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蘇德戰爭的結果 展開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與德國之間的戰爭
- 中國2004年上映電影
- 英國艾伯特·西頓所著圖書
蘇德戰爭
英國艾伯特·西頓所著圖書
1940年,當阿道夫·希特勒決心要把蘇聯作為政治和軍事因素從歐洲清除掉的時候,他曾設想在一次為期十周的夏季決戰中將它一舉滅亡。這場決戰,從歐洲迅即蔓延為世界大戰,成為近代戰爭史上最兇殘、最野蠻的一次。很難設想在文明民族之間所進行的戰爭,竟然達到了這樣兇猛殘酷、慘無人道的地步。
本書想要描述的不僅僅是幾次戰役,而是戰爭的全局,但寫得最多的還是人。蘇德戰爭持續四年之久,戰場北起北冰洋、南至高加索、東自裏海、西達易北河,縱橫數千英里,幾千萬人喪生。
對資料和文風的說明 |
引言 |
第一章 欺騙和詭詐 |
第二章 不可思議的狂人 |
第三章 一知半解 |
第四章 元首的戰略 |
第五章 日本和芬蘭 |
第六章 武器和人 |
第七章 戰爭爆發和波羅的海地區 |
第八章 白俄羅斯 |
第九章 元首舉棋不定 |
第十章 芬蘭 |
第十一章 主要考慮政治 |
第十二章 維亞茲馬和秋季的泥淖 |
第十三章 羅斯托夫、提赫文和莫斯科 |
第十四章 愚蠢和錯誤的記錄 |
第十五章 從莫斯科撤退 |
第十六章 蘇軍攻勢的兩翼 |
第十七章 德軍對1942年夏季戰局的準備 |
第十八章 向伏爾加河和裏海進軍 |
第十九章 向斯大林格勒進軍 |
第二十章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 |
第二十一章 德軍撤至烏克蘭 |
第二十二章 庫爾斯克會戰 |
第二十三章 1943年蘇聯的秋季攻勢 |
第二十四章 德國陷入困境 |
第二十五章 在烏克蘭和列寧格勒的失敗 |
第二十六章 白俄羅斯和波蘭東部 |
第二十七章 芬蘭退出戰爭 |
第二十八章 羅馬尼亞 |
第二十九章 匈牙利 |
第三十章 海戰 |
第三十一章 歐洲的力量對比 |
第三十二章 從維斯拉河到奧得河 |
第三十三章 東普魯士、奧地利和西里西亞 |
第三十四章 柏林 |
第三十五章 尾聲 |
附錄一:西方對蘇聯的援助 |
地圖 |
1940年,當阿道夫·希特勒決心要把蘇聯作為政治和軍事因素從歐洲清除掉的時候,他曾設想在一次為期十周的夏季決戰中將它一舉滅亡。這場決戰,從歐洲迅即蔓延為世界大戰,成為近代戰爭史上最兇殘、最野蠻的一次。很難設想在文明民族之間所進行的戰爭,竟然達到了這樣兇猛殘酷、慘無人道的地步。
本書想要描述的不僅僅是幾次戰役,而是戰爭的全局,但寫得最多的還是人。蘇德戰爭持續四年之久,戰場北起北冰洋、南至高加索、東自裏海、西達易北河,縱橫數千英里,幾千萬人喪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戰爭罪,如人體盾牌。
蘇德戰爭這個課題,涉及面非常之廣,情況十分複雜,要想在一本書里把戰爭的各個側面都包羅在內,那怕只是提綱掣領也不可能辦到。因此,有必要把本書略而未談或一筆帶過的問題作一番交待。德國在蘇聯的佔領政策對這場搏鬥的結局有巨大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但本書並未詳加論述。心理戰和游擊戰是現代戰爭極其重要的內容,但是每一項都是一個專題,這裡只能作為全劇的一幕提上一筆。波羅的海和黑海的海戰,只寫了短短的一章,因為蘇聯算不上海軍大國,它並非不能而是沒有那種意志,在這些水域與德國的優勢較量。
戰爭是一種政治性行動,本書佔用一些篇幅,介紹和評論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爭過程中各主要大國的意圖和對外政策,也是必要的。經濟潛力和工業生產是戰爭的後盾。這類問題只作為對主題的烘托,並未多著筆墨。由於篇幅所限,不可能把東線那麼多戰場的作戰行動一一提到。芬蘭戰場只寫了短短兩章;列寧格勒戰場的戰鬥雖然時常打得很艱苦,也只能間或觸及。這樣取合,是想把戰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如白俄羅斯、俄羅斯西部、烏克蘭、頓河以及羅馬尼亞和波蘭的戰役,寫得充實些,因為正是這些戰役決定了戰爭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