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

悲憫

悲憫,哀傷而同情。出自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畫家工佛像者,近當以 丁南羽、吳文中 為第一,兩君像,一觸目便覺悲憫之意,欲來接人。”

徠悲憫一般用於佛家,儒家和道家。

解釋與辨析


徠哀傷而同情
多用於佛家,儒家和道家
悲:指慈悲,對人間的苦難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
憫:指同情,這裡的同情不是可憐,指對人間苦難中的人並不輕視蔑視甚至可憐,折射出一種博大的愛。

造句


1、真正的仁愛不是對好眾生的慈愛,而是對惡眾生的悲憫
2、悲憫就是哲人以大智大慧的胸懷來憐憫同情苦海中的世人。
3、面對暴戾犯罪,少些廉價悲憫。
4、悲憫意味著一種高度。
5、他對戰爭懷有悲憫之心。

引證解釋


亦作“悲愍”。慈悲憐憫;哀憐。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畫家工佛像者,近當以 丁南羽、吳文中 為第一,兩君像,一觸目便覺悲憫之意,欲來接人。”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屈原 以悲憫之極,不徒厭今,而欲反之古也,乃直厭俗而欲游於天。”
章炳麟 《序》:“其揮斥垢氛,解散維縶,悲愍眾生之念亦以勤矣。”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序目》:“《自畫像》……這是作者從許多版畫的肖像中,自己選給 中國 的一幅,隱然可見她的悲憫、憤怒和慈和。”
葉聖陶倪煥之》二十:“悲憫與寬容是一副眼鏡的兩片玻璃,具有這樣聖者風度的青年,也不是難得遇見的。”

名言


「當悲憫之心能夠不只針對人類,而能擴大涵蓋一切萬物生命時,才能到達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輝」—— 非洲之父史懷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