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

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中國農大”(CAU),坐落於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和北京市共建的一所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中國―加州大學系統"10+10"合作科研聯盟成員高校。

截至2021年3月,學校佔地125萬平方米,校舍面積123萬平方米;設有19個學院,開辦本科專業72個;有全日制本科生12747名,全日制研究生9882名;有專任教師1933人;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館藏圖書近200萬冊。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北京農業大學
● 三大源頭
一、北京大學農學院
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12月6日,京師大學堂設立農科學部。
民國元年(1912年)5月3日,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農科大學為學校分科大學之一。
民國三年(1914年)3月,農科大學改為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歸教育部管轄。
民國十二年(1923年)3月,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改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
民國十六年(1927年)8月,學校更名為國立京師大學校農科。
民國十七年(1928年)11月,北京農業大學改為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組成西安臨時大學,北平大學農學院改為西安林大農學院;同年12月,北平偽臨時政府合併北京大學、北平大學成立“國立北京大學”,設有農學院。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西安聯大改為西北聯合大學,臨大農學院改為西北聯大農學院。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4月20日,農學院與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合併建立國立西北農學院。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教育部特設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將原日偽“北大”農學院編為第四分班。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7月,臨大補習班結束,第四分班併入北大農學院。
1949年7月,輔仁大學農學系併入北京大學農學院。
二、清華大學農學院
民國十年(1921年),清華學校開設農業課程並成立農科。
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清華學校更名清華大學,農業課程停開。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秋,建立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春,清華大學農學院在長沙籌建。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增設植物生理組。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農業研究所改為清華大學農學院;同年9月30日,農學院遷入原土木工程專科學校。
三、華北大學農學院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5月,延安自然科學研究所成立;同年12月,研究所改為延安自然科學院,並具有高等學校性質。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自然科學院設物理、化學、地礦、生物四系;同年9月1日,正式上課。
民國三十年(1941年),自然科學院直屬中央文委領導。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自然科學院等合併為延安大學,歸邊區政府領導,為獨立學院。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生物系改為農業系。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延安大學農業系併入北方大學,成立北方大學農學院。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北方大學與華北聯合大學合併為華北大學,原北方大學農學院改為華北大學農學院。
● 合併發展
1949年9月,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
1950年4月8日,學校正式命名為北京農業大學。
1954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6所重點院校之一。
1981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北京農業大學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建設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 四大前身
一、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
1948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在冀衡農場舉辦拖拉機訓練班。
1950年4月1日,在訓練班的基礎上創立中央農業部雙橋機耕學校。
二、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
1949年12月,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成立。
三、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
1949年10月,北京農業大學成立,設農業機械系。
1951年秋,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開始與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聯合辦學。
四、平原農學院
1951年7月,平原農學院成立,設農學、畜牧獸醫、森林三個系和棉花專科班。
● 合併發展
1952年10月15日,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成立。
1953年1月,平原農學院部分幹部、教師和學生共約100人併入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同年7月,學校改名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同年,學校農學系農學專業併入東北農學院。
1954年,學校改由教育部領導。
1957年,學校屬農業部領導。
1959年秋,農業部拖拉機站幹部學院並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
1960年,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被列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
1965年,學校改屬八機部領導。
1970年,學校搬遷至四川省重慶市,其間,校名先後改為四川農機學院、重慶農機學院、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
1979年,學校搬回原址,恢復校名,歸屬農業機械部。
1982年4月,學校改屬農牧漁業部。
1985年10月,學校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合併發展
1995年9月,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組建中國農業大學。
1998年,學校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高校。
2003年,中國農業大學與煙台市人民政府簽署聯合辦學協議,合作建設中國農業大學煙台校區。
2004年,學校被列入國家“985工程”高校。
2006年,入選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7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中國農業大學煙台研究院。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4年9月,入選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2015年,學校成為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2017年9月,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7月,學校獲評教育部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20年1月,學校入選“強基計劃”試點高校。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8月,中國農業大學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10月17日,加入圓明園研究高校聯盟;同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11月6日,倡議發起的“全國農科研究生志願服務聯盟”成立。
2021年5月15日,成為高等農林院校課程思政聯盟理事會員單位。
奧運體育館
奧運體育館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1年3月,學校設有學院19個,開辦本科專業72個。
二級學院本科專業
中國農業大學試驗班理科試驗班(生命科學)、理科試驗班(信息科學)
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學、種子科學與工程
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園藝、園林
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物保護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資源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應用氣象學、生態學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科學
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草業科學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動物醫學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工業設計、機械電子工程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土木工程
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化學、應用化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工程力學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農林經濟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電子商務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農村區域發展、社會學、法學、傳播學和英語
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體育與藝術教學部——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學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辦學)、農林經濟管理(中外合作辦學)、傳播學(中外合作辦學)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系(營養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農業大學煙台研究院水產養殖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
中國農業大學強基班生物科學
繼續教育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培訓中心),1988年成立,專門負責學校的教育培訓、成人學歷教育及現代遠程教育的管理和實施。招生的本、專科專業共有40多個,涉及農、工、理、管理、經濟、文、法等門類。
思想政治教育學院:2009年6月成立,為直屬學校領導的二級機構,正處級單位。其前身為人文與發展學院下屬的社會科學部。學院下設四個系和一個教研中心,即馬克思主義原理系、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系、思想道德教育系、近現代歷史系和研究生教研中心。

