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肺澀腸葯
斂肺澀腸葯
● 英文名稱:Lung-intestine Astringent Medicinal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 斂肺澀腸,治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本草綱目·烏梅》)
● 酸澀收斂,具有斂肺止咳喘和澀腸止久瀉作用的藥物。
● 斂肺澀腸葯藥性酸澀收斂,主入肺或大腸經,能收斂肺氣以止咳喘,固澀大腸以止瀉痢。適用於肺虛喘咳,或肺腎兩虛,攝納無權的虛喘,以及脾腎虛寒之久瀉久痢,腸滑不禁等。
● 主要藥物有五味子、烏梅、五倍子、罌粟殼、訶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餘糧等。
● 五味子藥性酸、甘,溫,歸肺、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作用。
● 烏梅藥性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的作用。
● 五倍子藥性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有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的功效。
● 罌粟殼藥性酸、澀,平,有毒,歸肺、大腸、腎經,有斂肺澀腸止痛的功效。
● 訶子藥性苦、酸、澀,平,歸肺、大腸經,有澀腸止瀉、斂肺止咳、降火利咽的功效。
● 石榴皮藥性酸、澀,溫,歸大腸經,有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的作用。
● 肉豆蔻藥性辛,溫,歸脾、胃、大腸經,有澀腸止瀉、溫中行氣的作用。
● 赤石脂藥性甘、酸、澀、溫,歸大腸、胃經,有澀腸、止血、生肌斂瘡的作用。
● 禹餘糧性甘、澀、微寒,歸胃、大腸經,有澀腸止瀉、收斂止血的作用。
● 應用斂肺澀腸葯,要根據患者具體癥狀,進行合理配伍。若治療久咳虛喘者,常配補益肺氣或納氣平喘葯同用;治療久瀉久痢者,常配溫補脾腎葯同用。
● 對於痰涎壅肺所致的咳喘,瀉痢初起,邪氣方盛,或傷食腹瀉者,則不宜使用。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禎祥,唐德才。中藥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