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生生長流的結果 展開

生生長流

1991年伊朗電影

電影《生生長流》是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於1990年伊朗西北部大地震后5個月著手拍攝的電影。故事以一位導演尋找家住地震中心的小演員的經歷為藍本,描寫沿途所見到的居民的生活,由此引發的思索和領悟。影片獲得1992年法國戛納電影節羅西里尼人道主義精神獎、金攝影機獎。該片與之前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及之後的《橄欖樹下的情人》組成“村莊三部曲”。

演員表


角色演員
Film DirectorFarhad Kheradmand
PuyaBuba Bayour
以上信息來源

劇情簡介


生生長流[1991年伊朗電影]
生生長流[1991年伊朗電影]
九零年,伊朗北部發生了大地震。一位電影導演帶著兒子普亞開車從德黑蘭前往某地尋找一個叫巴博克·阿默德·普爾的男孩,他曾在影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沿途,父子倆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先是休息時,導演發現樹林里有一個無人照看的嬰兒正大聲啼哭,直到孩子的母親回來才離開,可又趕上了交通堵塞,只得改走他路。他們幫一位年邁的女人把沉重的瓦斯罐運上山,向另一個在地震中失去了16個親人的婦女問路。
一位魯伊先生搭上了他們的車,他也曾在《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扮演角色。車停在魯伊躲避地震的房子前,父子倆與村民攀談起來。兒子普亞為一位已三天沒茶喝的老婦人找回了她的水壺。一個失去長子的女人在責備上天,普亞則堅持說這絕不是真主的意思。還有一個在地震中死了六十多口親戚的年輕人穿上他最好的衣服,和未婚妻不顧服喪期的傳統而結婚。
劇照
劇照
繼續上路后,他們遇上了在《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里演穆罕默德的男孩,把他載到了臨時的露營地。他嚮導演描述了親眼目睹自家房屋倒塌、砸死叔父的情景。露營地,生還者忙著支 起天線,準備收看下一場世界盃球賽。普亞想留下來和人們一起看球,於是導演獨自繼續上路。沿途他又遇到一些人,但都不是要找的巴博克。後來在上山的Z形轉彎處,車子出了問題,一個男人幫助他從新啟動。男人蹣跚地爬上山坡,導演的車也緩緩跟了上來……
1990年6月,災難性的大地震給伊朗北部造成了難以估量的人員和財物損失。阿巴斯前往幾年前拍攝《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的地區,本想拍攝劇中小主人公後來的命運,卻未能實現。然而一路上,各色人等失去家園後繼續的頑強生活深深打動了他,於是拍片的初衷逐漸改變了。這部影片里的演員大部分都是當地居民,並沒有什麼具體的中心情節,又或者,中心一如阿巴斯所說,是人們“對生活的熱望",死亡與毀滅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電影評價


影片的前半部分,鏡頭中滿是瓦礫碎片,人們站在上面挖掘著,一位老人拿著空桶坐在原本是“家”的廢墟上。人們哭泣著訴說親人的離世,失神的坐在路邊,哽咽地詢問真主這國家到底犯了什麼罪。導演用了人物面目的特寫,讓觀眾感受著災民劫後餘生的悲傷,看著他們臉上的熱淚卻感到無能為力。
普亞在廢墟上尋找快樂,撿拾起一個殘缺但卻美麗的瓷器,他完全享受著尋寶的樂趣。在一個破碎的家庭中,能從孩子身上最先感受到活力,就像那個洗衣女人的幾個孩子,面對困境他們仍舊沒有停止調皮搗蛋。
普亞看到洗衣女人哀傷的神情,忍不住安慰她:真主是不會傷害孩子的,當初亞伯拉罕要殺死自己的孩子表示虔誠,天使用羔羊代替了他的孩子。你死去的孩子現在一定很幸福,因為她不用寫作業了。而其他的孩子也會因為感激而更努力生活的。這番酷似魯西老人的話從孩子嘴裡說出來卻另有一番意義。也許他並不能像老人那樣體會其中歷盡滄桑的含義,但是他懵懵懂懂地知道得努力生活,感激生活,這也是那些努力重建家園,重新開始生活的人告訴世界的道理。
影徠片的結尾,導演開著車兩次攀上陡峭的山坡,鑽進了山群里的陽光中,載著沉甸甸的希望。加繆說如果這世上還有一樣東西讓人們永遠嚮往並可及的東西,便是人間的柔情。
編輯評價
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作品,該片與之前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及之後的《橄欖樹下的情人》組成“村莊三部曲”。獲得199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羅西里尼人道主義精神獎、金攝影機獎。觀眾應該還記得《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那個可愛的演員小男孩,1990年,災難降臨在他居住的地方,大地震幾乎毀滅了當地一切。小演員生死未卜下落不明,阿巴斯在地震后,坐著汽車重返故地,尋找孩子。在路上,導演見到了許多觸目驚心的景象,廢墟、悲痛的人們、死亡……然而,令導演覺得驚奇的是,人們並沒有沉溺於悲痛無法自拔,而是在災難之後重整心情重建家園。死亡使生者更加珍惜生命,以更加充足的勇氣活下去,希望並沒有失去,片中比較高潮處,是一對男女在地震后舉行婚禮。小演員最終沒有找到,給片子積極向上的基調抹上了淡淡的感傷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