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容緩

漢語成語

刻不容緩,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kè bù róng huǎn,指出自《齊東野語》。

形勢緊迫,一刻也不允許拖延。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非常緊迫。

詞語介紹


【拼音】: kè bù róng huǎn
【解釋】:刻:指短暫的時間;緩:延遲。指形勢緊迫,一刻也不允許拖延。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曆又吉,何疑?事不容緩。”
【舉例造句】:胎前產後以及難產各症,不獨刻不容緩,並且兩命攸關。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回�
【拼音代碼】: kbrh
【近義詞】:迫不及待、火燒眉毛、迫在眉睫
【反義詞】:綽綽有餘、悠閑自得
【歇後語】:雕花店裡失火;蹲在地上等褲子
【燈謎】:立等圖章;不準超過十五分鐘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非常緊迫
【英文】: no time to delay
刻不容緩
刻不容緩

成語典故

刻:片刻,指短暫的時間。容:容許,允許。緩:延緩,拖延。一刻也不能耽擱。形容情勢緊迫。《野叟曝言》一○一回:“玉佳受恩深重,君命在身,邊警甚急,民命所關,刻不容緩,大小姐所言皆私情也,以私廢公,斷乎不可。”《鏡花緣》四○回:“至胎前產後以及難產各症,不獨刻不容緩,並且兩命攸關。”魯迅《華蓋集.北京通信》:“以中國古訓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國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結果適得其反,可見我們蔑棄古訓,是刻不容緩的了。”亦作“刻不可緩”。《官場現形記》五三回:“但是今時這兩件事情都是刻不可緩的,所以卑府才趕到省里來面回大帥;若等卑府把大字學好了,那可來不及了。”

成語接龍

【順接】:緩不濟急 緩兵之計 緩刑泣罪 緩帶之思 緩帶輕裘 緩急相濟 緩急輕重 緩歌慢舞【順接】:間不容緩 刻不可緩 刻不容緩 佩韋自緩 勢不容緩 喜則氣緩 閑不容緩 附扁和緩【逆接】:春宵一刻 彫蟲篆刻 雕蟲篆刻 功在漏刻 幾盡一刻 精雕細刻 立時三刻 每時每刻【逆接】:刻不可緩 刻不容松 刻不容緩 刻不待時 刻與豐取 刻於金石 刻像求賢 刻己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