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水霉病的結果 展開
- 水生魚類的真菌病之一
- 膚霉病
水霉病
水生魚類的真菌病之一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體表受傷組織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覆蓋物,又稱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稱膚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魚類的真菌病之一,引起這種病的病原體已經發現有十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水霉和綿霉。
該病是由真菌寄生魚體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藻狀菌綱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屬和綿霉屬。本病主要在水溫較低的時候易發病,所以提高水的溫度是治療本病的關鍵。
水霉病導致的
水霉病
表層的菌絲則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狀的覆蓋物,並於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遊孢子到水中,經由水而傳播各處。
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狀覆蓋物。
2. 病變部位初期呈圓形,後期則呈不規則的斑塊,嚴重時皮膚破損肌肉裸露。
3. 鰓組織亦會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診斷
1. 觀察體表棉絮狀的覆蓋物。
2. 病變部壓片,以顯微鏡檢查時,可觀察到水霉病的菌絲及孢子囊等。
3. 黴菌種類的判別需經培養及鑒定。
春季階段的水溫較為適合病原菌繁殖生長,因此,尤其要做好預防工作。一是冬季清塘時可以除去池底過多的淤泥,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消毒;二是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魚體抗病力。盡量避免高密度條件暫養時造成魚類擠壓碰撞掉鱗,或在捕撈、運輸過程中儘可能避免魚體受傷。三是水溫低於 15℃時,盡量減少人為操作,防止出現應激反應,導致擦傷或凍傷。四是經長途運輸的魚种放養前和放養后,及時2%~3%食鹽水或消毒劑進行消毒。五是親魚人工繁殖受傷后,可在傷口塗抹10%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處理。
1、病魚數量少可局部操作的話,可以用含碘消毒劑浸泡,如濃度為20mg/L聚維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錳酸鉀混合1%的鹽水浸泡病魚20~30分鐘;
2、或用800mg/L的食鹽與小蘇打合劑(1:1)全池潑灑;
3、或內服抗菌藥物(如磺胺類),防治細菌激發感染;
4、市面上常見其他的防治水霉病漁葯種類。
注意消毒劑使用時的天氣狀況。非熱帶魚,升溫時溫度不要超過30攝氏度,28攝氏度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