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香港教區
天主教香港教區
天主教香港教區於1946年成立,範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由於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天主教香港教區獨立於中國天主教會,並直接隸屬於梵蒂岡。香港約有24萬位天主教徒,教徒數字未計算約13萬菲律賓天主教徒。教區每年約有4千人領洗加入天主教,每逢星期日在99處教堂舉行宗教聚會。
天主教會積極參與香港的教育,醫療等社會服務,各屬會共開辦317間學校,並有71間各類社區中心提供社會服務。
天主教香港教區共有45個修會,目前的香港教區主教是湯漢,並有約300位神父及600位修女。天主教香港教區在中環設有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及明愛社會服務中心提供社區服務。
1841年4月22日羅馬天主教會在香港設立宗座監牧區;1874年11月17日該宗座監牧區晉陞為宗座代牧區;又於1927年4月11日由宗座代牧區晉陞為聖統制的教區。
宗座監牧(1841-1874)
“宗座監牧區”是直屬教廷傳信部的一個最雛型的傳教區,委託宗座監牧以教宗名義治理之,通常由神父擔任。
1841-1842年:若瑟神父(Rev.Joset,Theodore)
1842-1847年:裴神父“傅安當”(Rev.Feliciani,AntonioOFM)暫代監牧
1847-1850年:西奧多·奧古斯丁·福爾卡德(BishopForcade,TheodoreAugustinMEP)代監牧
1850-1855年:裴神父“傅安當”(Rev.Feliciani,AntonioOFM)暫代監牧
1855-1867年:盎神父(Rev.Ambrosi,Luigi)
1867-1874年:高神父(Rev.Raimondi,TimoleoneMEM)1867年代監牧,1868年正式任職,1874年升為宗座代牧並因此旋即被祝聖為領銜主教
宗座代牧(1874-1946)
宗座代牧區也是直屬教廷傳信部的傳教區,但通常由一個領銜主教領導。根據天主教法典的規定,宗座代牧區直接置於教宗的管轄之下,並透過一位代表或“代牧者”(Vicar)來執行教宗管理教務的權力。教宗可任命一位鄰近教區的主教兼任、或委託一位神職人員專責擔任宗座代牧。
1874-1894年:高主教(BishopRaimondi,TimoleoneMEM)
1895-1904年:和主教(BishopPiazzoli,LouisMEM)
1905-1924年:師多敏主教(BishopPozzoni,DominicMEM)
1924-1926年:德若翰神父“施巴達”(Rev.Spada,GiovanniM.PIME)署理代牧
1926-1946年:恩理覺主教(BishopValtorta,EnricoPIME)1926年3月署理代牧,6月正式任職,1946年香港教區成立成為正權主教
主教(1927-)
1927年教廷把中國的所有宗座代牧區一起升格為教區,就此成立聖統制。香港宗座代牧區也成了香港教區,當時仍由宗座外方傳教會(PIME)管理。
1946-1951年:恩理覺主教(BishopValtorta,EnricoPIME)
1951-1952年:戴遐齡神父(Rev.Riganti,AntoniusPIME)教區署理(在前任正權主教離職或死亡后,新任主教未到任或還在等待教廷任命時,臨時管理教區)
1952-1968年:白英奇主教(BishopBianchi,LorenzoPIME)1949年成為助理主教(有正權主教的自動繼位權),1951年恩理覺主教死後繼任為香港教區正權主教,1952年回到香港正式上任,1968年宣布退休。
1969-1973年:徐誠斌主教(BishopHsu,Chen-PingFrancis)天主教香港教區首任華人主教。1967年成輔理主教,1968年被任命為香港教區教區署理。1969年5月,教廷委任他為香港教區正權主教,10月就職。1973年5月23日因心臟病逝世。
1973-1974年:李宏基主教(BishopLeiWang-KeiPeter)1969年教區副主教(無主教身份),1971年輔理主教。1973年香港教區署理,其後在被教廷委任為香港教區正權主教,1974年4月就職,7月23日因心臟病逝世。
1974-1975年:林焯煒神父(Rev.LamCheuk-WaiGabriel)教區署理