師資隊伍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93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員)67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960人。研究生導師167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77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北京市教學名師43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10個、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2個。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DNA之父”JamesWatson和中國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內的一批中國國內外學者擔任名譽教授。
專職院士石元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李季倫(中國科學院)、吳常信(中國科學院)、陳文新(中國科學院)、武維華(中國科學院)、汪懋華(中國工程院)、戴景瑞(中國工程院)、李德發(中國工程院)、張福鎖(中國工程院)、康紹忠(中國工程院)、任發政(中國工程院)、沈建忠(中國工程院)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芳(2012年)、朱鴻亮(2016年)、楊紹青(2018年)
“國家特支計劃”入選者賴錦盛(2013年)、王軍軍(2013年)、楊富裕(2014年)、劉慶昌(2014年)、王鵬(2015年)、陳龍健(2015年)、姚穎垠(2015年)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沈建忠(2006年)、陸雅海(2006年)、譙仕彥(2006年)、郭岩(2013年)、孫傳清(2013年)、楊漢春(2013年)等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賴錦盛(2014年)、楊淑華(2014年)、郭岩(2014年)、李勝利(2014年)、楊漢春(2014年)、毛恩榮(2014年)、滕光輝(2014年)、葉敬忠(2014年)、王璞(2018年)、李天忠(2018年)、趙要風(2018年)、張英俊(2018年)、郭順堂(2018年)、江正強(2018年)、楊敏麗(2018年)

