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康復學

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圖書

《神經康復學》是2010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系統地介紹了神經康復的基礎知識、康複評定與治療、康復治療措施及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和其他障礙的康復等內容。

定義


神經康復學是康復醫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介入神經病學並與之高度結合的新興專科化的學科,也是神經科的一個重要分支。神經康復學是專門研究神經疾病所致障礙的康復預防、康復治療的學科。神經康復學的形成改變了神經科與康復科的脫節狀況,使得神經及肌肉疾病的診斷治療達到新的整體水平。
神經康復學是研究神經系統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礙,並進行相關的康復預防、康複評定和康復治療的一門學科。主要介紹神經康復的基本理論,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常見疾病的臨床特點,相關功能障礙的康複評定和康復治療。神經系統疾患是臨床上導致殘疾的主要疾病,主要有肢體殘疾、語言殘疾、智力殘疾等,涉及各年齡段的人群,同樣也是康復的主要對象。神經康復主要是針對神經系統疾患所致的殘疾進行康復預防、康複評定和康復治療。

發展方向


康復醫學是一門年輕學科,發展非常迅速。當前,康復醫學正朝著兩個方向發展:①規模化:在西方發達國家,每個地區都有規模龐大的康復醫院或康復中心,在國內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如廣州、深圳、上海,康復醫院或康復中心已在不斷湧現;②專科化:如神經康復、骨科康復、心臟病康復、腦癱康復、老年康復等。專科康復成為綜合醫院的最佳選擇。
神經康復學是一門年輕學科,人才相對缺乏。神經科醫生具有較紮實的神經解剖、神經生理基礎知識,對於神經康復基礎理論與實踐的共同提高並非難事,未來神經康復學的發展與提高將由有過神經科工作經歷的神經康復醫生來推動。

研究意義


康復介入神經病學的意義:(1)在疾病早期:參與康復治療,可有效地預防因傷、病二級傷殘。如防止偏癱后出現的肩痛、肩關節脫位、關節攣縮;卧床后廢用性肌肉關節萎縮、廢用性的肺功能下降、血管栓塞等。(2)在疾病臨床恢復期:即使某些疾病已造成殘疾,康復醫療可使用綜合措施,發揮其自身潛力,進行病殘功能訓練、功能增強、功能補償,避免因制動而造成的併發症或繼發殘疾,可大大地縮短住院病程,從而改變無功能生命狀態,降低殘疾程度,減少盲目地無效用藥的耗資,減少社會和家庭的經濟和勞力負擔,獲得社會效益,同時亦增加自身生命價值。(3)在疾病後期:制定家庭社區康復計劃和處方,教會和指導病人及家人簡單有效的自我康復方法。醫院康復是社區康復的後盾,社區康復是醫院康復的延續。

內容簡介


本書在保存了第1版原有經典實用內容,繼承了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圖文並茂,力求全面、新穎、實用、科學的寫作特色基礎上,分五篇60章系統介紹了神經康復的基礎知識、康複評定與治療、康復治療措施,以及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和其他障礙的康復等內容。本版除對原有經典實用內容進行了大量修訂、更新外,在第二篇新增了“平衡功能障礙的評定”、“生活質量的評定”,第三篇新增了“運動想像療法和認知運動療法”,第五篇新增了“痴獃、視力障礙及視一知覺功能異常”等全新章節和內容,全面反映了國內外神經康復的最新知識、最新理論、最新治療技術,內容系統,重點突出,是一本集科學性、前沿性、實用性為一體的高級學術專著,適合康復科醫師,神經內、外科醫師,康復治療技師及相關研究人員參考閱讀。
本書作者除第1版原有的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專家外,還邀請了北京市其他單位在神經康復相關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參編,老、中、青三代結合,使本書內容更為廣博、增色,並具強大活力。