1975-2002年:胡振中樞機(CardinalWu,Cheng-ChungJohnBaptist)香港教區主教,1988年獲教宗宣布任命為樞機是香港首位樞機
2002-2009:陳日君樞機(CardinalZen,Ze-KiunJosephSDB)1996年香港教區助理主教,2002年9接任主教,2006年委任為樞機,2009年教宗本篤十六世批准陳日君退任香港教區主教。
2009至今:湯漢樞機(TongHon,TongHonPeter)1996年香港教區輔理主教,2008年香港教區助理主教;2009年真除正權主教,2012年擢陞為樞機。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聖十字架堂(HolyCrossChurch)
露德聖母堂(OurLadyofLourdesChurch)
聖母聖衣堂(OurLadyofMountCarmelChurch)
聖母玫瑰堂(OurLadyoftheRosaryChurch)
海星堂(StaroftheSeaChurch)
聖安多尼堂(St.Anthony'sChurch)
聖猶達堂(St.Jude'sChurch)
聖瑪加利大堂
聖母堂(St.Mary'sChurch)
聖若瑟堂(St.Joseph'sChurch)
聖老楞佐堂(St.Lawrence'sChurch)
聖愛德華堂(St.Edward'sChurch)
聖雲仙堂(St.Vincent'sChurch)
耶穌復活堂(ResurrectionChurch)
聖家堂(HolyFamilyChurch)
善導之母堂(MotherofGoodCounselChurch)
聖博德堂(St.Patrick'sChurch)
聖方濟各堂(St.FrancisofAssisiChurch)
聖保祿堂(St.Paul'sChurch)
天神之後堂(OurLadyQueenofAngelsChurch)
聖文德堂(St.BonaventureChurch)
聖若翰堂(St.JohnTheBaptistChurch)
聖母院小堂(NotreDameChapel)
聖德肋撒堂
九龍玫瑰堂(RosaryChurch)
聖斯德望堂(St.Stephen'sChurch)
馬鞍山聖方濟堂(St.Francis'Church)
聖母領報堂(AnnunciationChurch)
聖瑪竇宗徒堂(St.MatthewtheApostleChurch)
聖歐爾發堂(St.Alfred'sChurch)
贖世主堂(HolyRedeemerChurch)
聖若望宗徒堂(St.JohnTheApostleChurch)
主顯堂(EpiphanyParish)
聖若瑟堂(St.Joseph'sChurch)
聖本篤堂(St.BenedictChurch)
葛達二聖堂(SS.CosmasandDamianChurch)
大埔聖母無玷之心堂(ImmaculateHeartofMaryChurch)
基督之母堂(MotherofChristChurch)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SS.PeterandPaulChurch)
聖神修院(HolySpiritSeminary)位於香港黃竹坑惠福道6號,是香港一座富歷史的神學院,以培訓香港天主教神職人員為宗旨。聖神修院原址屬創辦於1931年的華南總修院(1931-1964)。總修院之興建是為培育華南地區國籍神職人員,讓他們於晉鐸后,服務所屬教區。華南地區包括韶關、梧州、廣州、江門、嘉應、汕頭、汀州、廈門、福州、建寧、福寧、北海、瓊縣和香港等教區。總修院因中國政權變更,除香港外,其他華南地區再沒有派修士前來而停辦。於是羅馬教廷傳信部解散總修院,並將總修院院址移交予香港教區管理及使用。同年,香港教區利用院址開辦教區大修院,即現今之聖神修院。
聖母神樂院(TrappistMonastery),又名熙篤會神樂院,是一所位於香港大嶼山大水坑的天主教修道院,曾以“十字牌牛奶”聞名於香港。
教區教理委員會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共同合作,按教會有關教理講授的指示,致力革新、發展和協調香港教區內教理講授的工作,培育成人慕道班導師、主日學導師、中小學及幼稚園宗教科老師,實踐傳揚福音和培育信仰的使命。
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
