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卿

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

李霞卿(1912年4月16日-1998年1月24日),廣東番禺人,祖籍廣東恩平。

其父李應生是位愛國志士,曾在上海法國租界巡捕房中擔任高級翻譯,后和電影先驅黎民偉合作共同組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童年時,她隨父到過歐洲,學過法語,14歲便以李旦旦的藝名從影。先後在多部影片中出演角色,成為影星。1929年,民新影片公司併入華聯影片公司后,她結束影星生涯。

1935年底,李霞卿回國。次年,她獲得了中國政府的飛行執照,並在上海舉行了飛行表演。1938年,李霞卿開始了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巡迴飛行和演講,為中國抗戰籌款。1998年因病在美國去世,終年86歲。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12-04-16

出生

1912年4月16日,生於廣東番禺一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富商家庭。

1935-05-15

因冷靜解決飛行危險而成名

1935年5月15日,她在奧克蘭機場上空練習難度較大的翻筋斗飛行,因座椅皮帶鬆開,突然把她拋出機艙之外。在危急時刻,她冷靜果敢,迅速打開背上的救生傘,降落在附近的舊金山海灣里,為美國海軍救出,在美國轟動一時。她因此成為美國婦女航空協會會員,並加入卡特皮勒飛行俱樂部。她在美國飛行界成名之後,仍不忘愛國。

1936

在上海作精彩的飛行表演,引起轟動

1936年,她在上海作精彩的飛行表演,引起轟動。

在上海作精彩的飛行表演,引起轟動
1939

駕駛飛機開展廣泛的國際援華抗日活動

1939年初,應美國援華藥物局的邀請,她駕駛“新中國精神號”的單翼輕型飛機,訪問紐約、華盛頓、巴梳、聖地亞哥、鹽湖市、洛杉磯等大中城市,開展廣泛的國際援華抗日活動。每到一處,都受到華僑和當地友好人士的熱烈歡迎。

駕駛飛機開展廣泛的國際援華抗日活動
1998

辭逝於舊金山,享年86年

1998年,辭逝於舊金山,享年86年。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藝術照
藝術照
李霞卿,生於廣東省海豐縣一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富商家庭。
李霞卿父親李應生是位愛國志士。
1911年10月25日,李應生和胞弟李沛基炸死了清朝駐廣州軍隊的頭領鳳山將軍,為革命軍攻佔廣州立下頭功。
李霞卿的祖母徐慕蘭就是中國近代著名事業家徐潤之侄女,女革命家徐宗漢之胞姐。
父親曾在上海法國租界巡捕房中擔任高級翻譯。童年時,隨父到過歐洲,學過法語。
回國后在香港及上海中西文學校讀書,精通英語。受家庭的影響和東西方文化的熏陶,她思想活躍,愛好多樣,膽識過人。

