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結核

髖關節結核

髖關節結核是一種常見的骨關節結核性疾病。髖關節結核主要見於兒童和青少年,男性多於女性,單側發病多見。髖關節結核主要是繼發於結核桿菌感染,90%是肺結核引起的。髖關節結核典型癥狀是跛行和髖部疼痛痛,也可能出現其他全身表現。髖關節結核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全身支持療法和抗結核藥物治療,對改善全身癥狀效果明顯。髖關節結核晚期多留有嚴重的關節畸形和關節功能障礙,早期診治非常重要。預后與是否早期診治有關,早期、規範、全程治療,一般效果比較滿意。

就診科室


● 骨科或感染科

病因


● 髖關節結核主要是結核桿菌感染引起,90%是肺結核引起的。相關的危險因素如下:
● 肺空洞型肺結核。
● 呼吸道感染。
● 胃腸道感染。
● 機體免疫力低下。
● 慢性勞損或累積性損傷。

癥狀


● 髖關節結核典型癥狀是跛行和髖部疼痛,也可能出現其他全身表現。

典型癥狀跛行、髖部疼痛

● 早期表現為跛行、髖部不適,多為單側發病,休息后可緩解。
● 活動時髖關節疼痛明顯,可放射到膝部,引起活動受限。
● 腫脹不明顯,髖關節前側有壓痛。
● 病程長的會出現髖關節部屈曲、內收、內旋畸形。

全身中毒表現

● 可伴有低熱、盜汗、無力、倦怠、食慾下降、消瘦、貧血等全身表現。

檢查


● 確診髖關節結核主要依靠體檢、實驗室檢查、X檢查。

體格檢查

● “4”字試驗、髖關節過伸試驗用於早期髖關節結核檢查,托馬斯征可確定髖關節有無屈曲畸形。

實驗室檢查

● 活動期血沉明顯增快,血沉是檢測疾病是否靜止的重要指標。
● C反應蛋白是診斷結核活動性及臨床療效的重要指標。
● 關節液和膿液鏡檢可見抗酸抗菌或結核分枝桿菌可作為診斷參考。
● 有條件者需同時做葯敏試驗。
● 結核菌素試驗、γ干擾素釋放實驗、聚合酶鏈反應是廣泛用於結核病診斷的方法,操作簡單、靈敏度高、特異性高。

影像學檢查

● 髖部X線片對髖關節結核有重要的診斷意義,CT、磁共振檢查可幫助早期診斷,尤其磁共振對明確早期骨髓改變、關節積液和軟骨破壞很有意義。

診斷


● 醫生診斷髖關節結核,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實驗室及X線檢查。
● 有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史或與結核感染者接觸史。
● 低熱、無力、跛行、髖關節疼痛癥狀是診斷髖關節結核的重要依據。
● “4”字試驗、髖關節過伸試驗、托馬斯征顯示陽性,實驗室檢查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增高、結核菌素試驗及關節液結核分枝桿菌陽性。
● X線檢查可見局限性骨質疏鬆、關節硬化、空洞及死骨;CT、核磁共振檢查顯示關節積液、炎性浸潤及軟骨破壞。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髖關節疼痛等癥狀,容易與髖關節結核混淆,這些疾病包括急性化膿性髖關節、慢性低毒性化膿性髖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兒童股骨頭軟骨病、一過性髖關節滑膜炎、類風濕關節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病史、癥狀、X線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髖關節結核的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治,主要是全身支持治療、牽引治療、抗結核治療,部分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全身支持治療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加強營養、糾正貧血,可明顯改善患者全身情況,提高機體免疫力。

牽引治療

● 有局部疼痛、肌肉痙攣或屈曲畸形患者可進行牽引治療,能夠緩解疼痛、矯正畸形。

抗結核治療

● 結核活動期或圍術期應抗結核治療,可逐漸減輕癥狀。
● 抗結核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
● 常用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鏈黴素、乙胺丁醇等。
● 主要有肝腎損害、神經毒性、過敏反應、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用藥期間應定期觀察肝腎功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保肝藥物。

手術治療

● 以上治療無效或反覆者,可採取手術治療,常用的方法有滑膜切除術、病灶清除術、關節融合術、截骨矯形術、關節成形術,早期病變手術可挽救關節。

危害


● 髖部疼痛或關節受限等癥狀反覆發作,給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
● 遺留的肌肉萎縮或關節畸形、活動受限不僅影響形體美觀,還增加患者心理負擔,產生焦慮、恐懼、自卑等不良情緒。
● 兒童可影響生長發育,出現肢體短縮。

預后


● 髖關節結核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是否早期診治、治療方法選擇、身體情況等,其中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關鍵。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預防


● 卡介苗接種。
● 避免和結核患者密切接觸。
● 防止胃腸道感染。
● 避免身體慢性勞損和累積性損傷。

參考文獻


● [1] 趙玉沛,陳孝平。外科學:下冊。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2]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