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
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
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是一個陣容強大、梯隊整齊、實力雄厚、成果顯著的教學、創作、科研與藝術實踐集體。作曲系有著武漢音樂學院第一個院級重點學科,第一個省級重點學科,第一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作曲系更加堅定了育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注重學術的立足原則,重點突破的發展戰略,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以培養“創作·製作一體化”人才為目標,以“傳統與當代結合、音樂與科技聯姻、創作與理論一體”為學科建設特色;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膽探索,在面向未來的道路上不斷開拓進取。
據不完全統計,自1953年建系至今,作曲系歷任行政負責人包括夏之秋教授、謝功成教授、孟文濤教授、黃容贊教授、曾理中教授、童忠良教授、趙德義教授、周振錫教授、王柏香副教授、彭志敏教授、吳粵北教授、劉永平教授、朱愛國副教授、劉健教授、錢任平教授、張璟副教授,歷任黨支部、黨總支負責人有曾理中、童忠良、王柏香、崔憲、劉永平、吳粵北和魏平安同志。
50多年來,作曲系湧現了大批優秀教師,特別是在作曲系長期任教的著名教育家王義平、謝功成、孟文濤、廖寶生、馬國華、李紅梅、曾理中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以及童忠良、鍾信明、鄭英烈、劉正維、方妙英、陳威、王民基、周振錫、陳國權、匡學飛、舒琛珍、陳景悟、高鴻祥、晏成佺、朱步熹、劉達、張友瑜、趙德義等一批知名教授。現職教授主要有:彭志敏、劉健、劉永平、黃汛舫、張燕等。作曲系歷屆畢業生中,有許多已成為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揮家、音樂理論家和學者,不少人還走上了各類、各級領導崗位,而所有的系友們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工作,為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作曲系現設作曲系辦公室、作曲教研室、作曲技術理論教研室、錄音藝術(音樂音響導演)教研室、視唱練耳教研室、音樂基礎理論教研室、計算機音樂實驗中心、中國現代音樂研究中心。現任系務委員會成員為:魏平安(黨總支書記兼計算機音樂實驗中心副主任)、張璟(系副主任)、符方澤(教學秘書)、王球(學生輔導員)、劉健(計算機音樂實驗中心主任)、趙曦(作曲教研室主任)、馮堅(錄音藝術教研室主任)、劉涓涓(作曲技術理論教研室主任)、張燕(視唱練耳教研室主任)、王嵐(音樂基礎理論教研室)和李金華(分工會主席)。
作曲系現設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含視唱練耳、音樂基礎理論)、錄音藝術(音樂音響導演)、指揮、指揮藝術指導等專業方向,並在音樂附中、大學本科和碩士學位研究生各層次招生。作曲系教師除承擔全系各專業方向的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外,還承擔全院的作曲技術理論共同課(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學、曲式學、復調音樂分析、管弦樂分析等)的教學任務。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曲系在全國音樂院校中率先創建錄音藝術(音樂音響導演)專業,並圍繞該專業在全國音樂院校中率先開設了多門核心課程;在全國音樂院校中首開《和聲發展史》、《序列音樂寫作基礎》、《音樂分析學》、《演演算法作曲》等課程。作曲系的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錄音藝術專業是湖北省教育廳評定的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錄音藝術專業還是湖北省教育廳正式批准的首批“品牌專業”和教育部遴選設立的“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曲式與作品分析》是湖北省教育廳評定的高等學校優質課程、《計算機音樂》是湖北省教育廳評定的高等學校精品課程。作曲系及其相關專業還主體參與了“教育部文科院校計算機音樂課程建設項目”與“湖北省重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
50多年來,作曲系教師在教學工作之餘,筆耕不止,創作了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據不完全統計,我系師生的音樂作品在國際國內各種比賽中獲獎近100人次,其中:國際比賽中獲獎5項、全國比賽中獲獎34項、省級比賽中獲獎16項。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包括王義平教授的管弦樂《貔貅舞曲》,謝功成教授的交響合唱《長江抒情詩》、鍾信明教授的《第二交響曲》、《長江畫頁》,劉健教授的為高級電子合成器、弦樂四重奏與大型弦樂隊而作的《紋飾》、為十六支大竹笛而作的《風的回聲》和CD專輯《盤王之女》、《黑珍珠》、《天門》,彭志敏教授的室內樂《山民印象》、《八山璇讀》,黃汛舫教授的無伴奏合唱《工尺譜遊戲》,周雪石教授的室內歌劇《再別康橋》,趙曦副教授的室內樂《葳蕤》、為三位打擊樂手而作的《金木》以及《武漢音樂學院新音樂作品選集》(附CD)、《武漢音樂學院電子音樂作品選集》(附CD)等等。
50多年來,作曲系教師在教學和創作的同時還科研不止,推出了大量的理論成果,特別是在現代作曲技法研究領域,取得了全國領先、國際矚目的大量學術成果。據不完全統計,我系教師累計出版各類專著、譯著等約50餘部,發表專業學術論文等500餘篇,完成或承擔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近30項。有代表性的學術成果主要有:《傳統作曲技術理論叢書》(人民音樂出版社)、《現代作曲技法叢書》(湖南文藝出版社)、《武漢音樂學院作曲技術理論研究論文選編》等。
作為主要發起者和組織者,作曲系多次開風氣之先,舉辦了多次在中國現、當代音樂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有關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學術會議。比如,分別於1979年和1986年舉辦的第一、二屆全國和聲學學術報告會,分別於1985年、1998年主辦的第一、二屆全國作曲家會議,1990年與日本雅馬哈公司合辦的全國第一次MIDI與數碼樂器新作展示會,2005年舉辦的第一屆中國現代音樂創作研究年會等。作曲系教師先後出訪俄羅斯、德國、奧地利、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美國、荷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以及香港和台灣等地區進行講學和學術交流,多次出席國際、國內的各種重要學術會議,並發表成果。
作曲系在深化教學、科研、創作管理改革的基礎上,精心搭建、務實推進“作曲之聲——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師生作品音樂會系列”、“作曲系教師論壇”、“作曲系大型教研室研討”、“中國現代音樂創作研究年會”、《作曲簡報》等五大平台,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強化學科建設、提高教學質量,顯示出蓬勃的生機和強大的教學、創作、科研與藝術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