工作經歷

1926年,其父在上海與他人共同組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李霞卿在民新影片公司拍攝的第一部影片《玉潔冰清》中擔任女主角的妹妹,演出很成功。此後,在《和平之神》、《海角詩人》、《天涯孤女》、《五女復仇》、《西廂記》、《木蘭從軍》等影片中擔任主角或重要配角,成為名噪一時的影星。1929年,民新影片公司併入華聯影片公司后,她便結束影星生涯,和新婚丈夫一道去歐洲,先在英國一間私立學校讀書,后入瑞士日內瓦康塔納飛行學校學飛行。
國難之危
1935年轉到美國奧克蘭波音航空學校深造。在名教練指導下,她刻苦學練,很快掌握各種復
照片
照片
雜的飛行技術。1935年5月15日,她在奧克蘭機場上空練習難度較大的翻筋斗飛行,因座椅皮帶鬆開,突然把她拋出機艙之外。在危急時刻,她冷靜果敢,迅速打開背上的救生傘,降落在附近的舊金山海灣里,為美國海軍救出,在美國轟動一時。她因此成為美國婦女航空協會會員,並加入卡特皮勒飛行俱樂部。她在美國飛行界成名之後,仍不忘愛國。同年12月,歸國到上海。後到香港西南航空公司任見習駕駛員,不久辭職返滬。
1936年,她在上海作精彩的飛行表演,引起轟動。同年,她又在國內作了從上海到湛江、北平到成都的兩次長途飛行。
1937年8月,“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戰火燒到家門口,她亦被卷進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先後在救護學校和難民營工作。
劇中
劇中
1939年初,應美國援華藥物局的邀請,她駕駛“新中國精神號”的單翼輕型飛機,訪問紐約、華盛頓、巴梳、聖地亞哥、鹽湖市、洛杉磯等大中城市,開展廣泛的國際援華抗日活動。每到一處,都受到華僑和當地友好人士的熱烈歡迎。1940年,她駕機飛往南美洲一些國家進行抗日宣傳募捐。在秘魯,她駕駛軍用飛機作了長達1個小時的飛行表演,募捐4萬元。秘魯航空部長前往觀看,為她的演技拍手叫好,並贈給她一枚航空金質徽章。
1940年3月,美國《遠東》雜誌記者對她進行專訪,問她駕機單獨遠飛是否是冒險的問題,她回答:“面對侵略,中國為了圖存,我們正在忍受著苦難”。“所有的中國人,不論在國內或在世界各地,為了祖國,是很少想到危險的。”這些話,道出了她萬里飛行的原因。
東方蜻蜓
生活照
生活照
李霞卿是中國婦女航空史中的一顆巨星,雖然只有28
年的人生歷程,但她登上了人生的制高點,她的名字被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航空航天卷》。她絢麗的生命如五彩雲霞,在漫漫長空投射出中國女性的燦爛與輝煌。
關於她,有這樣的記載:
她是中國女子跳傘第一人;
她是中國航空界在瑞士取得飛行執照的第一人;
她是第一個獲得政府許可在中國表演飛行的女飛行員;
她是中國民航第一位女駕駛員;
她是第一個駕駛軍用飛機表演飛行的中國女飛行員;
她是中國第一個創國內長途飛行紀錄的女飛行員;
她是唯一曾在南北美洲作長途飛行的中國女飛行員。
1928年,上海影壇驟然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李旦旦。這位少
女在影片《冰清玉潔》中啼聲初試,接下來一發而不可收。《木蘭從軍》《天涯歌女》《海角詩人》……真摯純情的表演,清麗可人的形象,傾倒了上海灘上的男男女女,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爭相議論的人物。
這位名噪一時,幾乎與影后林楚楚齊名的李旦旦,正是李霞卿。此時的李霞卿年僅16歲。
李霞卿的家庭為廣東富豪,童年的李霞卿便隨父漂洋過海,周遊歐洲,接觸了燦爛的西方文明,為她的人生鋪上了亮麗的底色。回國后,她在香港、上海讀書,唐詩、宋詞、元曲又令她深深陶醉,補上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這一課。
李霞卿在中西文化的長河裡暢遊,這是她人生騰飛的翅膀。她自幼聰穎敏慧,口齒伶俐,膽識過人,又天生麗質,父母視這個獨生女兒為掌上明珠、卻不寵不嬌、不做任何約束她性格發展的事情。
在影壇獲得極大成功后,1930年,18歲的李霞卿告別了她千千萬萬個影迷,從銀幕上消失。她悄然來到了法國巴黎。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觀看了巴黎的飛行表演。在飛機拉起,呼嘯著離開地面,直衝雲霄的剎那,李霞卿渾身悸動。不是懼怕,不是震驚,一種從未體驗過的強烈刺激,人神交融的高度自由感,在那一瞬間向李霞卿襲來。
隨即,李霞卿決定投考瑞士日內瓦科恩梯南飛行學校。
監考官問:“漂亮的女士,你如此美貌,為什麼選擇飛行?”
李霞卿答:“因為在一般人觀念里,飛行是男人的事,似乎與女人無緣,我就是想做女人不大做的事。”
監考官大感興趣:“據說在你們的國家,女人的腳都是殘疾變形的?”
“我來到這裡,就是讓世界知道,中國女性不但能在地上走,而且能在天上飛。”
一個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女人,躋身國外的飛行世界中並
非容易。李霞卿常常因教練機少而排不上課目。倔強的她每天第一個來到機場,最晚一個退場,沉默地不離教官左右,以靜坐表示她的憤怒和抗議。
教官歧視的目光漸而轉變為欣賞,不動聲色地增加了李霞卿的飛行時間。在她第一次放單飛時,大鬍子教官特意在她的飛機尾翼上扎了一條長長的大紅飄帶,隨著開飛的信號,李霞卿一拉駕駛桿,躍入碧空,紅色飄帶如一抹燃燒的紅霞,在天際飛舞。
一年後,李霞卿以“全優”成績畢業於科恩梯南飛行學校,成為第一個拿到瑞士飛行執照的中國人。教練們稱她為“東方的蜻蜓”,深為有她這樣出色的學員而感到自豪。
1935年5月15日上午,碧空如洗,惠風和暢,美國奧克蘭市機場上空出現了李霞卿駕駛的輕型飛機的身影。
李霞卿心曠神怡,三轉彎之後,進人訓練課目——翻筋斗。
特技飛行對於不甘平庸的她,太對胃口了。
周身的熱血在沸騰。她猛地一拉駕駛桿,機頭昂然而起,向後扣去。
“啊—!”
她驚叫一聲,座椅的皮帶斷裂,她猛地被甩出機艙。
一陣黑黝,金星飛濺!
巨大的氣流有如萬把鋒利的尖刀,刺著李霞卿的皮膚、五官、四肢,她的意識突然蘇醒了。
就這樣向人生告別了嗎?
23個春秋,作為人生的旅程,太短太短了。她還沒有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全部品盡,她還沒有來得及報效祖國,怎麼就此了結了呢?強烈的求生慾望使她一下子鎮靜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
她的手向背後抓去,克服著強大氣流的衝擊,拼盡了最後的力氣,猛地拉動傘鎖。
“砰”地一聲,傘終於張開了。
似乎只有30秒,降落傘帶著她墜入大海。她掙脫了降落傘的繩索,鎮定自若地在海上浮遊,對著大海,對著陸地,她高聲喊著:“我愛你!”
美國海軍派出的水陸兩用飛機和快艇在大海上發現了李霞卿。隨艇記者被這濕淋淋的美人魚震驚了。她那夢一樣美麗的眼睛歡笑著,沒有一絲驚慌,彷彿她剛剛遨遊了龍宮,完成了一個美好的神話。
此事一時轟動美國,傳為佳話。
1935年12月,她學成回國,躊躇滿志的她一心想喚起婦女開創中國婦女航空的新紀元,因此當她一踏上祖國的土地,便決定在上海舉行飛行表演,以喚起同胞姐妹對航空事業的注意。
1936年3月的一天,上海的天空出現了一架單翼型飛機,橙紅色,亮麗如火,時而盤旋翱翔,時而低空巡航,時而做特技飛行,奪目的橙紅色攪起滿天霞光。李霞卿繞上海市飛了3圈,又在國際飯店上空做了一番特技,而後輕盈地落地了。人們像潮水般地向她湧來,李霞卿的視線被奪眶而出的淚水擋住了。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李霞卿隨即投身於抗日救亡的
工作。鑒於當時救護工作中的藥品極度缺乏,李霞卿應美國援華藥物局之邀,赴南北美洲各國訪問,徵求募捐。1939年初,李霞卿再次跨越太平洋來到美國,她駕駛著橙紅色“新中國精神號”單翼輕型飛機,開始了“抗日救國、匹夫有責”的愛國募捐飛行。
一個明媚的春日,三藩市美洛斯機場聚集著成千上萬的華僑,他們的眼睛一齊舉向800英尺上空。
藍天上,一架橙紅色飛機表演了各種飛行特技之後,李霞卿從機艙中爬了出來。
“噢!上帝,那是一個女人!”
人群中一個婦女尖叫了起來。
李霞卿站在高高的舷梯上,微笑著向人群致意,開始演講:“我親愛的骨肉同胞,親愛的美國朋友們,多蒙你們熱情厚義,感佩難忘。現在中國正受蹂躪,中國人民正在戰火血泊中掙扎。國難當頭,應急圖拯救,小妹環飛美洲宣傳抗日,徵求募捐,效力疆場,以盡匹夫救國之責。”
演講被激奮的掌聲一次次打斷。捐款的簽名單上密密麻麻。
李霞卿接著又飛訪了聖地亞哥、洛杉磯等城市,被外國記者譽稱“飛行使者”、“中國一位親善特使”。新聞媒體也追蹤採訪,爭相報道,一度出現了席捲全美的“李霞卿熱”,這使她的募捐活動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1940年,李霞卿又飛往南美洲各國宣傳募捐。沒想到的是,在1940年的一次募捐表演時,因飛機失事,李霞卿不幸殉難。
噩耗傳回祖國,舉國悲慟。
李霞卿,以碧血完成了她人生畫卷的最後一筆。(誤傳)