人才培養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10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9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5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2個、北京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北京市精品課程25門、北京市優質本科課程10門、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3個):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農業水利工程、資源環境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學、園藝、植物保護、動物科學、草業科學、農林經濟管理、動物醫學、土地資源管理、金融學、社會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食品質量與安全、種子科學與工程、農村區域發展
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動物科學、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農村區域發展、農林經濟管理、食品質量與安全、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環境科學類、化學、動物醫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化學、生物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植物生產類複合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育部農業生命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獸醫免疫學、普通昆蟲學、動物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設施農業工程工藝、草地學、家畜繁殖學、獸醫外科學、土壤學、獸醫寄生蟲學、農業推廣學、植物生物學、農業機械化生產學、中獸醫學、觀賞植物采後生理與技術、農業經濟學、農村社會學等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9門):畫法幾何與技術製圖基礎、大學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快速入門與提高、C++語言程序設計、C程序設計案例教程、計算機圖形學、食品安全與日常飲食、信息安全概論、食品營養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0門):植物生物學、設施農業工程工藝、草地學、動物解剖學、家畜繁殖學、動物遺傳學、普通遺傳學、普通昆蟲學、作物育種學、農業經濟學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食品與健康(1~4講)等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機械與農業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機械與農業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水利與土木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10個):農學、動物科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植物保護、農業建築與能源工程、動物醫學、農業水利工程、農林經濟管理、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園藝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地理信息科學、生物技術、機械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會計學等
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2個):植物保護、動物醫學
北京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
北京市精品課程(25門):土地利用規劃、流體力學、普通化學及實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生物化學、普通昆蟲學、家畜繁殖學、植物營養學、設施園藝學、食品化學、農業微生物、管理學、農業項目投資評估、土壤學、作物育種學、農業推廣學、農業生物環境工程、微生物生物學、發酵工程、動物系統解剖學、植物生物學、機械製造工程學、農業經濟學、《土壤、植物與環境分析》、觀賞植物采後生理與技術
北京市優質本科課程(10個):生物化學、植物學A、大學物理實驗、設施園藝學、程序設計、動物解剖學、微觀經濟學、植物育種原理、高等數學(A)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植物生產類實驗教學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水利與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動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等
● 學生成績
截至2021年3月,近五年來,學校本科生共發表高水平論文491489篇,其中SCI158160篇,EI3933篇,CPCI2篇,CSCD3339篇;學生申請專利及軟體著作權150210項,其中發明專利1720項,實用新型專利74102項,外觀設計專利24項,軟體著作權5784項;學生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級別學科競賽27403729項。
截至2021年3月,學校研究生在各類競賽中,獲國家級特等獎2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7項;省部級特等獎5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15項。
● 教學成果
2019至2020學年,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0項(最近一屆);學校教師主持建設的國家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35項,省部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6項。
中國農業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成果名稱等級年度
在“教學-科研-推廣”中建立農科實踐教學體系國家特等1989年
《蔬菜采後生理學》等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國家二等1993年
“教學、生產、實驗”三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的創建國家二等1997年
植物形態解剖學課程建設與改革國家二等
創建兩段式培養模式和三平台課程體系,培養高素質的農業本科人才國家一等2001年
普通高等農林院校教學工作評價研究與實踐國家二等
農業工程大類本科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國家二等2005年
農林科“雙基”實驗室資源優化配置與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國家二等
創建‘兩體系、三層次、模塊化’教學體系培養植物生產類本科創新人才國家二等2009年
構建國際化教育教學平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國家二等
突出農工交融的農業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養體系創建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8年
農業現代化創新領軍人才“五位一體”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科體系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博士后流動站1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型13種、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20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9個、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機械工程、水利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生物學、生態學、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應用經濟學、社會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生物學、生態學、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應用經濟學、社會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生物學、生態學、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應用經濟學、社會學、力學、電氣工程、土木工程、風景園林學、數學、大氣科學、工商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金融、國際商務、保險、法律、農藝與種業、獸醫、風景園林、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工程管理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作物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農業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果樹學、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農業經濟管理
北京市重點學科(交叉學科):農村發展管理
北京市重點學科(一級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北京市重點學科(二級學科):動物學、生態學、水文學與水資源、蔬菜學、土地資源管理
● 學科評估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國農業大學有6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的學科數量在中國高校中排名第六位。
在2019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學校農學與林學學科進入世界前10,成為中國大陸高校進入前10名的4個學科之一。
截至2019年12月,在ESI學科評價指標中,學校的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環境/生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微生物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和藥理學與毒理學10個學科和所有學科論文總引用量進入了全球前1%。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2017年)
序號一級學科代碼一級學科名稱評估結果位次百分位
10828農業工程A+前2%或前2名
20832食品科學與工程A+前2%或前2名
30901作物學A+前2%或前2名
40905畜牧學A+前2%或前2名
50906獸醫學A+前2%或前2名
60909草學A+前2%或前2名
70710生物學A2%~5%
80903農業資源與環境A-5%~10%
90904植物保護A-5%~10%
100713生態學B+10%~20%
110815水利工程B+10%~20%
120902園藝學B+10%~20%
131203農林經濟管理B+10%~20%
141204公共管理B+10%~20%
150303社會學B20%~30%
160802機械工程B20%~30%
17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B20%~30%
18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B-30%~40%
191202工商管理B-30%~40%
200703化學C+40%~50%
210701數學C50%~60%
220305馬克思主義理論C-60%~70%
230808電氣工程C-60%~70%
240814土木工程C-60%~70%
251205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C-60%~70%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98個、省部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9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0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7個。
中國農業大學省部級以上實驗室、中心及野外站台一覽表
平台名稱建設時間批准部門級別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1987.10科技部國家級實驗室
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02.01科技部國家級實驗室
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05.03科技部國家級實驗室
畜禽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2008.11國家發改委國家級實驗室
河北沽源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05.1201科技部國家級野外站
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0.0601科技部國家級中心
國家果蔬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1.01科技部國家級中心
國家能源非糧生物質原料研發中心2011.09國家能源局國家級中心
生物質能科學與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016.12科技部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1998.04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國家家禽測定中心1999.01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國家獸葯安全評價中心1999.09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草業科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01.06北京市教委省部級實驗室
作物遺傳改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01.06北京市教委省部級實驗室
果樹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01.06北京市教委省部級實驗室
生物飼料添加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1.03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動物源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1.03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現代農業裝備優化設計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1.05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種子病害檢驗與防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1.05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設施蔬菜生長發育調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2.05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2.05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2.01教育部省部級實驗室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2.01教育部省部級實驗室
