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學院

甘肅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河西學院(HeXiUniversity)是甘肅省屬普通本科院校,由是甘肅省人民政府與河西五市共建、以省為主;入選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教育部確定復旦大學對口支援);為“一帶一路”高校聯盟副秘書長單位、河西高等學校協作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

河西學院發端於1941年創立的甘肅省立張掖師範學校;1958年成立張掖師範學院;1959年改辦為張掖師範專科學校;1962年調整為張掖師範學校;1978年恢復張掖師範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張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併入原張掖農校和張掖地區職業中專;2001年改製為河西學院;2014年原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張掖市人民醫院併入河西學院,組建新的河西學院。

根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河西學院總佔地面積近4000畝,校舍面積5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3億元,實驗儀器設備總值1.6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20萬冊,電子圖書110萬冊;設有18個二級學院,59個本科專業,11個醫學專科專業;有教職工1959人(含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924人,有教授145人(含主任醫師),副教授491人(含副主任醫師),博士139人、碩士625人。

歷史沿革


文脈溯源
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新疆教育司擬在甘肅設立多所師範學校,發展民族地區教育。同年秋,甘肅省教育廳決定成立“甘肅省立張掖師範學校”,並於當年開始招生。《甘肅省志·教育志》載:“國立西北師範學校遷往臨夏,原臨夏師範學校遷往張掖,更名為“張掖師範學校”,校址暫定為文廟。
1942年,學校由文廟遷往木塔寺,學制四年,招收小學畢業或同等學歷者,稱“簡易師範班”。同年8月,蔣介石視察張掖,曾巡視張掖師範學校,並撥款維修。
1945年,增設三年制普通班,招收初中畢業生。
1949年9月,張掖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張掖師範學校。
1950年4月,張掖師範學校與張掖農校、張掖中學三校合併成立“省立張掖聯合中學”,內設師範部、農校部、中學部。
1955年春,甘肅省政府決定恢復張掖師範建制,在張掖縣城北郊清明壇(現體校址)重建校舍。
1956年8月,學校正式招生,並逐步形成了三年制中師(招收初中畢業生)、三年制初師(招收小學畢業生)和三年制幼師並存的學制格局。這所學校即可視為後來張掖師範學院的前身。
1958年,中共八屆二次會議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各行各業掀起了“大躍進”的熱潮,學校教育也不例外。同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教育事業管理權力下放問題的規定》,高等院校分中央部委辦、省辦和地方辦學,分級管理。在此背景下,張掖專區開辦了工、農、師範、醫、藝術等五所高等學校。
1958年9月,在張掖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合併張掖二中、張掖青東二校,成立了張掖師範學院,校址即今河西學院南區,隸屬張掖地委、專屬,這便是張掖歷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
新成立的張掖師範學院以適應“多快好省地掃除文盲,大力普及教育”的形勢需要,開辦附小、附中、附師、師院教育,形成了小學——中學——中師——高師並舉的多層次教育格局。學院設語文、數學、生化、體育四個專業6個系科及1個幼兒教養員訓練班,教職工30多人。1959年初,既有師範類學生621人,其中中師生415人、高師生226。
1959年,中央召開教育工作會議,確定了“鞏固、調整、提高”的教育工作方針,同年7月,張掖地委、專署按照集中力量辦好幾所專科學校的要求,決定將張掖師範學院附師、附中、附小移交張掖市,將張掖師範學院更名為張掖師範專科學校,仍隸屬張掖地委、張掖專署。
1962年7月,根據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精神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張掖地委、專署決定,張掖師範專科學校停辦,其部分教員及全部財產移交張掖師範學校。
恢復重建
1977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教育、科學技術等領域開始清源、撥亂反正。經甘肅省委、張掖地委研究決定,在張掖師範學校基礎上再次恢復張掖師範專科學校,與張掖師範學校合署辦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領導體制。