個人生活


在抗戰結束后,李霞卿到了香港,1960年中從香港遷居美國,住在舊金山灣區,並於1998年辭逝於舊金山,享年86年。李霞卿的墓地位於美國加州奧克蘭市。“李霞卿28歲時在一次募捐飛行表演中飛機失事,不幸罹難”的說法乃誤傳。
廣東江門市星光公園———只見背倚青山的平地上,一座座明星雕塑錯落而立,這些都是祖籍江門的明星。其中一個雕像手裡拿著書本,面帶喜悅地眺望前方,她就是民國傳奇影星、女飛行員李霞卿。李霞卿屹立江門星光公園,意味著這位在中國電影界和航空界,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的奇女子正式被江門市政府認可為本土人氏。
民國不缺少名伶,但像李霞卿這樣,生命中的每個重要歷程,都充斥著別人的驚嘆、訛傳和猜疑的,僅此一人。不只如此,拂去籠罩在李霞卿身上的塵世浮華與宏大敘事,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位在婚姻中尋覓獨立的妻子,在分離中尋覓骨肉的母親,在舊時代尋覓權利的女人。從出生、到轉型、再到死亡,李霞卿的一部分傳奇變成了謎語,另一部分傳奇則變成了傳說。
李霞卿的出生
關於李霞卿的爭議從她的出生年月開始。李霞卿的父親李應生,早期是上海法租界巡捕房高級翻譯,1926年,與中國電影先驅黎民偉一起,合組了上海民新電影公司,是中國早期電影史上的重要人物。戲劇家歐陽予倩描述李應生是“精明能幹的、華僑型的人物”。事實上,除了做生意,李應生還是早期的革命先驅,曾與弟弟李沛基合作,炸死了清朝派駐廣州的將軍鳳山。李霞卿的出生爭議,正是與這次爆炸案有關。
當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后,革命人士李沛基想謀劃一次刺殺,給革命烈士復仇。後來目標選中了清朝派駐廣州的將軍鳳山,在鳳山路過的地方開了一家洋貨店,儲存了炸彈等候。終於有一天等到了機會成事。當年辛亥革命元老鄒海濱曾寫了《李旦旦女士小傳》一文,提到了這次刺殺經過:“女士名旦旦,炸鳳山時,女士尚在襁褓。其父既定謀行炸,常抱負一乳兒嬉遊門外以避偵者目,乳兒非他,即女士也。”“李旦旦”是李霞卿後來拍電影時的藝名。五邑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早期電影人研究專家鳳群認為,這裡將李霞卿說成了“尚在襁褓”,與事實不符。事實上,這次爆炸案發生的時間,是1911年10月25日,當時李霞卿還沒有出生,也就不可能作為掩護爆炸的“障眼物”。
李霞卿於1912年才在廣東出生。她在美國加州的墓碑上明白無誤地寫著她的生日是“1912年4月16日”。但這個“1911年出生”的說法流傳甚廣。1935年5月15日的《舊金山新聞》採用了這種說法。時至1985年,國內雜誌《電影世界》中一篇名為《影星、飛行員———李旦旦》的文章,仍沿襲了這種說法。
李霞卿是個獨生女,四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小時候和父親一起生活。李霞卿的出生,不但在時間上有誤傳,在祖籍歸屬上,也有至今存在的分歧。
事實上,沒有明確的史料,直接講明李霞卿的祖籍在何處。坊間流傳的說法中,“李霞卿祖籍在汕尾市海豐縣”一說流傳較廣,至今多處網站引用。海豐縣檔案局局長黃大毅:“以前也看到過(有關李霞卿是海豐人的介紹),但還有待弄清楚。”在海豐縣檔案局所屬的“海豐檔案信息網”上,“海豐名人史料”欄目里,並沒有李霞卿的資料。但在汕尾市官方網站“汕尾市人民政府網”上,“名人傳記”欄目里,李霞卿的傳記列入其中,名叫《從電影明星到飛行家:海豐僑胞李霞卿》。
在1988年,已故廣東省江門恩平市航空史專家關中人提出,李霞卿的祖籍在廣東省江門恩平市。當時,關中人在恩平縣(今恩平市)博物館,看到展出了李沛基刺殺鳳山的圖片,註明李沛基是廣東恩平人。之後,這個事實在廣東省博物館得到了證實。後來,五邑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早期電影人研究專家鳳群證實,李應生與李沛基是親兄弟。這可以證明,李應生也是廣東恩平人,從而進一步得出“李霞卿的祖籍在廣東江門恩平市”的結論。
在江門市星光公園內的李霞卿雕塑旁,標示牌上明確寫著李霞卿“祖籍恩平”。江門市星光公園由江門市政府主導建設。這等於江門市官方認可了“李霞卿的祖籍在廣東江門恩平市”的說法。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因為偶然的原因,李霞卿踏入了演藝的路途,並一度使自己的名字變成了藝名“李旦旦”。
1926年2月,李霞卿的父親李應生和電影先驅黎民偉合作,在上海成立了電影公司上海民新公司。黎民偉負責影片拍攝的藝術方面,李應生負責影片拍攝的商業方面。李應生擔任了公司總經理兼董事會主席。
上海民新公司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名為《玉潔冰清》,表現富家子弟黃伯堅與漁民女兒素仙苦戀的故事。當時,劇組主演均已敲定,只缺片中素仙的妹妹瓊仙的人選,因為她在劇中的年齡太小,只有十四五歲。最後,電影主演之一、黎民偉的夫人林楚楚,想到了李應生的女兒李霞卿。當時,在中學讀書的李霞卿,只有十四歲,活潑可愛,年齡、性格均與角色吻合。李應生開始還猶豫,怕李霞卿缺少表演經驗,演戲演砸。但在黎民偉等的勸說下,最終同意李霞卿去拍電影。結果,從未拍電影、“滿臉稚氣、一條辮子”的李霞卿,以不怯場的本色表演,贏得了導演卜萬蒼和編劇歐陽予倩的肯定。她也給自己起了藝名:李旦旦。