功能乳品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重點實驗室2003.11教育部省部級實驗室
作物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5.12教育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1996.11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動物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1996.11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作物有害生物監測與綠色防控重點實驗室1996.11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設施農業工程重點實驗室1996.11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華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1996.11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2002.11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農作制度重點實驗室2002.11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土壤微生物重點實驗室2002.11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獸葯殘留及違禁添加物檢測重點實驗室2008.07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果蔬加工重點實驗室2008.07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飼料安全與生物學效價重點實驗室2011.07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土壤-機器-植物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2011.07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可再生能源清潔化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2011.07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園藝作物營養與生理重點實驗室2011.07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農業信息獲取技術重點實驗室2011.07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國家動物海綿狀腦病檢測實驗室2003.12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國家動物寄生原蟲實驗室2004.09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國家獸葯殘留基準實驗室2004.12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國家級獸葯安全評價(環境評估)實驗室2007.10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農產品貯藏保鮮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2011.12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國土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2012.05國土資源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草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2005.10農業部省部級野外站
農業部武川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2005.10農業部省部級野外站
農業部作物高效用水吳橋科學觀測實驗站2008.07農業部省部級野外站
農業部河北北部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2011.07農業部省部級野外站
農業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學觀測實驗站2011.07農業部省部級野外站
農業部桓台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2011.07農業部省部級野外站
種苗健康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011.04北京市發改委省部級中心
先進農業感測技術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011.12北京市發改委省部級中心
北京市農業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2.05北京市科委省部級中心
畜產品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2010.01北京市教委省部級中心
河北省低平原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8.09河北省省部級中心
玉米育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1.01教育部省部級中心
現代農業裝備與設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6教育部省部級中心
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6教育部省部級中心
農業節水與水資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7.10教育部省部級中心
植物生長調節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9.12教育部省部級中心
農業部牧草與草坪草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1998.11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1998.11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農業部家禽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2003.04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農業部飼料效價與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2003.04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農業部獸葯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2003.04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農業部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2007.11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農業部飼料工業中心1996.04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農業部保護性精細耕作研究中心1999.05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農業部牧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0.11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國家農業野生植物鑒定評價中心(水稻)2007.12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國家果蔬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2008.10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研發分中心2009.11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食品質量與安全北京實驗室2012.12北京市教委省部級實驗室
畜禽遺傳改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3.06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生物多樣性與有機農業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3.06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北京市畜禽健康養殖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3.06北京市科委省部級中心
農業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化學性危害因子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2013.04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溫室設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3.11科技部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畜禽健康養殖環境與福利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4.03北京市科委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花卉發育與品質調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4.06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北京市供水管網系統安全與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4.06北京市科委省部級中心
北京市果樹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4.06北京市科委省部級中心
北京市生鮮乳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5.06北京市科委省部級中心
食品非熱加工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5.06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中國農業大學農作物種子全程技術研究北京創新中心2013.12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田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6.12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植物蛋白與穀物加工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6.12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實驗室
中國農業大學中歐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2009.01科技部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農業部甘薯生物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2016.12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草地管理與合理利用重點實驗室2016.12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葡萄酒加工重點實驗室2016.12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食用)重點實驗室2016.12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農業信息化標準化重點實驗室2016.12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農業部農業災害遙感重點實驗室2016.12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作物分子育種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017.10教育部省部級實驗室
北京食品安全政策與戰略研究基地2017.10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北京市教委省部級實驗室
青貯飼草料加工技術集成科研基地2018.01農業部省部級實驗室
奶牛營養及生態健康養殖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8.05北京市科委省部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食品精準營養與質量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8.09教育部省部級實驗室
改良草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9.05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省部級中心
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2019.03農業部省部級中心
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基地2019.07農業部省部級基地
甘肅武威綠洲農業高效用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08教育部省部級野外站
河北曲周綠色農業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08教育部省部級野外站
園藝作物新品種選育與良種繁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9.10教育部省部級中心
中國輕工業食品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2019.11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省部級實驗室
中國輕工業健康飲品重點實驗室2019.11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省部級實驗室
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曲周)2020.04農業部省部級基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種子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北京)2020.06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省部級中心
全國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2020.10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省部級基地
國家農業綠色發展長期固定觀測曲周試驗站2020.11農業農村部省部級野外站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無損評價鑒定儀器設備技術北京中心2020.12農業農村部省部級中心

