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由放射線照射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皮膚或粘膜的炎症損害。放射性皮炎主要見於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及從事放射性相關工作而防護不嚴格者。各種類型電離輻射引起組織細胞DNA發生可逆或不可逆性損傷,導致細胞死亡或DNA產生突變,由此引起一系列皮膚反應和損傷。放射性皮炎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紅斑、水腫,嚴重者可出現水皰、潰瘍等。治療常採用冷濕敷法,嚴重者可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若皮膚損害經久不愈,可形成頑固性潰瘍或皮膚癌。經積極治療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放射治療過程中未按規程操作,防護不嚴或意外事故,致使短時間大劑量或長期累積量過多的電離輻射(如β、γ、X射線,放射性核素,質子,中子等)照射皮膚,導致皮膚損傷。

癥狀


● 根據潛伏期的長短,放射性皮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其表現各不相同。

急性放射性皮炎

● 為短時間內接受大劑量放射線照射,潛伏期較短,通常數天後出現癥狀。
● Ⅰ度:局限性紅斑,邊界清楚,伴有灼熱和瘙癢,3~6周逐漸消退,出現脫屑、暫時性脫毛,遺留色素沉著。
● Ⅱ度:局部紅腫明顯,出現水皰或糜爛,伴灼熱或疼痛感,一般需1~3個月才能癒合。癒合后皮膚遺留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皮膚萎縮或永久性毛髮脫落。
● Ⅲ度:局部紅腫嚴重,組織壞死,形成大小不等的潰瘍,伴劇痛。潰瘍癒合后可形成萎縮性瘢痕、遺留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並出現毛髮脫落或毛細血管擴張。損害嚴重者肢體出現乾性壞疽。在潰瘍和瘢痕上可繼發癌變。

慢性放射性皮炎

● 長期小劑量放射線照射有累積作用,常於數年或數十年後出現癥狀。
● 皮膚乾燥、粗糙、皸裂,毛髮脫落。指甲色暗、變脆、縱裂、脫落。

檢查


● 放射性皮炎常需體格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
● 體格檢查
● ● 通過該項檢查,可以從整體上對本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本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通過病理學檢查可以定性,病理學檢查對本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診斷


● 醫生常通過病史和臨床表現來診斷本病。

病史

● 有β射線、γ射線、X射線、放射性核素、質子、中子等電離輻射的接觸史。

臨床表現

● 急性放射性皮炎,局部皮膚紅腫、水泡、潰瘍。
● 慢性放射性皮炎,皮膚乾燥、粗糙、皸裂,毛髮脫落。指甲色暗、變脆、縱裂、脫落。

病理學檢查

● 腫脹紅斑明顯,皮膚層及附屬器嚴重損傷,嚴重者可出現缺血性壞疽。毛囊、皮脂腺均破壞不再恢復。

鑒別診斷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本病主要與日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相鑒別。
● 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表現、病理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目前無特效療法,以對症處理為主,分為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兩方面。

局部治療

● Ⅰ度皮損:為減輕疼痛和不適感,常用爐甘石洗劑、鋅霜、氟氫化可的松霜或復方維生素B12溶液等冷濕敷。
● Ⅱ、Ⅲ度皮損:可用復方維生素B12溶液、2%~3%的甘草水、濕潤燒傷膏或地榆煎液濕敷。
● 潰瘍形成:可塗抹抗生素軟膏、魚肝油軟膏。可試用剝去外皮的鮮蘆薈葉子敷貼在潰瘍面上或局部撒敷食糖。也可採用氦氖激光治療。又大又深的潰瘍可以切除及植皮。
● 皮損乾燥、皸裂:可塗抹復方維生素B12霜。

全身治療

● 劇痛者可口服鎮靜止痛藥。
● 炎症劇烈者可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
● 繼發感染時口服和外用抗生素。

危害


● 皮膚損害影響美觀和心情,患者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 若長期不愈可形成頑固性潰瘍或皮膚癌。

預后


● 積極治療后癥狀常能緩解。

預防


● 應該加強自身防護,檢查時穿好隔離衣。
● 嚴格掌握放療的適應證,避免過大劑量照射。
● 採用小劑量、多次放療的方法,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損傷。
● 密切觀察皮膚改變,如已發生皮炎,應停止照射,並定期隨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