《玉潔冰清》上映后一炮打響,在上海引起了轟動。影星胡蝶都在電台評論時對她讚嘆不已:“上海人大飽眼福,從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來了!”從此她一發不可收,又主演了《海角詩人》、《西廂記》、《木蘭從軍》等影片,均有不俗表現,成為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最紅的影星之一,與黎民偉的夫人林楚楚齊名。
有件事可反映李霞卿當時的影響力。在1928年中秋的“圓月繁星”群眾評選活動中,李霞卿與胡蝶、阮玲玉等明星一起被評為“星級七姐妹”。當時,她年僅16歲。
關於李霞卿青年時代的外貌,1937年,一位採訪過李霞卿的記者這樣描述:“皮膚很細膩,微有幾粒雀斑,愈顯得秀麗非凡。口的姿式像一顆初熟的櫻桃,又像一雙菱角,瓜子臉兒,彎彎的眉毛,身體碩長,一望而知是位典型式的廣東女子。”在電影《西廂記》中,也可以看到這位默片女星的神態。她長著一張典型的民國女星臉龐:圓潤、粉撲撲的。
李霞卿息影之謎
讓人驚詫的是,1928年,演藝生涯風頭正勁時,李霞卿突然告別影壇,去了英國留學。此時距她開始演藝生涯,僅僅過了兩年。
關於李霞卿息影有一個傳聞。在拍電影《木蘭從軍》時的一天深夜,上海民新公司遭歹徒洗劫,許多錢款被搶。李霞卿勇斗歹徒,一連擊倒兩個歹徒,又將匪首推入黃浦江。事後,李應生為表彰女兒,在《木蘭從軍》情節中,加了一段“飛馬追敵”的插曲。拍完電影后,李應生讓李霞卿由李旦旦改回原名,暫時息影。五邑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早期電影人研究專家鳳群認為,這個情節沒有史料依據,屬於編造的情節,“李應生與黑幫老大杜月笙關係非同一般,一般歹徒哪敢得罪?”
不過,加拿大女作家、中國早期女飛行員研究專家Patti G ully(以下簡稱Patti)認為,安全問題是李應生讓李霞卿息影的原因,“她非常著名,她父親挂念她的個人安全,擔心她被綁架。”
鳳群則認為,李霞卿息影,是因為愛情的緣故。當時,李應生辛亥革命的老戰友、民國奇女子鄭毓秀,將自己的侄子鄭白峰介紹給了李霞卿,他們相識並相愛。鄭白峰當時任國際聯盟的秘書,住在法國。李霞卿為了和鄭白峰在一起,就停止了在國內拍電影。
有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折射了李霞卿對電影的心態。1937年,一位記者在上海採訪了李霞卿。當時,她已經是一位聞名遐邇的女飛行員。在採訪的最後,記者問她是否還有意拍一部“航空”的影片,來提倡國防,來宣傳航空事業。記者得到的回答是:“請你別提這事吧”。記者描述了她說這話時的神態:“她突然面紅過耳,愀然不樂,好像對她有了一種絕大的侮辱似的。”Patti分析認為,李霞卿把她的激情從表演轉移到了飛行上,大概為她從前對電影的狂熱感到難為情。
但李霞卿並沒有徹底放棄電影,也沒有厭倦它。在海外的時候,她繼續出現在新聞紀錄片當中。她在業餘時間研究西方新的電影技術,以使它們能應用到中國的電影業中。1939年,在美國飛行的時候,她在一部名為《爭議通道》(D isputedPassage)的好萊塢電影中露臉了。在裡面,她扮演了一個中國女飛行員。她表演用的飛機,就是她飛行巡遊所用的那架飛機。她把表演報酬捐給了中國救濟基金。
被日本通緝的女飛行員
“日本帝國的威脅到來之後,我母親繼續用她堅韌的努力來反抗侵略。她在上海開了三個醫院和一個學校。當時日本人要抓我母親,她後來到美國去了。”近日,李霞卿的兒子鄭柏士通過電話,向南都記者講述了他母親當年抗日的事。鄭柏士目前和愛人Susan住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威德福的一個農場,毗鄰美國沃思堡市。他們在那裡遛馬、養驢,還在池塘里養魚,過著悠閑的田園生活。退休前,鄭柏士從事一份貼牆紙的工作,住在美國加州。退休后,他搬到了這個得州農場。
1933年,李霞卿在瑞士日內瓦的康塔納飛行學校開始了飛行課程的學習。兩年後,她轉到了美國加州奧克蘭市的波音航空學校深造,並取得了飛行執照。一份未公開出版的自傳,描述了她在美國學習飛行時的狂熱勁頭:“她勤勉地學習氣象學、機械學、導航學等各類複雜課程,脫掉絲綢做的女禮服,換上了沾滿油脂的工作服,每天早上6點起床去上課,而不是在中午。”在1943年的一次電台採訪中,她回顧了這段瘋狂歲月:“我對飛機引擎的熟悉程度和對我的手掌一樣。”
流傳較廣的說法是,李霞卿迷上飛行的原因,是因為在法國巴黎看了一次飛行表演。根據1943年的一次電台採訪,飛行的想象在童年就印在了她心中。在採訪中她告訴電台主持人:“當我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我經常坐在祖母的膝蓋上聽童話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善良的女子,飛翔著穿越雲層,幫助窮人和不幸者。這個故事使我印象深刻。”