1978年3月,從1977年參加高考的考生中招收中文、數學2個專業四年制本科班(高師班),中文、數學、物理3個專業二年制專科班。同年秋,又招收中文、數學、化學、英語、美術5個專業的二年制專科班。
1978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恢復張掖師範專科學校。
1979年9月,張掖地委、專署決定,師專和師範兩校分設,師專留原址(即今河西學院南區),師範遷至縣城東北角。同年10月,甘肅省決定全省師專為省、地兩級雙重領導,省教育廳主管行政、教學工作。
20世紀80年代以後,張掖師專經過管理體制改革,黨政組織機構不斷健全,職責分工逐步明細,專業設置更加合理,學校設有中文、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美術等6個專業學科,學制均為兩年。
1983年8月,科改為系,另設馬列教研室和圖書館。
1985年3月,增設政治歷史系。
1986年3月,增設生物化學系,學制均為三年。
1992年10月15日,張掖師範專科學校更名為“張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所有專業的學制逐步改為三年。
1993年開始,又陸續增設了一批非師範專業:文秘、專門用途英語、計算機運用與維護、電氣與電器、化工分析、化工工藝、市場營銷、應用電子技術、企業管理、實用美術等,學制均為兩年。
合併發展
2000年9月,創建於1941年的張掖農校和20世紀80年代的張掖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併入張掖師專。開設了農學、園藝、農田水利、農產品貯藏與加工、農業機械、植物保護等專業。
2000年11月,原張掖師專正式向省政府提出改建河西學院的申請。
2001年5月11日,教育部正式批複成立河西學院。6月19日,河西學院舉行掛牌慶典。升格后的河西學院實行省地共建(甘肅省政府和河西五市)、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
2012年11月,張掖市政府與河西學院提出將張掖醫專併入河西學院,組建河西學院醫學院。
2013年4月19日,甘肅省政府同意將張掖醫專、張掖市人民醫院併入河西學院。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批複省政府,同意將張掖醫專併入河西學院;9月16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將張掖醫專和張掖市人民醫院併入河西學院的實施意見》,2014年12月10日,省政府辦公廳在河西學院召開併入工作會議,原張掖醫專和張掖市人民醫院正式併入河西學院,成立河西學院醫學院和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根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河西學院設有18個二級學院,59個本科專業,11個醫學專科專業,覆蓋12個學科門類,已形成“教師教育、生態農業、醫療衛生、應用文理、工程技術”5大學科專業群。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招生層次
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本科
漢語國際教育
人文教育
外國語學院英語
俄語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歷史學
旅遊管理
酒店管理
政法學院法學
社會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
工商管理
電子商務
教師教育學院學前教育
小學教育
應用心理學
數學與統計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
金融數學
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物理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能源與動力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化學化工學院化學
應用化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生物科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生物工程
農學
園藝
種子科學與工程
信息技術與傳媒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網路工程
教育技術學
廣播電視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數字媒體藝術
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
農業水利工程
工程管理
音樂學院音樂學
音樂表演
體育學院體育教育
美術學院美術學
繪畫
藝術設計學
醫學院藥學
醫學影像技術
康復治療學
護理學
護理專科
護理(涉外)
康復治療技術
口腔醫學
藥學
醫學檢驗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
針灸推拿.
中醫學
助產
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
臨床醫學專科

