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念
漢語辭彙
懸念,漢語辭彙,拼音是xuán niàn,意思是挂念;欣賞文藝作品或影視戲劇時,對情節發展和人物命運的關切心情,即讀者、觀眾、聽眾對文藝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遭遇,未知的情節的發展變化所持的一種急切期待的心情。出自明朝的張居正《奉諭還朝疏》:“又特奉宸翰:‘諭元輔張先生:自先生辭行之後,朕心日夜懸念。’”“懸念”也是小說、戲曲、影視等藝術作品的一種表現技法,是吸引廣大群眾興趣的重要藝術手段。
懸念 xuánniàn[be concerned about(sb.who is elsewhere)] 挂念
懸念 xuánniàn
[audience involvement in a film or play] 欣賞戲劇、電影或其它文藝作品時,觀眾、讀者對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命運很想知道又無從推知的關切和期待心理。
懸念,是通過對劇情做懸而未決和結局難料的安排,以引起觀眾急欲知其結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種編劇技巧。在西方編劇理論中,最早設計懸念的是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在中國戲曲理論著作中,雖無懸念一詞,單所謂的“結扣子”、“賣關子”,以及李漁在《閑情偶寄》詞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關“收煞”的要求:暫攝情形,略收鑼鼓......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結果“,其內涵就是與懸念基本相似。
作用:a.既能有效地使觀眾產生注意力,又能使他們保持這種注意力。b.是情節發展的指路標,能使戲劇機構緊湊而集中。c.在提出問題與解答問題之間,能更好的塑造人物、闡述主題。
1. 挂念。
明張居正《奉諭還朝疏》:“又特奉宸翰:‘諭元輔張先生:自先生辭行之後,朕心日夜懸念。’”
清李漁《蜃中樓·乘龍》:“自從張年兄去后,下官終日懸念。”
許地山《人非人》:“陳情這女子,到底是個什麼人呢?他心裡沒有一刻不懸念著這個問題。”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惟長年未通音問,此誠憾事。近聞政躬違和,深為懸念。”
2. 欣賞小說、電影、戲劇或其他文藝作品時的一種心理活動。即關切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期待心理和緊張心情。
《人民日報》1982.3.28:“這部影片被賦與了濃厚的喜劇色彩,並不單純以懸念取勝。”
牽掛、想念、繫念、繫纍、系縛、顧慮、挂念、思念、懷念、記掛、牽記、惦念、緬懷、馳念、擔心、惦記、疑團
放心
(挂念) suspense; be concerned about (sb. who is elsewhere); m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