山包國家公園和金沙江探險國家公園等一起,作為昭通市擬建的“三大國家公園”之一上報省旅發委,納入全省重大旅遊開發項目的盤子。
鎮雄天坑溶洞群
鎮雄天坑溶洞群

區域範圍


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天坑群距鎮雄縣城51公里,佔地面積約600畝,包括6個大小不等的天坑。其中最大的3個天坑分別是“大鍋圈”“小鍋圈”和“三鍋圈”。據了解,最大的“大鍋圈”坑口直徑近600米,平均深度達120米,最深處達150米,四周陡峭險峻,形如一口凹陷的鐵鍋,裡面的溶洞旁還居住著8戶32人。
大鍋圈
坑口直徑近600米,平均深度120米,最深處達150米,四周絕壁陡峭險峻,是一個較為規則的圓周體,形如一口凹陷的鐵鍋,坑底向四周逐步抬升,坑內有規模而成熟的農耕情景,岩腳洞邊還住著8戶32人。當地村民介紹,他們是1953年住進去的,還在坑內種植著玉米土豆等農作物,基本上滿足自給,充裕的也會背到集市上賣,再買一些生活品回來。現在,當地政府還將一條通往這個溶洞的土路硬化,方便村民與外界溝通。
小鍋圈
位於大鍋圈東面,距大天坑1000米左右,體量位列第二,直徑500米左右,坑深百餘米,坑底草肥水清見牛羊。四面環山,遊人容易進入,坑底有兩個遙相對望的洞穴,分為旱洞和水洞,水洞中間有一潭清澈見底的湖水,按走向這兩個洞應該在懸崖內部首尾相連。
三鍋圈
位於天坑群西面,距大鍋圈僅有數百米遠,是3個主要天坑中體量最小的一個,坑口直徑100多米,因為坑底深不見底,據說至今還無人下去過,坑壁絕壁直刺青天。
鎮雄天坑溶洞群
鎮雄天坑溶洞群
鎮雄天坑溶洞群
鎮雄天坑溶洞群

建設背景


鎮雄縣天坑群如果以五德大鍋圈天坑群為中心,配合洞穴群、峽谷、河流等自然景觀,如木卓仙人洞、羅坎鳳尾洞、芒部落水洞、漁洞白銀洞、大灣龍洞、坡頭犀牛洞和果珠的溶洞群等喀斯特地貌景觀,如橫江、赤水河、烏江三大水系的39條河流,統一規劃、連片開發、優勢互補,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全可以把該片區綜合打造成一個旅遊景區,開展探險、蹦極、速降等旅遊項目。
“利用鎮雄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自然生態資源,引領大鍋圈天坑群的文化旅遊大發展,真正實現‘天下正(鎮)雄。”昭通知名策劃人、攝影家宋大明認為,鎮雄地質景觀獨特,文旅資源豐富,大鍋圈天坑群的重大科考發現,不僅有重大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文化旅遊和帶動當地脫貧致富的價值,更是填補了昭通市乃至雲南省文化旅遊資源的空白,必須立即開展保護工作,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為鎮雄文化旅遊產業的大發展開好頭。
讓人期待的是,當前,成貴高鐵、宜畢高速等交通大動脈正在加緊建設,制約鎮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旅遊產業發展的交通瓶頸即將打破。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鎮雄縣以“喀斯特溶洞群國家公園”為主體、大力推進旅遊資源開發的天時地利已經形成,鎮雄旅遊產業發展的春天將很快來臨。
鎮雄天坑溶洞群
鎮雄天坑溶洞群