1935年底,李霞卿回國。次年,她獲得了中國政府的飛行執照,並在上海舉行了飛行表演,當時她年僅24歲。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后,李霞卿想作為一個戰鬥機飛行員為中國參戰,但沒有被批准。她就在上海建立了救護受傷中國士兵的醫院、難民營和學校。為此,她受到了日軍通緝。在一次電台採訪中,她講述了當時的險情:“日本人懸賞我的腦袋,我聽到這個消息,就在日本人佔領上海幾天後逃離了。”1938年,李霞卿開始了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巡迴飛行和演講,還多次主持募捐集會為中國抗戰籌款。她被外國記者譽為“飛行使者”。此後,她還駕機飛往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為中國抗戰募捐。
“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
20世紀30年代中期,李霞卿學成飛行歸國后,上海及美國報紙稱她是“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事實上,早於她好多年,就有女性被認為是“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最早提出“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問題的,是一家美國報紙。1919年11月7日,《三藩市號角郵報》說,著名飛行家譚根的內妹盧佐治夫人是“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此說拉開了這個問題數十年之爭的序幕。
關於“誰是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的問題,產生了中國航空史上最曠日持久的爭論,有十幾種說法存在。在眾說紛紜之中,李霞卿一直是這場“第一”之爭的人選之一。其他討論較廣泛的女性,主要有秋瑾之女王桂芬和朱慕飛,此外,還有前述的女性盧佐治夫人。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申報》介紹說,秋瑾的女兒王桂芬是中國第一個女飛行家。王桂芬1901年生於湖南,自幼喪母,性格中有她母親秋瑾的“俠氣”。1928年,她到美國紐約大學航空科,專攻航空工程。1930年,她學成回國,但未能發揮專長,改做航空教育、編譯工作。事實上,王桂芬是在紐約大學航空科學習製造和航空知識兩年,而不是學習飛行技術。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上海一份婦女雜誌曾刊登了王桂芬的自述和一篇記者對她的專訪稿,兩篇文章都沒有提到她學過飛行。已故廣東江門恩平市航空史專家關中人據此認為,將王桂芬認作“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的提法並不確切。
另一位女性朱慕飛,生於1897年,是曾任廣東軍政府航空局長的朱卓文之女,廣東中山人。1965年的《中國近代航空史稿》,第一次認為朱慕飛“是國內訓練的第一個女飛行員”。1986年的《航空史研究》第11期分析認為,朱慕飛在1922年2月前即已在美國學習飛行,回國后曾任革命飛機隊的飛行員。
如果單就“學成飛行的時間”來界定,目前比較廣泛接受的說法,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是前述的女性盧佐治夫人。盧佐治夫人名叫安娜·彼·盧,是中國飛機工程師譚根的內妹,籍貫可能是廣東開平。盧佐治夫人在美國加州大學學習期間,曾跟隨姐夫譚根學習飛行,後來譚根回國,她又跟隨美國教練學習,最終學成。
關中人曾製作了一張“中國近代女飛行員概況表”,列舉了中國近代21名女飛行員的概括。在這張表上,盧佐治夫人排名第一,學飛時間在1915年。朱慕飛排名第三,學成飛行的時間約在1922年。李霞卿只在表上排到第十七位,學成飛行的時間在1935年。“其實可能有30位女性在她前面飛行了。”加拿大女作家、中國早期女飛行員研究專家P atti G ully說。
Patti認為,“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的提法,只是個宣傳手段。李霞卿當初之所以能獲得這個稱號,“是因為她作為女演員的名望,以及她的財產。相對於其他同期的女飛行員,她吸引了更多的公眾注意力。”不過Patti認為,從許多角度看,李霞卿都是“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她是世界上最好的波音航空學校的第一位女性畢業生,當時沒有其他女性受過這麼先進的訓練。在1936年,中國政府頒發給她可以飛到任何地方的執照,沒有其他女性被授予過這個職權。她是上海飛行學校的唯一女性教師,培育了中國的第一批天空保衛者。在1937年,世界上幾乎沒有女性擁有商業飛行員的地位,但李霞卿在六周內,載客飛遍了廣東西南航空公司經營的危險線路。”
李霞卿的“被死亡”
“(2005年的一天)我去拜祭李女士的墓地。我駕車穿過高峰期的混亂交通,然後花了好一陣子,才在巨大的公墓中間,找到確切的方位。最後,當我看到她的墳墓的時候,我感覺非常激動,以至於兩腿發軟,不能直立。”Patti描述了自己第一次去位於美國加州的李霞卿墳墓時的感受。造成她如此激動的原因,是因為墓碑上明確寫著李霞卿的生卒年月是“1912年4月16日至1998年1月24日”。而此前,一直流傳的李霞卿的去世時間,是20世紀40年代,整整提前了半個世紀。“當我第一次開始我的研究時,網路上只有少量關於李女士的材料,所有的材料都說她在戰爭期間遇難了,所以我很高興能糾正這個錯誤信息。”
