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卡哇寺

中國青海省重點寺院

東部重要通道川官公路甘溝段距該寺6公里,距青海省西寧市183公里。卡地卡哇寺,清代漢文獻稱“靜寧寺”,藏語“卡地卡哇”意譯為“烏鴉嘴”。據《安多政教史》記載,國師索南桑布帶一尊釋迦佛像來此建寺,一日,見雪地上有小孩足跡沿跡尋去,發現一株旃檀樹,樹梢上有一烏鴉鳴叫,吐口水如金線,成懸彩,佛幡狀,以為吉兆,遂在此建寺,命名為卡地卡哇寺。卡地卡哇寺是格魯派較大寺院之一。1974年主要建築被拆,1980年開放。寺內保存有被視為稀世珍寶的宗喀巴自畫像,此像系布面捲軸畫,長2尺,高1.5尺,是以宗喀巴諸師弟子為陪襯的大師全身像。卡地卡哇寺因此蜚聲藏區,有“不拜卡地卡,那來三大寺之說”。

建設背景


卡地卡哇寺
青海省
卡地卡哇寺大門(土城牆)
卡地卡哇寺大門(土城牆)
卡地卡哇寺,位於青海省海民和縣甘溝鄉南的靜寧村,是明代藏傳佛教格魯派在民和地區所建的三大寺(即宏化、靈藏、卡地卡哇寺)之一,清代漢文文獻中稱之為“靜寧寺”,由宗喀巴大師弟子絳喇嘛卻吉加布建於明永樂年間。歷史上三世達賴喇嘛曾親臨該寺巡禮,1 985年經已故十世班禪提寫寺名,該寺被列為青海省重點寺院之一。

歷史沿革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該寺在一座城堡內,佔地60畝,鼎盛時期有大小殿堂13座,寺僧近千名。清朝同治年間毀於兵焚,後由寺主辛家活佛從蒙古族地區募化重建,但規模小於從前。建國后的1958年寺院被關閉,眾多文物遭破壞,唯有宗喀巴大師自畫像倖免劫難留傳至今。

文化活動


傳說

傳說明朝永樂年間,宗喀巴大師的母親香薩阿切很是想念兒子,恰好倉環諾日桑布要去西藏經商,大師的母親便託付將自己的一縷白髮交給兒子,並告訴兒子媽媽想念他,讓他能回家來看看。當大師接到白髮和口信后,卻忙於宗教而無法回家探親,便以自己的鼻血摻和其他顏料繪成自畫像一幅,讓他帶給母親,並給母親捎口信說:見到此像如見到我本人,它會叫您一聲阿媽的,會和您說上三天三夜的話。商人倉環諾日桑布覺得此像非凡,另繪一幅交給大師的母親(現存塔爾寺),而將大師親手所繪的像帶到卡地卡哇寺供奉。以此緣由,卡地卡哇寺蜚聲藏區,成為藏傳佛教聖地之一。以致有“不拜卡地卡哇,何來三大寺”之說,故而歷史上藏區許多佛教的重要人物都曾去卡地卡哇寺巡禮。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價值意義


第一奇:大師畫像會“說話”。卡地卡哇寺院雖小,但名氣卻不小,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供奉著一幅宗喀巴大師的自畫像,此像系布面捲軸面,長二尺,寬一尺半,是以宗喀巴諸經師及其弟子為陪襯的宗喀巴全身像,關鍵是有著一個神奇的傳說。
第二奇:寺名得來很傳奇。藏文史籍中曾有傳奇式的記載:700多年前,宗喀巴大師弟子卻吉加布從西藏帶著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來此地建寺,一日見雪地上有孩童足跡,遂沿跡尋去,發現一株旃檀樹,樹梢上有隻烏鴉鳴唱,口水如一縷金錢順嘴而流,陽光下呈懸彩,佛幡狀,以為吉兆,遂在此地建寺,取名為“卡地卡哇寺”,意為“烏鴉嘴寺”。
第三奇:寺院建在城堡內。在國內,無論是漢傳佛教寺院還是藏傳佛教寺院,都沒有一個以城堡的全部為寺院範圍的。在150年前的“同治回亂”中,寺院還是毀於兵焚,所幸城牆至今保存完好。
第四奇:頭道殿里供關公。這是卡地卡哇寺的頭道大殿,裡面供奉的是關公關老爺,藏傳寺院怎麼會供關公?這也是青海東部漢藏兩個民族長期和睦共處的有力證據。
第五奇:一把老鎖鎖大門。如此古老的大鐵鎖,如此精美的大鑰匙,在今天也是很難見到的奇物了。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
卡地卡哇寺圖集
卡地卡哇寺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