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概說

日語概說

《日語概說》是2002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田一春彥。本書是根據日本岩波書店《日本語(新版)上。下》1988年版(1994年第18次印刷本)譯出的,介紹了日語的音韻、辭彙、文字和語法。

內容提要


本書作者金田一春彥先生是日本語言學家,在日語學界享有盛譽。作者以其廣博的學術視野和繁稅的學術洞察力,從普通語言學的角度出發,將日語置於世界語言之林中加以客觀、全面的審視,以平實的語言將日語的共性與個性生動地展露在讀者面前,使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了解日語的音韻、辭彙、文字、語法,甚至從中窺見日本人的民族心理和思維習慣。
本書是日語語言學的入門書,是學習日語乃至日本文化的必讀本。

圖書目錄


緒論 日語是一種什麼樣的語言
第一章 從世界範圍看日語
第一節 作為標準語的日語
一 日本國內的日語
二 海外的日語
第二節 日語的多樣性
一 日語面面觀
二 方言的差別
三 階層帶來的差異
四 職業帶來的差異
五 官廳用語和學術用語
六 男女的語言差別
七 情景帶來的差異
第三節 其他語言與日語
一 日語的譜系
二 來自其他語言的影響
三 對其他語言的影響
第四節 日語的優秀
一 使用人口多
二 學術用語完備
三 可以自由表達
第二章 從語音看日語
第一節 日語語音的單位
第二節 母音、輔音與優美的發音
一 日語的音位
二 日語的美
第三節 拍的種類及其組合
一 拍的種類少
二 拍的連接方式
第四節 旋律與節奏
第五節 日本人對聲音的感覺
第三章 從辭彙看日語
第一節 辭彙的數量和體系
第二節 辭彙的構成
第三節 詞的形態
……
第四章 從標記法看日語
第五章 從語法看日語(一)
第六章 從語法看日語(二)
第七章 日本人的語言表達
尾章 日語的走向
後記
中日書名術語對照表
譯者後記
第一節
語音和發音器官
語音:人們為了表達語言而使用發音器官發出的聲音稱為語音(言語音)
人們有意識地使用發音器官以表達某種意思時所發出的一切聲音,
包括語音在內都可以稱之
為音聲。音聲包括語音(可以分節,
可以通過發音器官的調節任意組織各種音節)
和非語音
(不可以任意分節)
音聲學:研究語音性質、具體發音方法額特點的語音學。
語音有社會、生理、物理三個方面的屬性。
社會屬性:
用什麼樣的語音形式表達什麼樣的語言意義不是個人決定,
而是由整個社會成員
約定俗成的。
生理屬性:
對發音器官採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必然會發出不同的語音。
從廣義角度來說,
還包
括聽覺器官,即對語音的感知。
物理屬性:語音具有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種物理要素。
音高:
聲音的高低,
它決定於發音體振動的快慢。
對區別語言意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
一個詞或片語的特定聲調都是通過音高的調節來組成的。
本章中的音高是指用比較的方法來
確定片語中的各個音節的高低。
不同的人,
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合講話時所發出的高低不同的音高。
絕對音高對區
別語言意義不起作用。
音強:
聲音的強弱,
決定於發音體振動振幅的大小
(振幅的大小取決於發音體所受作用力的
強弱。在日語中一般不構成區別語言意義的作用。
音長:聲音的長短,即各個音節的長短。日語中的長音指母音拖長發音的結果。
音色:又稱音質,即聲音的特色獲本質。
發音器官:呼吸部分(肺和氣管)
,發聲部分(喉頭)
,調音器官(自咽頭往上至口腔與鼻腔
的各個器官)
第二節
單音
單音是從音聲學的角度區分的最小語音單位。
通過音色來劃分。
是按照語音的物理和生理屬
性劃分的。
單音的分類有以下三個標準:
有聲音和無聲音的區別;
氣流收發音器官阻礙與否;
調音部位
和調音法的不同。
研究語音的學者曾經創造了各種不同形式的記音方法,
大致上可以分為字母記音和非字母記
音兩種類型。
國際語音學會制定了一套記音符號,
羅馬文字和希臘文字為基礎。
有嚴式和寬式兩種,
個民族的單音系統的記音符號一般都是寬式的。
單音分為母音,輔音和半母音。
第三節
音素:是某一特定語言的語音系統中能夠區分語言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
音素是按照語音的社會屬性進行分析和歸納的語音單位。音素的研究屬於音韻論範疇。
母音與輔音結合時各個單音都會發生細微的變化,
但這些變化在日語中不會發生語言意義的
改變,這一點與漢語截然不同。
異音:
一個因素所代表的若干不同的單音。