早在1946年5月16日,《中國的空軍》雜誌就刊登了一篇名為《女性進入航空之門》的文章,文中語焉不詳地說:“不知道是(民國)33年(1944年)還是34年(1945年),這位女飛行員(李霞卿)飛行失事,結束了她的生命。以前對她熱烈讚許的人,又都以悲切的心情互報她的噩耗。”這是關於李霞卿失事訛傳的早期版本。有推測認為,造成這種訛傳的原因,是媒體誤將李霞卿與另一位美籍華人女飛行員李月英混為一談。李月英與李霞卿年齡相仿,二戰爆發后,在美國空軍駕駛運輸機,經常往來於大西洋上空。在1944年的一次飛行任務中,她的飛機與下方的練習機相撞,機毀人亡。
已故廣東江門恩平市航空史專家關中人,也接受了訛傳的說法。他在1988年發表於《航空史研究》的一篇名為《李霞卿的若干歷史問題初探》的文章中推斷說:“她飛行失事殉難的時間不大可能遲至1944年或1945年。”
事實上,這種以訛傳訛的情況,根源於信息的閉塞。因為早在1958年,香港啟德機場新跑道啟用時,四十六歲的李霞卿出現在了啟用典禮上,還親自駕機做了示範表演。當年的香港《工商日報》等報紙做了報道。
在20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下滑的時候,李霞卿回到了美國,在舊金山灣附近定居了下來,一直到去世。
在美國的時候,這位女性繼續展現了她奔放不羈的個性。在Patti所著的Sisters of H eaven:China’sBarnstorm ingA viatrixes(《天空的姐妹:中國的巡迴演出女飛行員》)一書中,描述了一個情節。在20世紀70年代,一次在加州鄉下旅行的時候,李霞卿發現了一架停放在農田裡的撒葯小飛機。她請求主人允許自己駕駛它升空。她駕機在空中表演了一系列旋轉和複雜的特技,直到飛機的承受力達到極限時才安然著陸,並禮貌地感謝驚呆了的主人,允許自己的放縱。
不過,在美國的日子總體上平淡無奇。李霞卿主要的日常生活,是和朋友打麻將。此外,還外出旅行和逛商店,也支持她自己選擇的慈善事業。“那時候,好像沒有什麼挑戰能激發她了。”Patti說。
光環背後的李霞卿
在種種光鮮的榮譽和頭銜背後,是一個感情生活歷經波折的李霞卿。
據李霞卿的兒子鄭柏士說,當年他母親李霞卿與父親鄭白峰結婚後,感情生活並不如意。“我父親當時是國際聯盟的秘書,喜歡在家裡讀書。我母親從小被家裡寵,她喜歡到外面開party。我母親想回香港居住,我父親卻不願意到那裡去。他們兩人興趣不同,後來就離婚了。”鄭柏士後來聽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宗離婚案,在當時還是傷風敗俗的事情。抗戰勝利后,鄭白峰又結婚了,生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李霞卿後來結過兩次婚,生了一個女兒。李霞卿與鄭白峰此前還生了一個女兒。這樣,鄭柏士兄弟姐妹共五個人。
鄭柏士1931年生於瑞士日內瓦。1937年前後,他的父母正式離婚。“我三歲的時候,就與我母親分開了。我父親不讓我母親來看我。他先把我安排在香港熟人處,之後,聽到我母親也到香港來了,就把我送到了上海,跟姑嬸鄭毓秀住在一起,住了好多年。我母親離開我后,吃了好多苦。在香港的時候,她偷偷看過我兩次。每次來看我,都要花很多錢,賄賂家裡的傭人,才能見上我一面。她每次來看我,一見我就哭。”鄭柏士這樣回憶往事。
鄭柏士是在上海讀的小學。抗戰爆發后,日本人抓捕他母親李霞卿的時候,他在位於霞飛路(今淮海中路)的世界小學躲了起來,一躲八年。後來,抗戰勝利后,他父親鄭白峰和他的繼母來接他,到古巴待了四年。之後他到了美國留學。直到鄭柏士和李霞卿都到美國的時候,他們才再次見面,這已經是20年後的事情了。重逢的時候,時間已經沖淡了親情。“我們在一起吃了頓飯,待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在飯桌上,只是說些‘你好、謝謝’之類的應酬話,和朋友一樣。氣氛很淡,沒有親人重逢時的大喜大悲的感覺,沒有感情。”鄭柏士說。
在美國加州生活的時候,鄭柏士和李霞卿居住的地方,相隔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但來往並不多。“鄭柏士知道他母親很著名。他為她驕傲,但並不愛她。她(李霞卿)在公開場合不認他(鄭柏士),不承認他是自己的孩子。”Patti說。
但血液里的親情,還是戰勝了一切。1997年,也就是李霞卿去世前一年,鄭柏士聽說北京一個地方有他母親的造像,還特地來找,卻被告知造像參加巡迴展覽去了,最終沒有看到。李霞卿去世前,給鄭柏士留下了自己所有的照片、文件和報紙,總共有十大箱。鄭柏士把其中的許多檔案送給了史密斯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它們在那裡被分類整理,現在已經可以供研究者參考了。
李霞卿總共經歷了三次婚姻。第二次婚姻,她嫁給了一位姓徐的醫生。第三次婚姻,她與一位姓李的男人結婚。這次婚姻伴隨她到了生命的終點。這位姓李的男人非常愛她。“李霞卿去世后,他的生命崩潰了。”Patti說。
1998年,李霞卿因急性肺炎,在美國加州奧克蘭市去世,終年86歲,死後葬在那裡。“聰明”,這是鄭柏士概括他母親能想到的辭彙。“雖然我對她的了解,比對另外兩個女飛行員(指Sisters of H eaven一書描述的女飛行員)加起來都多,但她對我依舊是一個謎。”在一次和鄭柏士的談話中,Patti這樣表達自己對李霞卿的迷惑不解之情。