科研成就

“十二五”期間,學校科研總經費達到50.2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45%。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8977篇,比“十一五”期間增長46%,在Science、Nature等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12篇;獲國家級科技獎勵31項、省部級獎勵173項,比“十一五”期間增長11%;授權專利1900項,比“十一五”期間增長140%;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3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
截至2021年3月,近五年來,學校教師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0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7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24項,其中主報10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59項。
2017年至2019年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級科研獲獎一覽表
序號成果名稱主持人獲獎名稱獲獎時間
1生鮮肉品質無損高通量實時光學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彭彥昆等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7年
2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關鍵技術及應用王福軍等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3番茄加工產業化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廖小軍等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4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種質資源挖掘與育種應用張蘊薇等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5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廠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宋衛堂等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6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關鍵技術及應用李隆等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7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質高效栽培與運銷保鮮關鍵技術及應用高俊平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年
8半纖維素酶高效生產及應用關鍵技江正強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9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金危危等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0主要蔬菜卵菌病害關鍵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劉西莉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1高效瘦肉型種豬新配套系培育與應用王愛國等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2新型飼用氨基酸與豬低蛋白質飼料創製技術譙仕彥等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9年
13飼草優質高效青貯關鍵技術與應用楊富裕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4水產集約化養殖精準測控關鍵技術與裝備李道亮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5北方玉米少免耕高速精量播種關鍵技術與裝備李洪文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6防治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綠色新農藥新製劑的研製及應用覃兆海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7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篩選及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李平蘭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8耐密高產廣適玉米新品種中單808和中單909培育與應用李紹明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黑土地玉米長期連作肥力退化機理與可持續利用技術創建及應用王琦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21年4月學校圖書館官網顯示,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藏書總量近220萬冊;訂購紙本中文期刊1400多種,外文期刊280餘種;訂購中外文資料庫90餘個。
● 學術期刊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學報主要刊登生物學、作物學、植物保護、園藝學、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工程、農業機械工程、信息與電氣工程、水利與土木工程及農業經濟管理等學科的學術論文、文獻綜述和研究快報等。學報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CSCD核心庫,C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並被國內外其他多家資料庫和文摘雜誌收錄。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類期刊。學報主要常設發展轉型、鄉土社會、經濟管理、隨筆書評等欄目,不定期開設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社會保障、社會工作、農村教育、農村扶貧等專欄。學報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入選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農藥學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農藥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學報主要設有專論與綜述、研究論文、研究簡報等欄目。學報被中國精品科技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知網資料庫收錄期刊等收錄。
《植物保護學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植物保護學會、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農業核心期刊。主要有研究論文、文獻綜述、簡報等欄目。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技術文摘CABI、美國農業文獻索引AGRICOL、《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資料庫等收錄。
《植物病理學報》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植物病理學會主辦,依託單位為中國農業大學的學術期刊。學報設有特邀專欄、專題評述、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實驗方法等欄目。學報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生物學文摘、中國農業文摘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英國農業與生物技術文摘(CAB)、聯合國糧農組織AGRIS等收錄。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創刊於199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農業大學與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共同主辦,是一份為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發展提供服務的科學期刊。學報設有專家論壇、研究報告、文獻綜述、快訊與簡報等欄目。學報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來源期刊,被CA化學文摘(美)(2014)等中國國內外多家資料庫和文摘雜誌收錄。
此外,中國農業大學還設有《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中國葡萄酒》《ChinaAgriculturalEconomicReview》《FrontiersofAgriculturalScienceandEngineering》《InformationProcessinginAgriculture》《PhytopathologyResearch》《JournalofAnimalScienceandBiotechnology》等期刊。