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於1991年由天主教香港教區成立,其宗旨乃統籌各牧靈同工的服務及提升他們的服務質素,俾能藉此在社群中傳揚福音喜訊,而委員會的經費全部來自香港教區。服務對象無分種族、宗教,只要是院內病人或其家屬,以至員工,都在我們關懷之列。服務範圍主要是住院病人、病人家屬、醫院員工和宗教服務:協助病人聯絡其所屬團體或教會(如天主教病人需要聖事服務,可協助聯絡神父提供所需服務)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相信公教青年是賦有不同神恩的基督門徒,他們在共融的團體內,學習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使人格和信仰邁向成熟,回應聖召,成為有衡勁、敢創造的福傳使者。委員會於1995年由天主教香港教區成立,專責統籌及推動教區內各層面的青年牧民事務,建設地方及普世教會,培育青年牧民工作者,支援及發展基督徒團體;同時,聯繫教區內外不同青年團體、堂區、學校、委員會,使在青年牧民的憧憬上達致共識,彼此合作共同實踐使命。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相信實踐社會正義是信仰中不能或缺的幅度,要實現這使命和在社會中作見證,必須維護人性尊嚴,改善人民的福祉,讓人有空間發揮其潛能,這亦是正委會的基本原則和宗旨。透過分析研究、倡議、教育和與民間團體和相同志趣人士建立聯繫網路等,正委會希望揭露[[社會的[[不公義問題,讓教友和大眾對問題加深了解,從而為建設一個更合乎公義和仁愛的社會而努力,參與建設地上的天國。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簡稱勞委會)於1991年2月15日成立,積極關注本港勞工問題,並實踐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樞機在“邁向光輝十年”牧函中,提出教會在社會具有擔當先知及僕人的角色。勞委會對“勞工”二字是採取廣義的理解,即是所有受薪的職工,包括教友及其他信仰或無信仰人士。整體來說,秉承教會“優先關愛貧窮人”的精神,我們服務的優先對象主要是基層工人。
教區傷殘人仕牧民委員會
教區傷殘人仕牧民委員會在1993年,教區撥出捐款將何文田恩主教小堂改建而為成教區傷殘人仕牧民中心,從而成。中心設有受薪職員,負責委員會之工作,及中心之活動程序。中心內設有辦事處、錄音室、輔導室、多用途禮堂、及其他設施,如:音響、電動銀幕、電視、失明視讀機、圖書閣、聖物小賣部及聖母岩等......在1995年1月,中心得到李嘉誠基金有限公司捐贈一部復康巴士,為會內的傷殘人士提供對外之交通服務。中心除二十四小時朝拜明供聖體及每天均有感恩祭外,還經常舉辦靈修活動,如祈禱聚會、避靜;節日慶典;堂區探訪和安老院舍,峔銗L康樂活動等等。主要目的是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使傷與健能更加互相了解和支持,發揮傷健在主內之精神。中心將秉承委員會的目標,為更多的傷殘人士服務。希望能提供更多的傷殘人士牧民工作的諮詢,聯繫及協調教區內有關組織的傷殘人士牧民工作,支援教區傷殘人士牧民組織的發展。
教區禮儀委員會
教區禮儀委員會乃香港教區主教所設立,直接向主教負責,並在主教的指導下,督導、統籌、促進及更新教區的禮儀生活。委員會聯同辦事處為教區內的團體提供禮儀、祈禱及靈修的資訊和培育服務;並與海內、外華語各地區信友、神長交流禮儀資訊和服務。
教區聖召委員會
教區聖召委員會成立於1978年,前身為聖召推行組。宗旨為天主教香港教區培育司鐸職及獻身生活的聖召種子。成立目的為協助青年認識鐸職或獻身生活,以便作出選擇﹔促進公教家庭對獻身生活的認識,從而協助子女作出自由的選擇﹔推動統籌及協調公教團體有關推行聖召的計劃及培育工作。
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
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根據2001年香港教區會議“婚姻與家庭牧民組”的具體建議:成立“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以落實、執行文獻內該小組為教區訂立的婚姻與家庭牧民政策及指引。婚委會於2002年成立,各委員由教區主教委任,並於2006年設立辦事處執行、落實委員會每年所訂的各項計劃和工作。婚委會工作範圍﹕1.籌辦教區性家庭牧民大型活動;2.舉辦培育講座、課程、工作坊;3.支援堂區家庭牧民組織;4.聯繫教內外與家庭服務有關的機構和團體,發展家庭牧民;5.出版書刊。婚委會職務,在教區內負責統籌、協調、檢討和強化與婚姻和家庭生活有關的牧民服務和培育事工。