第一次飛天
1933年,李霞卿報名參加日內瓦科因特林國際機場進行的試飛。當她乘坐那架“搖搖晃晃”的作為一戰剩餘物資的雙翼機──有可能是當地飛行員弗朗西斯·杜拉弗擁有的一架法國高德隆飛機──第一次飛上天空時,李霞卿還對自己的決定是否明智存有疑慮。但是,她抵制不住那種誘惑,很快再一次飛上了藍天,這一次,她乘坐的是一架性能要好得多的虎蛾雙翼機。翱翔在藍天之上,李霞卿俯望下去,她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地震撼了。阿爾卑斯山連綿的山峰上一片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最高峰勃朗峰是那樣壯麗巍峨。遠望去,日內瓦湖就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熠熠生輝。
這一經歷令人難忘,李霞卿突然意識到,她已經找到了她這一生要追求的事業。她要成為一位飛行家,回到祖國,喚起同胞對航空事業的關注。
1934年春,這位飛行教練眼中“來自東方的美人”第一次單飛。之後,她對飛行的熱情與日俱增,而且矢志不渝。天氣惡劣無法飛行時,哪怕只來到機場,與心愛的飛機相伴,她也感到無比的滿足。當天空陰霾散去,終於可以駕機翱翔藍天時,那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是無以言表的。
李霞卿非常喜歡飛行帶給她的那種血脈賁張、凌駕於一切之上的那種感覺。
李霞卿喜歡夜間飛行,特別是在夜晚飛過巴黎上空,在夜色的襯托下,這座美麗的城市就像黑天鵝絨上的一塊鑽石,熠熠生輝,那閃耀著燈火的凱旋門,在夜色下顯得如此璀璨迷人。
然而,李霞卿選擇飛行的決定並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據說,當初她報考日內瓦科因特林飛行學校時,一位考官曾問她為什麼想成為一名女飛行員。
“漂亮的女士,你如此美貌,為什麼選擇飛行?”考官問到。
李霞卿答道:“因為在一般人的觀念里,飛行是男人的事,似乎與女人無緣,我就是想做女人不大做的事。”
考官接著問道:“據說在你們的國家,女人的腳都是殘疾變形的?”
李霞卿堅定地答道:“我來到這裡,就是讓全世界知道,中國女性不但能在地上走,而且能在天上飛。”
1934年8月6日,李霞卿以優異的成績通過飛行和理論考試,拿到了瑞士航空俱樂部頒發的飛行執照,成為世界上在日內瓦拿到飛行執照的第一位女性,而在整個瑞士拿到飛行執照的女性當時也不過10人。在中國航空界,李霞卿也是在瑞士取得飛行執照的第一人。從那以後,歐洲成了李霞卿的飛行訓練基地。從日內瓦到維也納,到倫敦,或到巴黎,每到一處,她都是那樣引人注目,只見她優雅地步出駕駛艙,一身白色的飛行套裝和高跟鞋顯得她是那樣地整潔素凈,就好像剛從美容院出來一樣。
當歐洲人正在為這位來自“東方的美人”而津津樂道時,李霞卿決定去深造,報名投考當時世界上一流的航空學校———美國加州奧克蘭的波音航空學校,這所學校從不招收女學員,李霞卿是破格被這所飛行學校錄取的,除了優異的考試成績,更主要的是她的精誠所至,1935年1月,李霞卿正式成為這所飛行名校的一員。
第一次跳傘
1935年5月15日,李霞卿與格雷格一同登上了飛機,準備在舊金山灣上空進行飛行特技訓練。飛機起飛后在舊金山灣約2200英尺的高空飛行,這時教練格雷格示意李霞卿他準備開始橫滾練習。隨後,教練猛地一拉駕駛桿,機頭昂然而起,向後扣去。這時,格雷格無意中望了一下後視鏡,他被鏡中的景象嚇出了一身冷汗,只見李霞卿的半個身體懸在座艙外,她的手在奮力地抓著機身。隨後讓教練更驚恐的是,他看著李霞卿完全掉出了座艙。她的安全帶斷了!格雷格只瞟到了一眼李霞卿腳上穿的鋥亮的飛行鞋,然後就不見了她的蹤影。
在李霞卿座椅皮帶斷裂的那一刻,她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故嚇呆了,但強烈的求生慾望讓她一下子鎮定了下來。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在急速下降過程中,她的手向背後抓去,克服著強大氣流的衝擊,拼盡了最後的力氣,猛地拉動降落傘的傘鎖。她甚至在那一刻還想起了降落傘公司在廣告免責條款中的一句冷笑話:“如果降落傘不能正常打開,本公司承諾退款。”不過,打開降落傘后,李霞卿開始意識到這次降落不是在陸地而是在海面上,因此降落難度要大得多。
幸運的是,李霞卿墜入大海后掙脫了降落傘的繩索,降落傘被滾滾的海浪衝到了岸邊,駐紮在舊金山灣以東阿拉米達縣的美國海軍預備隊某基地的一位飛行員發現了這頂被海水浸泡得脹鼓鼓的降落傘。之後,海軍預備隊派出了一架洛寧型水陸兩用飛機和兩名飛行員前往救援。
而就在此時,李霞卿在海面上奮力掙扎。墜入大海時,強風把她的降落傘吹到了一邊,她慶幸自己沒有被索具纏住,但是,她發現全皮的飛行服入水后變得笨重不堪。這套飛行服安有五處拉鏈,想在海里把它脫掉是不可能的。在海里,李霞卿鎮定自若,腳下不停地踩著水,不過,冰冷的海水讓她意識到危險正在臨近。雖然她的游泳技術好,但是她落水的位置距岸邊還有半英里多的距離,而且濕重的飛行服也束縛了她的手腳。她甚至連教練格雷格就近扔下來的救生設備都沒法夠著。