學術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學校與東歐、中亞、非洲、拉丁美洲、北美等52個國家和地區的242所大學、研究單位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截至2021年3月,學校與世界頂尖涉農大學聯盟(A5)院校、英國愛丁堡大學、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德國霍恩海姆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哈薩克國立農業大學、坦尚尼亞蘇庫因大學、聯合國糧農組織等中國國外院校和國際組織開展本科、碩士、博士聯合培養、學術競賽、夏令營、交換生和實習等各類國家公派和校際交流項目。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的圖形為:以書本、麥穗和齒輪托舉手繪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老校門,1905代表學校始源年份,上方環繞學校中英文名稱。釋義:校徽顏色選用生命綠,以植物的色彩,體現農業特點,象徵生機勃勃蓄勢待發。校徽整體呈盾形,代表堅固、穩重和持久;鍬和犁的形態體現培養人才的治學理念。從整體上表現“頂天立地”,上部象徵進取和開放,下部表現面向社會的辦學主旨。以手繪農科大校門和“1905”表示學校始源。以托舉狀的麥穗寓意托舉農業未來的重任;麥穗和齒輪代表農科和工科;書本圖案代表傳播知識、培育英才,還象徵翱翔的海鷗,預示大學騰飛的美好未來。
● 標誌色
學校主要標識色為生命綠,輔助標識色為厚土金。
● 校旗
學校校旗正中是中英文校名及校徽,色彩按照學校視覺識別系統規定的標準色和輔助色搭配應用。

精神文化

•校歌
《金色的希望》
石順義詞、張偉曲
確定時間2005年7月
歌詞:
(女)戴上我們的校徽,就懷揣一片綠色的嚮往。
(男)走進我們的課堂,就走進田野金色的希望。
(女)翻開我們的書本,就聞到五穀淡淡的清香。
(男)走出我們的校門,就擔起天下飽暖和安康。
(合)啊,燕山腳下,書聲琅琅。啊,桃李滿園,天高地廣。
今天我們在這裡奮發向上,
明天我們從這裡鋪開那萬里春光。
•校風
團結、樸實、求是、創新
釋意:
胡錦濤視察我校
胡錦濤視察我校
“團結”原意主旨是為了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的理想或任務而聯合起來。這裡主要是指學校要有團結合作的精神風貌,就是要通過共同理想、共同目標凝聚廣大師生員工信念,在學校中形成自由的學術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協作機制,共同推進學校事業的不斷發展。
“樸實”原意主旨為質樸誠實、純真樸實。這裡是寄寓中國農業大學學子繼承民族優秀品質,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做到樸實無華,體現出農大百年積澱的精神。
“求是”一語,最早見於《漢書·河間獻王傳》。唐代訓詁學家顏師古曾註釋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所謂“實事求是”就是指人們在佔有大量、全面、系統的事實材料的基礎上,研究和探索進而發現其中包含的客觀規律性。“求是”就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尊重事實,真正把握事物內部的客觀規律。
“創新”是現代科學精神的精髓。它被稱作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和教育的靈魂。
(領導關懷圖冊圖片來源:)
•校訓
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釋意: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幾千年來一直感動並激勵著中國知識分子為國為民殫精竭智。“民生之多艱”是中國的農情,也是中國的國情,中國農業大學以農立校,國富民殷、強農為本,是中國農業大學的追求。數代農大人情系鄉土,憂患蒼生,為實現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溫飽和富庶之夢不遺餘力。以“解”代“哀”,以此為己任的大氣取代了原句中的悲戚之氣,恰切地表現了中國農業大學有別於其他高校的獨特性。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名錄
黨委書記姜沛民
黨委常務副書記張東軍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秦世成
黨委副書記王勇、李培景
校長孫其信
副校長錢學軍、辛賢、林萬龍、杜太生、田見暉

