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龍眼肉的結果 展開

龍眼肉

中藥

龍眼肉是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龍眼肉藥性溫,味甘。歸心、脾經。龍眼肉的成分為多糖、多肽、苷類、多酚等。其中,多糖是主要藥理活性成分。

簡介


● 正名:龍眼肉
● 英文名:Longyanrou
● 拉丁名:Longan Arillus
● 別稱:鮫淚、比目、圓眼、龍目、桂圓、龍眼乾、元眼肉、荔枝奴、益智、綉木團、川彈子、亞荔枝、木彈、驪珠、燕卵、蜜脾、海珠叢

功效與作用


● 龍眼肉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
●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龍眼肉有提高免疫力、調節內分泌、抗氧化、抗焦慮等作用。
● 龍眼肉可以用來治療氣血不足、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崩漏等。
● 有臨床報道顯示,龍眼肉可用於乳糜尿。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龍眼肉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龍眼肉。
● 濕滯飲停者及內有痰火者,不宜使用龍眼肉。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龍眼肉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龍眼肉前請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龍眼肉


● 龍眼肉可煎汁服用,也可入丸、散劑內服,要遵醫囑用藥,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龍眼肉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9~15克。
● 龍眼肉煮粥食用,可用於病後或老年體弱、氣血不足。
● 龍眼肉還可泡酒使用。
● ● 十二紅藥酒:與地黃、續斷、黃芪、牛膝等中藥配伍使用,可補氣養血、安神健脾,主要用於脾腎兩虧、心失所養、氣血雙虛、神不守舍引起的心悸、健忘、失眠多夢、頭暈目眩、面色無華、肢倦神疲、飲食無味等。
● ● 安神酒:將龍眼肉泡於白酒中飲用,可補氣血、益心脾、安心神,主要用於虛勞羸弱、失眠健忘、驚悸、怔忡、精神恍惚等。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服藥期間,盡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腥膻、油膩的食物,如有需求,請在食用前請諮詢專業醫生,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
● 龍眼肉出現變質跡象時,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最新發布(2018)版葯食同源目錄,龍眼肉屬於葯食同源的中藥。
● 目前,未查到資料顯示龍眼肉有毒性作用,也沒有發現按規定劑量服用龍眼肉後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的報道。
● 龍眼肉藥性溫,過量服用,可引起以下不良反應,這時要立即停服,如果癥狀沒有緩解,還需要到醫院就診治療。
● ● 顴紅
● ● 口乾
● ● 情緒急躁
● ● 大便乾燥

我該如何選購龍眼肉


● 龍眼肉的道地產區為福建省泉州,廣東、廣西等地也有分佈。
● 龍眼肉具有如下特徵:
● ● 龍眼肉為棕黃色至棕褐色的囊狀,或縱向破裂的不規則薄片,半透明。外表面不平整,有皺縮,內表面有細小的縱向皺紋,比較光亮。囊狀的龍眼肉質地比較硬,薄片的龍眼肉質地柔潤。聞起來龍眼肉有微微的香氣,味道甜。
● ● 一般個大,顏色黃,肉厚,質地細軟,半透明,味道濃甜的龍眼肉質量比較好。
● 放於乾燥、通風的地方保存,並注意防潮、防蟲蛀。

含龍眼肉的中成藥有哪些


● 補脾安神合劑:能健脾益氣、安神養血,可用於治療心脾兩虛、失眠多夢、氣短心悸、肢倦乏力、頭昏頭暈、崩漏便血、食欲不振。
● 養心寧神丸:能鎮靜安神、養心益脾,主要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神經衰弱、耳鳴目眩等。
● 人蔘歸脾丸:能補血益氣、養心健脾,主要治療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心悸怔忡、食慾減退、身體疲倦、面色萎黃,以及脾不統血引起的崩漏、便血等。
● 升氣養元糖漿:能健脾、益氣、養血,可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脾胃虛弱引起的四肢乏力、面色萎黃等。

龍眼肉和荔枝核功效一樣嗎


● 龍眼肉是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荔枝核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乾燥成熟種子。二者功效不同。
● ● 龍眼肉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氣血不足、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崩漏等。
● ● 荔枝核有祛寒止痛、行氣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睾丸腫痛及寒疝腹痛。

用藥誤區


● 誤區:龍眼肉只能煎汁內服
● ● 龍眼肉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氣血不足、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崩漏等。龍眼肉的使用方式很多,不僅可以煎汁飲用,也可以煮粥食用,或者泡酒飲用。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4]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上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5]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下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6]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