師資隊伍

根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河西學院有教職工1959人(含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924人,有教授145人(含主任醫師),副教授491人(含副主任醫師),博士139人(含在讀)、碩士625人;有兼職院士6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6人、省級優秀專家14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甘肅省“333”“555”創新人才工程學術帶頭人9人、甘肅省領軍人才3人、甘肅省園丁獎獲得者9人、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12人;聘請10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為學校兼職教授;有省級教學團隊7個。
省級教學團隊: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團隊(負責人:趙柱)、漢語言文字學教學團隊(負責人:何茂活)、護理學基礎教學團隊(負責人:鄭鳳莉)、河西歷史文化研究團隊、“中國古代史”教學團隊、化學基礎課程省級教學團隊(負責人:張有明)等
甘肅省教學名師一覽表
序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民族職稱獲得時間
1徐兆強1950-09上海市教授2009
2高榮1966-03甘肅高台教授2012
3岳國仁1966-04甘肅白銀教授2014
4裴巧霞1967-05甘肅張掖教授2014
5楊成福1966-12甘肅武威教授2015
6張芬琴1964-02甘肅民勤教授2016
甘肅省“555”、“333”創新人才
序號專家屬性姓名性別現任職單位職稱專業領域
1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孔東升河西生態與綠洲農業研究院教授生態學
2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羅光宏甘肅省微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農學
3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薛棟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圖書館學
4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雷玉明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植物保護
5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張有錄信息技術中心教授教育學
6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謝繼忠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歷史學
7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高榮組織部教授中國史
8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王永恆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骨科
9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選劉秀梅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主任檢驗師檢驗
甘肅省領軍人才
序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民族職稱獲得年份
1孔東升1966-05甘肅張掖教授2010年
2劉金榮1967-01甘肅張掖教授2010年
甘肅省“園丁獎”獲得者
序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民族職稱獲得年份
1徐新建1965-08甘肅高台教授1997
2安紅鋼1954-03甘肅景泰教授1998
3張芬琴1964-02甘肅民勤教授2004
4藺海鯤1968-03甘肅山丹教授2006
5岳國仁1966-04甘肅白銀教授2008
6高榮1966-03甘肅高台教授2010
7吳冬青1961-01遼寧瀋陽滿教授2012
8鄭鳳莉1963-11山東濰坊教授2012
9何茂活1963-09甘肅山丹教授2014
10羅均華1971-10甘肅張掖教授2017
祁連學者
序號姓名學科專業所屬學院祁連人才工程項目
1馬統一數學與統計學院祁連學者
2羅均華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祁連學者
3杜軍林政法學院祁連學者
4高榮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祁連學者
5謝繼忠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祁連學者
6王銳文學院祁連學者
7祖廷勛農生科研平台祁連學者
8鄧瑞醫學院祁連學者
9牛彥紅附屬張掖人民醫院祁連學者
祁連學者
姓名職務/職稱
張勇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
張有明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高榮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
祖庭勛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

