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腹瀉

旅行者腹瀉

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hrrea,DT)是指在旅行期間或旅行后的一種腹瀉。發生在旅行期間或旅行后,兒童和老人癥狀較青壯年嚴重。絕大多數旅行者腹瀉具有傳染性,可由多種病原體所致,不同地區有所不同,其病原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臨床表現為每天有3次或3次以上未成形糞便,或未成形糞便次數不定但伴有發熱、腹痛或嘔吐。本病以對症處理,補充水和電解質,細菌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本病併發感染后腸易激綜合征,可引起水與電解質紊亂。旅行者腹瀉為自限性疾病,不需特殊處理而自愈。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感染科、腸道門診、急診科

病因


● 絕大多數旅行者腹瀉具有傳染性,可由多種病原體所致,不同地區有所不同,其病原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
● 近年臨床上又發現不少新的腸道病原體,但仍有部分腹瀉病人未能找出病因,而被稱為非特異性急性胃腸炎。

癥狀


● 引起旅行者腹瀉的病原體可分為非侵襲性和侵襲性兩類,臨床表現有所差異。

非侵襲性病原體

● 全身中毒癥狀不明顯,無發熱或明顯腹痛,腹瀉為水樣便,量多,不伴有里急后重,易導致失水與酸中毒,大便內無炎性細胞,病程一般較短。

侵襲性病原體

● 腸道病變明顯,可排出炎性滲出物。
● 臨床特徵是全身毒血癥狀較明顯,有發熱、腹痛和里急后重,腹瀉多為黏液血便,或血性水便,便次多而量少。
● 志賀氏菌、沙門氏菌、產氣莢膜桿菌、空腸彎麴菌和某些特殊的病毒性腹瀉等均屬此類型。

檢查


● 確診旅行者腹瀉需進行糞便鏡檢、糞便培養、循環抗體的測定、腸毒素的檢測、病毒RNA凝膠電泳、DNA分子雜交試驗、DNA同源學等檢查。

糞便鏡檢

● 糞便白細胞分類玻片下滴亞甲藍2滴,將糞便標本在其中塗勻,加蓋玻片2~3分鐘後鏡檢,滲出性病變主要為多核白細胞。

糞便培養

● 病原菌連續3次的常規糞便培養,必要時還可重複。

循環抗體的測定

● 大多數抗體檢測系統(包括血凝抑製法、ELISA法等),對病毒和細菌均具有特異性,已用血清抗體滴度的變化來測定諾瓦克類病毒的流行,輪狀病毒和ETEC的鑒定,但免疫熒光對藍氏賈第鞭毛蟲抗體則易出現交叉反應。

腸毒素的檢測

● 生物學鑒定:用乳鼠灌胃法鑒定ST毒素(因其分子量過小,其他免疫診斷有困難),親水氣單胞菌腸毒素等,也可用家兔腸袢分泌試驗檢測ST和LT腸毒素。
● 組織培養法:已能用Y1腎上腺細胞,中國田鼠卵細胞(CHO)等組織培養細胞,進行細胞毒素和LT腸毒素的分類。
● Biken試驗:由Elek和Ouchtertory試驗的原理組成,在瓊脂板上產LT克隆,能與抗霍亂抗血清形成沉澱線來區別腸毒素。

病毒RNA凝膠電泳

● 可直接從糞便標本中提取病毒RNA,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和銀染色法,按特徵性RNA電泳圖譜,進行輪狀病毒的分類與快速診斷。

DNA分子雜交試驗

● 以放射自顯影放射性核素標記法,試用於輪狀病毒的檢測,EIEC腸毒素的同源DNA編碼基因的檢測等。

DNA同源學檢查

● 用遺傳工程技術鑒定致病弧菌,大腸埃希桿菌的產腸毒素質粒。

診斷


● 醫生根據病人旅遊地的流行病學史,發病季節,臨床表現和大便性狀易於做出臨床診斷,同時必須判定有無脫水(程度和性質)、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等,注意尋找病因。

流行病學資料

● 詢問病人腹瀉前飲食,飲水,起居與用藥情況。
● 了解病人既往疾病,大便習慣,工作及環境情況。
● 查明病人所在地相同飲食者腹瀉流行病學史。
● 了解當地循環的致病菌譜,流行菌(毒)株和群體免疫狀況。

臨床表現

● 腹瀉的起病方式與病程經過。
● 腹瀉的頻率、性狀及時間規律。
● 腹瀉的伴隨癥狀與體征。
● 腹部體征包括壓痛、反跳痛、腸鳴音等。
● 病人全身狀況包括意識、血壓、脈搏與皮膚彈性。

輔助檢查

● 肉眼觀察以了解腹瀉病人的糞便性狀與變化。
● 糞便性狀可決定病變部位:
● ● 水樣便,無里急后重,病變多在小腸。
● ● 黏液便,病變多在結腸。
● ● 黏液帶果醬色血便,病變多在上段結腸。
● ● 桃花紅樣膿血便,病變多在下段結腸。
● ● 糞便表面帶血或伴明顯里急后重,病變多在直腸或結腸末端。
● 糞便性狀也可判斷病變性質:
● ● 水樣便,無炎性細胞,病變多為非侵襲性。
● ● 黏液膿血便,炎細胞甚多,病變多為侵襲性。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與急性胃腸炎相鑒別。
● 出現腹瀉,伴有發熱、腹痛或嘔吐,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

治療


● 旅行者腹瀉以對症處理,補充水和電解質,細菌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

對症處理

● 旅行者腹瀉為自限性疾病,不需特殊處理而自愈,旅行者發生腹瀉應禁食8~12小時。
● 口服補液和靜脈輸液有助於補充所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大多病人不至於迅速脫水。口服補液需應用口服補液鹽溶液,其中含有水及鈉、鉀等電解質。如果無法獲得正規的口服補液鹽時,簡單電解質液配方:1000ml水加1湯匙鹽、1湯匙蘇打及4湯匙糖;1000ml水加1湯匙鹽及8湯匙糖,這兩種配方均可加少量的蘋果汁、橙汁或蜂蜜等調味。

藥物治療

● 對於細菌性腹瀉,現多選用氟喹諾酮類抗生素。
● 微生態療法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有利於控制腹瀉,常用雙歧桿菌、嗜乳酸桿菌和糞鏈球菌製劑。
● 腸黏膜保護劑能吸附病原體和毒素,維持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如十六角蒙脫石(思密達)。
● 止瀉藥物有腸蠕動抑製劑,阿片類藥物(如洛哌丁胺)作用於腸壁的阿片受體,阻止乙醯膽鹼和前列腺素的釋放,從而抑制腸蠕動,減少水和電解質的丟失,該葯有其嚴格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宜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此外還有收斂葯(如鉍劑、活性炭)和抗腸液分泌葯等。
● 由隱孢子蟲、環孢子蟲等引起的旅行者腹瀉,如果病人免疫功能健全,癥狀多較輕,一般無需化學藥物治療,給予支持和對症治療即可。
● 對於由真菌引起的旅行者腹瀉,在支持和對症治療的同時,應積極進行抗菌治療。
● 對小兒與衰弱者,應注意糾正脫水。

危害


● 旅行者腹瀉可併發感染后腸易激綜合征,引起水與電解質紊亂。

預后


● 旅行者腹瀉為自限性疾病,不需特殊處理而自愈。

預防


● 平時應當注意飲食衛生,不要暴飲暴食,並防止腹部著涼。
●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水果吃前應清洗,去皮或消毒,食具,牙具和飲具應經常清洗或消毒,餐前便后及接觸污物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