異音分為自由異音和條件異音。
前者是指能在同
樣條件下,出現的異音;而後者指受到一定條件影響而產生的異音。
撥音
h
有三種條件異音:
m
出現在
mabapa
行前面;
n
出現在
natada
行前面;
n
(長鼻)
出現在
kaga
行前面。
其中
sa
行的五個單音中:さ
そ中的音素均為
saswseso
而し則為
si
(長)
。因
此在此把
s
(長)稱為
s
的環境同化異音。
音素體系:
某一特定語言中能夠區別語言意義的音素的種類以及按其特定的音素組合規律組
成的體系叫做音素體系。
日語以五個母音及其與輔音半母音結合為音節的普遍組合規律,並構一個完整的語音體系。
音素種類的設定:
1
,一個素代表幾個異音;
2
,幾個音素代表一個異音。
一般將坳音理解為
輔音
+
半母音
+
母音的構造。
但是從實際發音出發,
sa
行坳音實際上是
s
(長)與
auo
的結合。
3
,が行鼻濁音的輔音音素
n
(長)的設定。
n
(長)不能作為
g
的條件異音看待,因為無法
從環境同化角度看待。此外二者構成了語言意義的對立關係,如第五為
,而醍醐為
daino
(長)
;十五為
jyuugo
,而銃後
jyuuno
(長)
。另外
ga
濁音出現在單詞第二音節以
下時不嫩發成鼻濁音的例子也不少。
4,tu
su
的輔音音素
c
的設定。二者的輔音同為塞擦音,二者的差異可以認為是由於母音
i
u
所引起的環境同化的結果,互為條件異音,因此作為一個音素處理。另一方面,
tate
to
的輔音為典型的單音
t
,是爆破音,所以
tu
tu
不能看作
t
的條件異音。這就是設定輔
音音素
c
的原因。
5
,長音促音和撥音的設定。以上
三個音素都沒有異音。長音和促音為象徵性音素,撥音
n
mnn
(長鼻)三個條件異音。
N
也是一個象徵性音素。
把長音作為一個象徵性音素來處理的原因:
a
,長音與五個母音的發音意圖不同;
b
,長音
與五個母音在區別於言意義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
音素的機能負荷率:利用該因素識別語言意義的單詞總量。
第四節
音節
音節:
聽覺上最容易分辨的,
也是最自然地感覺到語音片段的叫做音節。
是語音的基本結構
單位。
研究日語音節一般是從音韻論角度進行分析的。
正是日語的這種傳統的判斷音節的方法才決
定了每一個音節的發音時間長短都應該是基本相同的。
根據這一特點,
為了區分音聲學上的
音節概念,通常把日語在音韻論上的音節稱為拍或
mora
音節的構成:
a
,由一個音素構成(一個母音或者一個特殊因素)
b
,由兩個音素構成(一
個母音加一個輔音;一個半母音加一個母音)
c
,由三個音素構成(坳音)
日語音節的構成特點:
a
每一個音節只有一個母音音素且必須有一個母音音素
b
所有音節都
以母音結尾,
為開音節構造
c
每一個音節中最多只能有一個輔音音素
d
日語音節的構造比較
簡單。
相關概念:
直音:一個母音或輔音加母音的音節;坳音:輔音加半母音加母音的音節;濁音:包含輔音
音素
gzdb
的音節。除此之外的音節稱為清音。半濁音:包含輔音音素
p
的音節。
第五節:現代日語語流中語音的變化
母音的無聲化
A
母音位於兩個無聲輔音之間
kss
tsfp
B
與無聲輔音結合位於降調,處於詞語獲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
C
與無聲輔音結合位於促音前
Ga
行鼻濁音
a
處於單詞第二個音節以下(特殊情況:外來語,疊語,發音較輕的街頭詞,
複合程度較低的複合詞數詞五的發音)
b
助詞
ga
一般發為鼻濁音
坳音的直音化:
坳音音節
syu
jyu
在語流中發為
si
ji
的現象。
實際上在坳音直音化趨勢
增多的同時,直音坳音化的現象也在逐漸增多(數詞十後面加量詞時)
母音等的脫落與音節的縮約:
口頭表達中由於發音速度較快或者為了發音的方便,
往往會出
現母音半母音甚至輔音脫落的現象。
A
母音的脫落:食べている
食べてる;見てあげる
見たげる;食べてしまう
食べちま
う;この間
こないだ;行くのだ
行くんだ
三角形
さんかくけい
さんかっけい;
退職金
たいしょくきん
たいしょっきん;
からない
わかんない
B
母音與半母音的脫落:書きは
書きゃ;仆は
ぼか;食べては
食べちゃ;これは
りゃ;
C
母音和輔音的脫落:食べてしまう
食べちまう
食べちゃう;行けば
行きゃ;なけれ
なけりゃ;來られない
來れない;起きられない
起きれない;読まれる
読める
D
長音的脫落:高校
こうこ;弟
おとと
Katapa
行音節的不送氣音化:
通常在單詞的第一個音節時是較輕的送氣音,但是在第二個
音節以下時一般轉變為不送氣音。助詞
tetarita
等一般也發不送氣音。
第六節語音變化與現代詞語中的音節構成
音便:為了發音方便而改變某些音節的發音是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