五大謎團


1、大鍋圈天坑群如何形成?
關於五德鎮大鍋圈天坑的成因,當地並無史料記載,可謂眾說紛紜。多數人認為,該天坑群屬於自然形成,排除了地震、火山活動等原因,屬於天體隕石撞擊產生,少數人則認為是近些年人類活動所致,即過度開發利用地下資源造成。
鎮雄縣天坑群
國土資源部科考隊的專家組一致認定,該天坑是岩溶區發育的一種大型桶狀漏斗地貌,因地下溶洞的頂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且該天坑對於研究我國西南地區新構造運動間歇性抬升以及區域岩溶地貌、洞穴、地下水發育演化過程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據專家組介紹,截止到2010年,在世界已發現約80個天坑,其中有超過50個分佈在中國。
2、天坑回聲為何長達20秒?
根據資料顯示,鹽津豆沙關、北京、南美洲、非洲等地較為有名的迴音壁或迴音谷,其最長回聲也不過8秒。而站在大鍋圈天坑裡縱聲高喊一聲“我愛你”,喊聲會由近及遠地傳送,回聲持續時間長達20秒以上。
關於大鍋圈天坑的回聲,當地有一個凄美的愛情傳說——很久以前,美麗的“穿青”(即頭裹青布包頭的少數民族)姑娘赴約途中在此消失,失去愛人的彝家小伙大喊著“阿—里—古(彝語我愛你)……”縱身跳下,洞里只剩下“阿-里—古”的餘音回蕩,這種愛的最強音一直持續到今天,被稱為“愛你的最長的回聲”。民間傳說給大鍋圈天坑的超長回聲蒙上了幾分浪漫色彩,但這一怪象還需要科學的解釋。
3、坑頂沒信號坑底為啥有?
在實地走訪中,記者碰到一件怪事:在大鍋圈天坑頂部時手機沒有信號,可走到100多米深的天坑底部時手機信號滿格,通話十分良好,發微博、收郵件也很順暢。有人猜測說,大鍋圈天坑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信號接收器,或者是天坑裡存在的某種金屬元素可以幫助接收衛星信號,但具體原因還需專家實地考證。
4、崖間小洞咋成笛子“吹口”?
住在大鍋圈天坑內的村民在勞作之餘,總會跑到天坑西北部的懸崖上去娛樂一番:爬上懸崖,雙手緊抓崖間縫隙,站穩身子,然後用嘴對著崖上密布的小洞,往洞內使勁吹氣,懸崖上便會迅速傳出一陣陣“嗚嗚嗚”的聲響,聲音低沉而厚重,崖上彷彿變成了一隻巨型笛子或蘆笙,小洞成了笛子或蘆笙上的吹口。對此,當地村民百思不得其解,記者多方求教也未能解開這個謎團。
5、三鍋圈天坑為何怪叫聲聲?
只要走進三鍋圈天坑,總會聽到一陣陣怪叫聲,怪聲音難以名狀,還不斷變化,時高時低、時斷時續、或長或短,有人說這些怪聲大多像娃娃啼哭,有人說像狼嚎,有人說像熱鍋上炒豆……除了此起彼伏的怪聲,三鍋圈天坑洞口時常雲霧繚繞。這些怪聲音從何而來,需要相關科學解釋。
鎮雄天坑溶洞群
鎮雄天坑溶洞群

地理環境


2015年6月5日至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研究所的專家,對鎮雄縣的旅遊資源進行探險考察,科考隊發現了亦今為止雲南最大的天坑群。
鎮雄天坑之大鍋圈
鎮雄天坑之大鍋圈
為期四天的勘探中,科考隊先後深入木卓、芒部、果珠、大灣、五德、中屯等鄉鎮實地踏勘。在各個資源點,科考隊冒著生命危險、克服艱難險阻,採取繩子吊人降落、徒手攀越懸崖絕壁、徒步蹚過地下河水等方式,深入天坑、洞穴、峽谷實地考察,並記錄文字和留下影像資料。在勘探完五德大鍋圈天坑以後,專家組認定,此天坑地質資源和旅遊價值非常高,並且周邊天坑數量也非常多,初步勘探最少有10個組成,保守估計這是雲南最大的天坑群。
考察結束后,專家評判認定,鎮雄縣擁有雲南最大的天坑群,再配合上洞穴群、峽谷、河流等自然景觀,可以綜合打造成一個非常好的旅遊景區。
當地天坑群海拔1440米,距離鎮雄縣城51公里,佔地面積約600畝,包括6個大小不等的天坑。其中,最大的天坑被當地人稱為“大鍋圈”,裡面住著8戶32人,過著半隱居的世外桃源生活。

獲得榮譽


中新網昆明8月16日“最雲南·新發現”2016雲南特色旅遊新地標評選活動專家評審會在昆明召開,邀請專家現場對網路投票入圍的15家省內旅遊目的地進行評審。“最雲南·新發現”2016雲南特色旅遊新地標評選活動專家評審會在昆明召開,邀請專家現場對網路投票入圍的15家省內旅遊目的地進行評審。鎮雄天坑群獲得網路投票第一的同時得到了專家組的一致好評,鎮雄天坑群於2016年8月18日正式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華網雲南頻道授予“榮獲2016年雲南特殊旅遊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