公教報(KungKaoPo,1928年—)創刊於1928年8月1日,是天主教香港教區擁有及出版的中文報紙。近年由於多篇關於政治及社會事務的社論被香港主流媒體報道,受到社會的注意。逢星期日出版,以小報尺寸印製。內容包括香港、外地教會新聞,專欄、社論,《喜樂少年》(針對青少年的副刊)等。除了在各教堂發售外,該報亦設訂閱服務,因此亦在香港以外的華人天主教會流通。部分內容亦可在網站閱讀,並存有最近五年的過期報紙。自2003年10月19日起,更在報紙網頁以MP3形式提供粵語有聲版。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協調全港天主教學校,在推廣及執行天主教教育政策方面,作出統籌計劃。
香港公教進行社創立於1945年,為天主教香港教區首個提供多元化服務的機構。本社位處於繁盛的港島中區,為商業、銀行,金融中心所在地,人流穿梭不絕。每日均有數以百計的人到訪公教進行社小堂及書籍聖物部。由中環地鐵站步行只需1分鐘便可到達或由中環天星碼頭步行只需約3-7分鐘。公教進行社提供的服務﹕聖母無玷之心小堂,公教進行社(書籍及宗教用品銷售店)、天主教期刊訂閱處、公教真理學會(出版部)。
公教進行社小堂(聖母無玷之心小堂)是一間氣氛寧靜的小聖堂,以“聖母無玷之心”為名,為中環上班一族所喜愛,於工余或午膳時間,到本小堂祈禱或靜思者,大不乏人。
公教進行社書籍聖物部為東南亞規模最大之天主教書籍及宗教用品供應中心。是港台兩大天主教出版社,‘公教真理學會’及‘光啟出版社’的總經銷,也經銷歐美各大出版社宗教書籍。該社常備有大量中英文宗教圖書,包括聖經、靈修、牧民、神哲學、教理、講道、輔導叢書、家庭倫理、青少年勵志圖書、兒童益智讀物及各類有關天主教信仰的書籍。同時亦供應給予聖堂,宗教團體及教友、各類宗教用品,如祭衣、聖爵、聖像、馬糟、苦路、念珠、聖牌、聖相、宗教飾物、十字架、宗教賀咭及禮品等。款式新穎,種類繁多,不勝枚舉。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為天主教香港教區出版機構,於1934年成立,屬教區管理。服務對象主要是本港的教友,但亦兼顧國內及海外的教友宗教閱讀的需要。至於非教友方面,由於在本港天主教學校就讀的學生眾多,直接,間接都會受到教會出版的文字影響。目前的工作分為下列幾大類別:一.周期性的刊物及宗教教科書:每年度的天主教手冊、禮儀指南、中小學宗教及倫理課本等。二.翻譯外文書籍:有關靈修、信仰、神學及聖經等書籍。三.其他宗教性的中、英文著作,按需要及稿源,斟酌出版。
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之前,“教友傳教”這個意識並不普遍,傳揚福音的工作,常被誤以為是神職人員、修士、修女的專利品。教區內雖然早有各類教區性及堂區性的善會組織設立,但極力倡導教友直接參與福音傳揚工作,卻是較後期的事。1959年,教區洞悉教友參與傳教工作的重要性,故正式成立“教區教友傳教總會”,把教友組織起來,有計劃、有系統地直接參與教區傳教工作。1974年3月“傳教總會”改名為“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教友總會是天主教香港教區所有參加宣揚福音工作的中央機構。本會是由各堂區議會/牧民議會及教區性善會代表組織而成,共有七十六個屬會,包括五十個議會及二十六個教區性善會。教友總會幹事會由各屬會代表選出,與秘書處共同推動、協調、統籌教區內有關教友培育及傳揚福音的工作。
聖神研究中心是天主教香港教區屬下機構,由已故香港主教胡振中樞機所發起,創立於一九八零年。其宗旨是協助教區當局對中國不斷轉變的情況作出適當的回應,以及推動本地教友聯同普世教會負起關心中國教會和中國社會的使命。本中心乃一研究機構,主要工作包括:觀察、搜集、剪存、研討、分析有關中國的資料,並培育本地教友,俾能加深對中國及中國教會的認識和關懷。中心座落於香港仔聖神修院新廈。擁有十多位全職工作人員及資深研究員;他們分別為教區神職、不同修會會士及平信徒,彼此群策群力,共同推進中心的運作。中心設備包括:小型圖書館、資料室、辦公室及會議室。內有超過一百多種中、英文的定期刊物、雜誌和報章,以供研究和參考之用,並給讀者提供日新月異的中國教會和社會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