歷任領導

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監督羅振玉1909.04-1912.02
監督葉可梁1912.02-1912.05
北京大學校農科大學學長葉可梁1912.05-1913.01
學長吳宗栻1913.01-1914.02
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校長路孝植1914.02-1917.07
校長金邦正1917.07-1920.09
校長吳宗栻1920.09-1922.11
代理校長許璇1922.11-1922.12
校長章士釗1922.12-1923.03
國立北京農業大學校長章士釗1923.03-1924.04
校長沈步洲1924.04-1924.08
代理校長廖訓矩1924.08-1924.11
校長許璇1924.11-1925.04
校長(未就職)張明綸1925.04-1925.05
校長(兼)章士釗1925.05-1926.01
校長(未就職)李石曾1926.01-1926.07
代理校長許璇1926.07-1926.11
校長許璇1926.11-1927.08
國立京師大學校農科代理學長路孝植1927.08-1928.08
代理院長董時進1928.11-1929.03
院長董時進1929.03-1929.09
院長蕭瑜1929.09-1930.07
代理院長(未就職)劉拓1930.07-1931.04
院長許璇1931.04-1931.10
代理院長董時進1931.10-1931.12
代理院長虞振鏞1931.12-1932.01
院長(兼)沈尹默1932.01-1932.05
院長曾濟寬1932.05-1932.10
院長劉運籌1932.10-1937.01
代理院長(兼)徐誦明1937.01-1937.05
院長周建侯1937.05-1937.09
國立西安臨時大學農學院院長周建侯1937.09-1938.04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農學院院長周建侯1938.04-1938.07
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院長俞大紱1946.07-1949.09
台灣清華大學農學院院長湯佩松1946.05-1949.09
北方大學農學院院長樂天宇1947.03-1948.11
華北大學農學院院長樂天宇1948.11-1949.09
淪陷區日偽“北京大學”農學院院長龐敦敏1938.02-1942.--
院長(兼)錢稻孫1942.---1943.07
院長蔣丙然1943.07-1945.08
北京農業大學校長(主任委員)樂天宇1949.12-1951.03
校長孫曉村1951.03-1960.01
校長陳漫遠1960.01-1963.11
校長王觀瀾1964.06-1967.06
(革委會主任)馮興旺(學生)1967.06-1970.01
校長(革委會負責人)張維城1970.09-1971.09
延安大學校長(合校領導小組組長)張維城1971.09-1972.05
校長(革委會核心小組組長)張維城1972.05-1973.04
華北農業大學校長(核心領導小組組長)高鵬先1973.04-1978.11
北京農業大學校長(核心領導小組組長)高鵬先1978.11-1980.01
校長俞大紱1980.01-1982.12
校長安民1982.12-1987.05
校長石元春1987.05-1995.08
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校長張省三(兼)1952.10-1952.12
校長徐覺非1952.12--------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校長徐覺非--------1959.09
校長李菁玉1959.09-1961.09
校長王更生(代)1961.09-1963.06
校長佟磊1963.06-1966.05
北京市、八機部工作組組長宋敏之1966.05-1966.07
臨時革委會主任董榮臣1966.07-1966.10
軍訓團團長周放1967.03-1967.08
四川農機學院革委會主任(軍宣隊)宋連山1968.03-1970.09
革委會主任肖澤西1972.06--------
重慶農業機械化學院革委會主任肖澤西--------1978.11
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校長張紀光1978.03--------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校長張紀光--------1982.06
校長鄭定立1982.06-1984.08
校長翁之馨1984.08--------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校長翁之馨--------1995.09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毛達如1995.08-1998.09
校長江樹人1998.09-2002.04
校長陳章良2002.04-2007.01
校長柯炳生2008.01--至今
北京農業大學總支書記樂天宇1949.12-1951.03
總支書記郝文1951.04-1951.11
總支書記李開鼎1951.11-1953.02
總支書記周大澄1953.03-1955.04
總支書記吳汝焯1955.04-1956.05
書記施平1956.05-1960.01
書記陳漫遠1960.01-1963.11
代理書記高鵬先1963.12-1964.04
書記王觀瀾1964.04-1967.06
延安大學核心小組組長張維城1972.05-1973.04
華北農業大學核心領導小組組長高鵬先1973.04-1978.11
北京農業大學核心領導小組組長高鵬先1978.11-1980.01
臨時黨委李廣文1980.01-1982.12
臨時黨委朱榮(兼)1982.12-1985.05
書記周鵬程1985.05-1995.09
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書記高峻岳1952.09-1953.01
書記孫景魯1953.01--------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書記孫景魯--------1954.11
書記徐香圃1954.11-1957.03
書記孫景魯1957.03-1958.05
書記徐覺非1958.05-1959.09
書記李菁玉1959.09-1960.09
書記王更生1960.09-1966.05
書記宋敏之1966.05-1966.07
臨時黨委書記王厚1966.07-1966.10
四川農機學院核心組組長(軍宣隊)李伯順1970.10-1973.04
臨時黨委書記肖澤西1972.06--------
重慶農業機械化學院臨時黨委書記肖澤西--------1978.12
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書記張紀光1978.03--------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書記張紀光--------1982.11
書記鄭定立1982.11-1984.08
書記艾蔭謙1984.08--------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書記艾蔭謙--------1995.09
中國農業大學書記艾蔭謙1995.09-1998.09
書記李晶宜1998.09-2002.04
書記瞿振元2002.04-2013.07
書記姜沛民2013.01-至今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