學科體系

根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河西學院有省級重點建設學科3個;博士后工作站1個(微藻工程);為甘肅省立項建設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
博士后工作站(1個):“甘肅省凱源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博士后工作站
河西學院省級重點學科
序號學科名稱學科帶頭人所在學院
1歷史文獻學(省級重點建設學科)高榮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2農業資源與環境(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張勇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
3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省級重點建設學科)王大順教師教育學院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河西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10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省級精品課程18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主編教材81部。
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種子科學與工程
甘肅省級特色專業建(10個):小學教育、學前教育、旅遊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商管理、護理學、應用化學、物理學
甘肅省高校實驗示範中心(6個):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影視與新媒體實驗教學中心、旅遊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護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電工程實訓教學中心(名單不全)
甘肅省大學生眾創空間(1個):大學生眾創空間
● 教學成果
根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獲得國家級的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多項。
2019年1月,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河西學院參加完成的《“跨區域跨校在線開放課程‘1MN’協同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精品課程
河西學院省級精品課程(名單不全)
序號課程名稱主持人獲獎時間
1化學教學論安紅鋼2005年省級精品課程
2大學計算機基礎趙柱2005年省級精品課程
3有機化學及實驗岳國仁2006年省級精品課程
4高等代數徐兆強2006年省級精品課程
5原子物理學孫桂華2006年省級精品課程
6中國現當代文學朱衛國2006年省級精品課程
7無機化學及實驗吳冬青2008年省級精品課程
8植物學張勇2009年省級精品課程
9現代教育技術張有錄2009年省級精品課程
10物理化學徐新建2010年省級精品課程
11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楊芳2010年省級精品課程
12數學分析馬統一2011年省級精品課程
13寫作學楊林昕2011年省級精品課程
14中國古代史高榮2012年省級精品課程
15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杜軍林2012年省級精品課程
16聲樂李嵐華2013年省級精品課程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2018年科研直接投入經費達到4795.74萬元,較5年前增加8倍。2014年至2019年,項目配套經費共計3462萬元;支持科研團隊、各級科研平台建設經費累計2250萬元;支持項目申報資助經費210萬元;支持各級各類學術交流經費350萬元;科研津貼獎勵經費2100萬元;校內自列課題經費380萬元。
2014年至2019年,河西學院先後承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7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6項;地廳級科研項目205項;簽訂校地合作項目128項;校內資助立項268項。出版中專著45部,發表論文2800多篇,其中發表在SCIE期刊上論文140多篇,141項成果獲省市以上科研獎勵,其中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科技發明獎、發明專利獎、社科成果獎等獎勵21項;授權專利2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36項。
2018年成果獲獎情況統計表
序號成果名稱獲獎名稱負責人授獎機關獲獎等級級別
1同步分離清洗一體採收機2018年度甘肅省專利獎勵陳天仁甘肅省科技廳二等獎省級
2西北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非正式制度實施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專著)甘肅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杜軍林甘肅省政府二等獎省級
3設施彩椒增效提質生產技術體系研究2018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獎張芬琴甘肅省科技廳三等獎省級
4中子引起的稀土同位素核反應激發函數研究2018年度甘肅省自然科學獎羅均華甘肅省科技廳三等獎省級
55-氨基乙醯丙酸創新合成及其應用2018年度甘肅省技術發明獎王俊科甘肅省科技廳三等獎省級
6西行與東來之間:敦煌佛教哲學轉換機制初探(論文)甘肅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藺海鯤甘肅省政府三等獎省級
7西北乾旱區城市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脅迫效應研究-以河西走廊為例(研究報告)甘肅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唐志強甘肅省政府三等獎省級
8葉燮詩論研究甘肅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曾賢兆甘肅省政府三等獎省級
9河西綠洲葡萄優質化技術體系研究2018年度甘肅省林業科技進步獎盧精林甘肅省林業廳三等獎廳級
10張掖市農村初中生網路成癮與家庭教養方式、社會支持的關係研究張掖市社科重點課題獎王莉中共張掖市委宣傳部張掖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三等獎地級
11“家庭學校社區”三位一體推進張掖市農村家庭文化建設的路徑研究張掖市社科重點課題獎郝德賢中共張掖市委宣傳部張掖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二等獎地級
12張掖市網路與新媒體發展與管理研究張掖市社科重點課題獎王玉明中共張掖市委宣傳部張掖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一等獎地級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4月,河西學院設立50個研究院(所、中心);獲准組建省級科研團隊4個,校級科研團隊24個;建成甘肅省應用真菌工程實驗室、甘肅省微藻工程技術中心、河西史地與文化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18個省級以上科研服務平台。
序號基地機構名稱批准部門負責人批準時間
1河西史地與文化研究中心(甘肅省人文社科基地)甘肅省教育廳高榮2010.05
2甘肅省微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科技廳祖廷勛2010.8
3甘肅省河西走廊特色資源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科技廳岳國仁2013.1
4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甘肅省人文社科基地)甘肅省教育廳黃大祥2013.12
5甘肅張掖(河西)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科技部呂彪2013.12
6甘肅省應用真菌工程實驗室甘肅省發改委魏生龍2013.8
7甘肅省高校河西綠洲農業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教育廳呂彪2014.01
8復旦-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協同發展研究院甘肅省人民政府侯楊方2014.5
9廳市共建甘肅省食用菌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科技廳魏生龍2014.7
10甘肅省微藻能源工程實驗室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羅光宏2015.11
11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祁連山食用菌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甘肅省教育廳魏生龍2015.5
12絲綢之路經濟帶河西走廊智庫甘肅省教育廳藺海鯤2016.12.15
13甘肅省黑果枸杞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孔東升2016.12.19
14河西學院祁連山菌物保護利用院士專家工作站甘肅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領導小組魏生龍2017.11.28
15甘肅省河西地區農作物水費葯一體化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陳廣泉2017.12.22
16河西曲藝傳承創新基地甘肅省教育廳王文仁2018.7.30
17甘肅省微藻技術創新中心甘肅省科學技術廳羅光宏2018.11.6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1月,河西學院圖書館擁有本部館和醫學分館兩個館,館舍面積40300平方米;館藏紙本圖書140.6萬冊,館藏電子書刊297萬冊,訂購同方知網和超星數字資源等資料庫17個。形成了賈植芳藏書陳列館(復旦學者文庫)、鼎文古籍室、河西文獻室等特藏廳室及16個閱覽廳室為主的文獻閱覽服務格局和電子閱覽體系。
● 學術期刊
《河西學院學報》創刊於1983年,初名《張掖師專學報》,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河西學院主辦,河西學院學報編輯部出版發行。其中,第1、3、4、6期為哲學社會科學版,主要刊登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教育學、心理學、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的論文和研究報告;第2、5期為自然科學與技術版,主要刊登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等學科的論文和研究報告。2003年獲《CAJ-CD》規範執行規範期刊。

