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貧樂道
安貧樂道
安貧樂道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讀作ān pín lè dào,出自《後漢書·楊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指安於貧窮的境遇,樂於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準則。
在句子中作謂語、定語;形容甘於貧困惡劣的環境。
道:主張,思想。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後漢書•楊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典故一
有一次,孔子對學生們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指: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孔子十分讚賞顏回的這種品德。然而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品德呢?這是“安於貧而樂於道”。
還有一次,魯哀公問孔子:“在你三千多學生中,誰最好學?”孔子說;“只有顏回最好學。他不遷怒,不二過,不幸短命死矣!”意指,顏回最愛學習。他遇著發怒的時候,能做到隨發隨化,從不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有了錯誤就改,決不重犯。
典故二
原文
王歡字君厚,樂陵人也。安貧樂道,專精耽學,不營產業,常丐食誦《詩》,雖家無斗儲,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毀其書而求改嫁,歡笑而謂之曰:“卿不聞朱買臣妻邪?”時聞者多哂之。歡守志彌固,遂為通儒。
譯文
王歡,字君厚,樂陵人。他安於貧困的現狀,以堅守自己的信念為快樂。精神專一地沉迷於學業之中,不謀求家業。常常邊乞討食物邊誦讀《詩經》.雖然家中沒有一斗糧食的儲蓄,內心還是安適愉快。他的妻子為這件事感到憂心,有時焚燒他的書而要求改嫁,王歡笑著對他的妻子說:“你沒有聽說過朱買臣的妻子嗎?"當時聽到這話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歡卻更加堅守他的志向,終於成為一位博學的人。
道:主張、思想、學說。安於貧困生活,以守道為樂。《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顏淵樂道,雖簞食在陋巷,不改其所樂。”《文子.上仁》:“聖人安貧樂道,不以欲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魯迅《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勸人安貧樂道是古今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開過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沒有十全大補的功效。”亦作“樂道安貧”。《晉書.儒林傳論》:“……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亦作“安貧守道”。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樂道安命、與世無爭、安貧守道
為所欲為、不甘食貧、憤世妒俗、胡作非為、憤世嫉俗
谷老師安貧樂道,以培育人才為己任,所以最受同學敬佩。
一般作謂語、定語
be conten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 to things spiritual
【結構】聯合式
【成語正音】樂,不能讀作“yuè”。
【成語辨形】道,不能寫作“到”。
【英語】be conten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 to things spiritual
• (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處世的態度) be conten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d to things spiritual; willing to suffer poverty and unwilling to leave the right track -- willing to suffer; bow to one's fate; caring only for one's principles or the way; happy to lead a simple, virtuous life; live contentedly as a poor scholar; repose in poverty and delight in wisdom:
• (魯迅) Since ancient times urging men to find contentment in poverty has been one great way of preserving peace and order; but though many prescriptions have been made out, none is completely effective.
(以上來源於:《新漢英大辭典》)
【舉例造句】
勸人安貧樂道是古今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開過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沒有十全大補的功效。(魯迅《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