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憩室
尿道憩室
尿道憩室是指尿道周圍與尿道相通的囊性腔隙,是泌尿系統疾病。尿道憩室多發於成年女性,發病率較低。尿道憩室的發病原因多是後天形成,由於尿道周圍腺體反覆感染,導致腺體開口梗阻,腺體破入尿道腔內形成憩室。尿道憩室的臨床表現根據憩室部位及大小不同。憩室較大者,有尿頻,尿急,尿不盡感、尿失禁、尿瀦留、性交困難等。尿道憩室經手術治療,多數可治癒。尿道憩室可繼發感染、結石,破潰后可形成尿瘺。
● 泌尿外科或外科
● 尿道憩室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後天性常見。
● 胚胎髮育時苗勒管、中腎管退化不全。
● 胚胎期尿道生殖竇結合連接處不完善。
● 泌尿道感染引起尿道周圍腺體開口梗阻破入尿道壁。
● 尿道周圍囊腫破壞尿道壁。
● 各種原因尿道損傷所致。
● 位於尿道中段,憩室較小者,一般無癥狀。
● 位於尿道外口,憩室較大者,有尿頻,尿急,尿不盡感、尿失禁、尿瀦留、性交困難等。
● 尿道外口囊性腫物,觸之可有膿性或血性分泌物。
● 確診尿道憩室需要進行體格檢查、實驗室化驗檢查,影像學檢查及內鏡檢查。
● 尿道外口囊性腫物,觸之可有膿性或血性分泌物。
● 陰道前壁、直腸前壁可觸及腫物,觸痛,有助於初步判斷本病。
● 尿常規:可了解尿中有無白細胞、紅細胞增多,判斷有無感染、血尿等。
● 尿道造影檢查:可明確憩室位置、大小。
● CT、磁共振檢查:可輔助診斷尿道憩室,尤其磁共振,可了解憩室內有無液體。
● 急性期禁忌此項檢查,以免感染擴散。
● 可明確憩室位置、大小。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化驗檢查,影像學檢查及內鏡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尿道刺激癥狀:位於尿道中段,憩室較小者,一般無癥狀;位於尿道外口憩室較大者,有尿頻,尿急,尿不盡感、尿失禁、尿瀦留、性交困難等。
● 尿道外口囊性腫物,觸之可有膿性或血性分泌物。
● 陰道前壁、直腸前壁可觸及腫物,觸痛。
● 白細胞、紅細胞增多。
● 尿道造影:可明確憩室位置、大小。
● CT、MRI:可見尿道憩室,尤其MRI。因憩室內多液體成分,故在T2W1顯示為高信號。
● 可見憩室,確定其位置、大小。
● 本病需要與尿道肉阜,尿道平滑肌瘤,尿道粘膜脫垂,巴氏腺囊腫等疾病進
● ● 行鑒別。
● 如果發現尿道外口囊性腫物,伴尿頻,尿急,尿不盡感、尿失禁、尿瀦留、
● ● 性交困難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實驗室化驗檢查、影像學檢查及內鏡檢查結果等可以進
● ● 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尿道憩室以手術切除為主。
● 適用於憩室小而無癥狀者。
● 抗炎對症治療。
● 定期按壓排出憩室內尿液。
● 定期體檢及複查。
● 男性尿道憩室
● ● 尿道憩室切除術。
● ● 同時尿道整形,恢復正常尿道連續性。
● 女性尿道憩室
● ● 經陰道尿道憩室切除術:目前常用術式。
● ● 尿道憩室切除術。
● ● 電灼去頂術。
● 尿道憩室不及時治療,可繼發感染、結石,破潰后可形成尿瘺。
● 尿道憩室經積極規範治療后,可治癒。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正確清洗外陰,保持局部清潔乾燥。
● 加強會陰部及肛周皮膚清潔。
● 積極治療尿道周圍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