中國農業大學校園
中國農業大學校園
據學校2014年8月官網顯示,中國農業大學佔地面積1297882平米、校舍面積1209125平米;建設有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奧運體育館和文化藝術館等標誌性建築。
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由東館(原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圖書館)和西館(原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組成。根據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的資料顯示,合併後圖書館的總面積為21550平方米。其中東館9550平方米;西館12000平方米。
奧運體育館位於東校區中心位置,於2007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體育館佔地面積13900㎡,總建築面積達23950㎡,設計坐席8600個,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摔跤比賽場館和北京殘奧會坐式排球比賽場館,為六所大學奧運賽館之一,曾在奧運會期間誕生18塊金牌,金牌總數僅次於鳥巢和水立方;殘奧會期間,又誕生了兩塊殘奧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金牌福地",已逐漸成為學校體育與文化活動中心。
文化藝術館位於東校區奧運場館內,佔地面積380平方米,向學校師生和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於2009年6月6日開館,長期展出藝術大師以及校內師生們的藝術作品,其展覽內容涉及書法、繪畫、攝影、手工藝品、技藝類等,已承辦52期展覽,作為奧運物質遺產利用和文化藝術傳承的全新探索,文化藝術館成為中國農業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場所。

校園活動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信息顯示,學校有75個學生社團,包含公益類、理論學術類、科技實踐類、文化藝術類、體育類等多種類型。學校登山隊的成員曾代表當代大學生成為奧運珠峰火炬手;農村發展研究會、摯友社被評為“全國優秀學生社團”。中國農業大學橄欖球隊是中國大陸第一支橄欖球隊,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
2010年11月,在廣州亞運會上,以學校學生為主的中國橄欖球女隊奪得銀牌,男隊獲得第四名。2012年,學校足球隊獲得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北區冠軍。田徑隊也在北京高校頂級比賽中多人多次獲得冠軍,在全國大學生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經過多年努力,學校藝術教育蓬勃發展,在藝術教育、藝術團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學校有建制完善的大學生藝術團,包括合唱團、管樂團、舞蹈團、戲劇團、民樂團和弦樂團。其中,學校合唱團、管樂團先後成為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團。

知名校友


陳漫遠曹曉風陳文新戴景瑞郭予元
高福侯鋒康樂匡廷雲康紹忠
康紹忠李德發李季倫婁成后孟安明
石玉林孫大業沈建忠石元春田波
武維華汪懋華吳常信張福鎖朱有勇
曾德超曾士邁鮑文奎陳鳳桐蔡邦華

學校地址


•東校區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17號
郵編:100083
•西校區
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2號
郵編:100193
•煙台校區
山東省煙台市萊山區濱海中路2006號
郵編:264670

所獲榮譽


2020年6月3日,第8屆“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亞洲大學排名”發布,中國農業大學位列第129名。
2020年10月22日,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發布,中國農業大學排名第406名。
學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製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八十四,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23。在武書連主持的《2011中國大學評價》中,綜合排名第十八名。
學校在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布“2011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於“2011世界五百強大學”中國8-12名,世界301-400名。武書連2012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共19所)中,位於第十四位。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排行榜100強中,位於第二十六位。2013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排名,中國農業大學排名第28位。2013年發布的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在兩岸四地高校中列第24位,大陸高校中列第11位。
2020年11月25日,位居QS發布的2021亞洲大學排名榜單第185位。
2020年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文科實力排名發布,位居第115位。
2021年1月3日,中國內地大學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第36位。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原湯森路透)公布了ESI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統計數據,中國農業大學排名全國第36位,全球第545位。4月,2021年度中國大學排名出爐,中國農業大學入選。
2021年,軟科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中國農業大學位列第201-3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