她無計可施,只能儘力浮在海面上。為保持體溫,她把雙腳放在降落傘的墊子上,儘可能地抬離海面。她頭朝上,身體後仰,雙手不停地划水,以節省體力。她沒有一絲驚慌,而是靜靜地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救援人員很快來到了出事地點。就在李霞卿被凍得牙齒打戰時,她聽到了海軍預備隊水陸兩用飛機駛近的聲音。不一會兒,飛機在她頭頂盤旋,準備在海上著陸。好事多磨。那位飛行員可能是因為發現了李霞卿而高興得過了頭,不知怎麼就把飛機的起落架卡著了,浮筒無法放下來。飛機只好飛回基地,剩下李霞卿繼續泡在冰冷的海水裡,她開始感到絕望。
在冰冷的海水裡,她無法自由地活動四肢,刺骨的海水不斷地往她的鼻子、眼睛和耳朵裡面灌,她的意志開始鬆懈。她意識到自己不得不面對這一事實,由於在海水中浸泡了一段時間,她的四肢開始麻木,體力感到不支。不過,李霞卿還是準備作最後的一搏。
天知道過了多久,第二架洛寧水陸兩用飛機離開基地,朝李霞卿所在的地點飛來。這一次,飛行員順利地放下了浮筒,浮筒墜落在李霞卿旁邊的海面上,濺起了一陣浪花。此時李霞卿已經四肢麻木,徹骨的寒冷沁入全身。但是在救援人員展開救援時,她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奮力抓住了浮筒。她緊緊抓住浮筒,直到海軍預備隊員將她拖到裡面去。當救援人員把李霞卿救上來時,他們都被眼前這位濕淋淋的美人魚震驚了。他們沒有想到墜入大海的飛行員是個女人,而且還是一個來自中國的女人。更讓他們吃驚不已的是,這位渾身濕透的倖存者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兩件讓她感到遺憾的事,一是她覺得有點冷,二是她的一隻鞋丟了。
美國海軍預備隊救援人員載著李霞卿飛回了基地。雖然身體用毯子包裹著,但是她依然燦爛地笑著。
1935年11月5日這一天,她以全優的成績成為美國波音航空學校畢業的第一位女學員。
“新中國精神號”
1936年春節前,李霞卿在上海定居了下來。躊躇滿志的她一心想喚起國人對航空事業的關注,回到上海的第一時間她就加入了上海中國航空協會,而協會也非常歡迎李霞卿學成歸國,稱其為“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
李霞卿登上了歐亞航空公司的容克斯三引擎飛機開始了她飛行考察的第一站。在飛機上,李霞卿不是一般的乘客,而是獲准與機長、歐亞公司經驗最豐富的飛行員沃爾瑟·魯茨同乘駕駛艙。李霞卿在波音飛行學校曾駕駛過三引擎飛機,因此魯茨機長同意由她來駕駛這架16座容克斯52型機。這架飛機裝配精良,機上配有精密的無線電定向儀,在接下來的幾天,李霞卿駕駛著歐亞公司的這架飛機飛往十餘個城市(北京-太原-鄭州-武漢-南京-上海;上海-南京-鄭州-西安-成都-昆明),飛行時間達到20小時。憑藉著滿腔熱情,李霞卿在祖國上空飛旋,創造了當時中國女子國內長途飛行的最高紀錄。
“她的頭髮梳成了空心卷,這是1937年最新潮的髮式。”女記者在文中記述道。“她身穿一套晚裝,上裝和長褲是灰綠色的,上有淡紅色的花朵。這套裝束與那條淡綠色圖案的緞子披肩相互映襯。她的皮膚細膩光滑,只有幾個小雀斑。她美艷無比。她是那麼的優雅,橢圓的臉龐,菱角般的嘴,燦若櫻桃的唇,略微上翹的眉毛,只要一見她,你就知道她是一個標準的廣東美女。”
1939年3月23日星期四的清晨,李霞卿和她的聯合飛行夥伴顏雅清來到機場,開始了她們偉大的環美飛行之旅。李霞卿駕駛的飛機是一架史汀生·瑞連特型單翼機,機身漆塗了耀眼的紅色並飾以艷黃色的邊,該機起名為“新中國精神號”。
在環美飛行過程中,有些城市會派出飛機在空中列隊歡迎她的到來。在飛抵溫哥華時,一架政府派出的飛機和幾架私人飛機在空中迎候;鹽湖城還派出15架飛機在離該市20分鐘航程的上空迎接,十分隆重,儼如國賓。
李霞卿所到之處都受到當地政要名流以及民眾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款待,這其中包括當地政府要人、領事館高官、各團體組織的負責人和當地華人領袖。前來機場迎接李霞卿的隊伍十分龐大,大家群情激昂,興奮異常。李霞卿駕駛著那架非常顯眼的紅黃兩色“新中國精神號”從空中降落,那些費盡心思來到機場準備一睹李霞卿芳容的人是一定不虛此行的。當歡迎的人群望見李霞卿座機機身上漆塗的中美兩國國旗時,現場頓時掌聲雷動。
晚年飛行當娛樂
1946年5月初,李霞卿搭乘由舊金山飛往上海的商務航班回國。在上海稍作停留後,李霞卿即飛往香港與父親團聚,並在香港定居下來,她原本幫助重建中國航空基礎設施的美好願望也就此擱淺。戰前,她曾經不遺餘力地宣傳航空救國並且初見成效,而如今,中國的航空事業有強大的美國政府作後盾,因而顯然不需要個人來染指。看清現實也讓李霞卿鬆了一口氣,過去的8年,李霞卿一直在為抗戰募捐奔波勞碌,她就像個職業飛行員,過著飛人般的生活,而如今,她終於可以“退休”了。
李霞卿
李霞卿
1949年新中國建立,李霞卿在香港的生活並未像許多留在大陸的人那樣受到影響。她得以保留自己的生活習性和方式,而且她還可以繼續飛行(1950年,她獲得香港民航處頒發的私人飛行執照),不過在此期間,李霞卿重上雲霄主要是出於娛樂目的,有時一時興起她會駕機飛往新加坡、曼谷等地。
1998年1月24日,李霞卿因急性肺炎在醫院辭世。她看上去沒有痛苦,走得很安詳。她安息之所的斜坡處遠望去,舊金山灣若隱若現,60多年前,一位英勇的女飛行員像仙女一般從天而降,落進舊金山灣那冰冷刺骨的海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