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瘤

先天性血管瘤是一類發生於人體血管及其附屬結構組織的良性腫瘤。本病是嬰兒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4%~5%,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3倍。本病由胎兒期血管組織畸形或原有血管擴張所致。先天性血管瘤好發於頭頸部和四肢,表現為皮損處有紅斑或腫物突起,表現為鮮紅斑痣、草莓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本病治療方法有激光治療、局部注射治療、冷凍治療、手術切除、放射與同位素治療、介入治療、普萘洛爾(心得安)口服藥物治療,一般治療效果較好。先天性血管瘤發生於臉部,可影響美觀。發生在腦部的血管瘤,可導致癲癇、對側軟癱。本病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兒科

病因


● 該病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多是由胎兒期血管組織畸形或原有血管擴張所致。

癥狀


● 先天性血管瘤好發於頭頸部和四肢,典型表現是在皮損處可見橢圓形紅斑,上附有瘤體突起,周圍繞有環狀白暈和正常皮膚區分開來,表現為鮮紅斑痣、草莓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
● 鮮紅斑痣:小的紅斑到大的紅色斑片,顏色淡紅,暗紅或淡藍色,形狀不規則,不高出皮面,壓之部分或完全褪色。
● 草莓狀血管瘤:呈鮮紅色,柔軟分葉狀腫瘤,數目單個或數個,大小不等,境界清楚,好發於顏面、肩部、頭部和頸部,常在出生后數周出現。
● 海綿狀血管瘤:為單個或多數大而不規則的真皮內和皮下結節。

檢查


● 影像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確定分型,指導治療。

影像學檢查

● 超聲:為首選檢查方式,可判斷血管瘤的性質。
● 磁共振成像和血管造影:了解其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係,指導治療。

組織病理學檢查

● 必要時予以組織病理學檢查,以確定良性病變。

診斷


● 醫生診斷先天性血管瘤根據臨床表現、輔助檢查。
● 臨床表現
● ● 典型表現是在皮損處可見橢圓形紅斑,上附有瘤體突起,周圍繞有環狀白暈和正常皮膚區分開來。瘤體表面可見許多粗糙擴張的毛細血管,呈花斑樣改變,但不能觸及血管搏動。
● 輔助檢查
● ● B超常可確定深層血管瘤的部位、大小、性質;CT或磁共振在內臟或廣泛血管瘤病時適用。

鑒別診斷


● 血管內皮瘤、毛細血管畸形、靜脈畸形易與先天性血管瘤相混淆。
● 如果皮膚出現橢圓形紅斑,上附有瘤體突起,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通過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本病治療方法有許多,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和其他治療。

藥物治療

● 外用藥物治療,適於淺表型嬰兒血管瘤,常用β受體阻斷劑類。
● 系統治療適於高風險嬰兒血管瘤(快速增殖或嚴重影響重要器官功能),或局部治療無效者。首選治療為口服普萘洛爾,有禁忌證者可使用糖皮質激素。

激光治療

● 常用脈衝染料激光,用於淺表型血管瘤增殖期。

其他治療

● 如局部注射、冷凍治療、手術切除等,可用於上述治療無效者。

危害


● 血管瘤長在臉上會影響美觀。
● 發生在腦部的血管瘤,可導致癲癇、對側軟癱。

預后


● 部分先天性血管瘤可在出生后或治療后逐漸消退,消退後可殘存瘢痕、色素減退、皮膚鬆弛等。
● 發生在腦部的血管瘤,可能會導致癲癇和智力低下,預后較差。

預防


● 先天性血管瘤的病因尚不明確,沒有特殊的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