學術交流

根據2020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河西學院與美國福特海斯州立大學、布萊恩特大學等中國之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與台灣首府大學等港台多所高校確立了合作關係;先後聘請來自美國、英國、紐西蘭等國家的文教專家140餘人來校工作,有3人獲得甘肅省外國專家“敦煌獎”;2016年開展留學生教育;設有中西亞青年國際學院;學校被授予“甘肅省引進國外智力先進單位”。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河西學院校徽主體標識為祁連山脈,橫向的絲帶寓意著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表明學校的地理位置——位於絲綢之路黃金段、河西走廊中部。學院秉承“立足河西、面向甘肅、輻射周邊”的辦學定位,堅持“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建絲路名校”的發展方向,踐行“以人為本、知行合一、止於至善”的治校理念,致力於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民滿意的地方性、應用型河西大學。
河西學院
河西學院

精神文化

河西學院
河西學院
校訓:明德尚美求真篤行
校風:文理兼修德才並重
學風:務實創新學以致用
學校精神:追求卓越自強不息
校訓含義
明德尚美”意即“追求美德與至善,推崇行動與實踐”。古代周人便有了“明德慎罰”的觀念。《大學》一開篇就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篤行:此語出自《中庸》。“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名譽院長李燦
黨委書記狄生奎
校長張漢燚
黨委副書記王兵
黨委常委、副校長周均發
張勇
徐德禎
強梅
顧長兆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馬聰

校園環境


校園活動

社會科學類社團:長城保護協會、法制促進協會、心理衛生協會、歷史鄉土學社
學術科技類社團:計算機愛好者協會、武術協會、美術愛好者協會、、新聞協會、旅遊管理協會、無線電愛好者協會、攝影協會、影視協會、數學建模協會、市場營銷協會、體育愛好者協會、排球協會、園藝協會、心理衛生協會等
志願服務類社團:大學生生態保護志願者協會、大學生宣傳與長城保護協會
文學藝術類社團:文學社、師苑社
主要事例
2014年5月10日,河西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開展“點滴春雨情,匯聚正能量”——百校送溫暖愛心公益活動。此次活動由河西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發起,得到西部愛心公益社甘肅站、肅南裕蕾愛心助學協會等社會各界團體和愛心人士大力支持,共為肅南縣泱翔小學送去書包、文具、體育器械及投影儀等用品千餘件,價值16600多元。

知名校友


李燦中科院院士、國際催化理事會主席、“國際催化獎”獲得者
文潔博士,研製出SARS疾病診斷試劑、“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韓正明男,漢族,甘肅民勤人,1969年10月出生,1991年07月參加工作,1991年0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現任張掖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市長。
高萬有2008年奧運會甘肅火炬手之一的,河西學院1958年體育科首屆學生,有著“隴原鐵騎締造者”和“甘肅隴原鐵騎之父”的美譽。
包文平1987年生於甘肅岷縣,第四屆人民文學詩歌新人獎獲得者

校區位置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地址:甘肅張掖環城北路846號
郵編:734000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