作者簡介


朱鏞連,男,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教授。1950年畢業於長沙國立湘雅醫學院6年制醫學本科。現任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偏癱治療中心、神經康復科、神經科名譽主任和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雜誌副主編,曾任北京中蘇友誼醫院神經科代主任、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會常委及神經康復學組組長、中國康復協會理事、北京神經病學會會長,中華神經科雜誌特約編委,中華內科雜誌特約編審,中華神經精神醫學雜誌編委會副主任,中華誤診雜誌常務編委等。多年來發表專業論文百餘篇,曾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二、三等獎和北京市衛生局科技成果獎多項。著有《腦血管疾病》《腦卒中的康複評定與治療》《神經康復學》等書。
張皓,女,醫學碩士,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神經康復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88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后獲得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碩士學位並工作於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2001年開始擔任神經康復科副主任。目前兼任中華醫學會北京神經內科分會青年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第四屆腦血管病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康復醫學會理事、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雜誌編委、北京市住院醫師康復專業考核專家組成員等。2005年以來主要從事腦外傷后神經功能障礙康復的臨床與基礎研究,主持並參與首發基金、財政部專項基金及多項北京市及國家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在國家級核心期刊共發表論著20餘篇。主譯《腦卒中康復——基於功能的方法》,主編《地震腦外傷的康復與護理》,參與編寫《腦血管病的功能障礙與康復》《基礎作業學》《綜合康復學》《肌肉病學》等專著。多次到日本、挪威等國交流學習。
何靜傑,女,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副教授。1988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現吉林大學醫學部)外語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后獲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碩士學位。一直從事臨床、科研、教學工作,特別是在腦血管病的功能障礙評定與康復治療方面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目前兼任北京康復醫學會理事,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中國臨床康復等多家雜誌的編委。承擔國家財政部多項神經康復方面的課題研究,參與多項北京市或國家級的課題研究工作。在國家級一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主編夕陽紅工程圖書《腦血管病的康復》,參與編寫中國中西部地區康復人才培養項目系列教材《綜合康復學》等有關康復方面專著數部。先後多次去國外研修、深造及學術交流。

作品目錄


第一篇 神經康復的基礎知識
第1章 神經康復學簡史和臨床範疇
第一節 神經康復學發展簡史
一、現代康復學發展簡史二、中國康復醫學與神經康復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 神經康復學臨床範疇
一、神經康復學的定義二、神經康復學的目的
三、神經康復學有別於一般康復醫學四、神經康復的評定與療效評定
五、神經康復的方法六、神經康復的預后預測和結局的評定
七、神經康復的工作方式八、結論
第2章 神經康復學的理論
第一節 概述
一、理論由來二、認識的歷史沿革
三、當前神經康復理論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CNS損傷后功能改變的特點
一、急性期改變二、慢性期改變
第三節 神經系統的可塑性
一、神經連接性二、可塑性的細胞改變
三、Nogo與軸束可塑性的研究四、成人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的可塑性
五、神經系統可塑性的理論機制六、神經系統損傷后在行為、結構、生理、生化反應間的相互作用
七、新出生者與成年者神經系統可塑性八、人腦可塑性與功能再組
九、影響皮質可塑性的因素十、神經可塑性原則
第3章 與神經康復有關的解剖、生理、藥理病理及腦脊液檢查
第一節 有關側支循環的解剖
一、顱內吻合二、顱外吻合
三、腦底動脈環的變異
第二節 有關缺血性半暗帶的認識
一、缺血性半暗帶的概念與含義二、對IP的識別
三、半暗帶的分類四、半暗帶發生的機制
五、半暗帶與時間治療窗六、在康復治療上的時間窗
第三節 一些神經藥物的作用
一、作用機制二、神經遞質
第四節 有關病理改變
一、腦的細胞組成二、神經系統的一般病理
三、常見神經疾病的病理四、活檢
第五節 腦脊液檢查
一、壓力二、常規檢查
三、生化檢查四、免疫球蛋白Ig
第4章 神經系統疾病康複流程與工作模式
一、康復工作模式二、急性期康復治療流程
三、恢復期康復治療流程四、社區康復治療流程
五、總結
第5章 神經系統疾病病史資料採集及病曆書寫
一、康復病歷的特點二、康復病歷的內容
三、病史採集四、體格檢查
五、康複診斷要點六、問題小結和康復治療計劃
七、康復轉歸八、完成康複流程的重要記錄——康複評定
九、康復病歷的特殊性
第6章 腦電圖、腦地形圖、腦電磁圖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
第一節 腦電生理診斷標準和神經康復
一、兒童腦電圖診斷標準二、成人腦電圖異常的診斷標準
三、老年異常腦電圖標準
第二節 動態腦電圖、睡眠監測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
一、動態腦電圖二、睡眠監測
第三節 顯著概率腦電地形圖、時域地形圖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
一、顯著概率腦電地形圖二、腦電時域地形圖
第四節 腦電磁圖
第7章 肌電圖、誘發電位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
第一節 肌電圖概述
一、神經肌肉的電生理特性二、信號的採集和分析系統
三、肌電圖檢測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項
第二節 常規肌電圖的檢測方法
一、基本概念二、肌電圖檢測內容
三、EM;正常所見四、EM;異常所見
五、EM;結果的判定
第三節 神經傳導測定
一、神經傳導速度的分類二、MCV測定的方法及其正常值
三、SCV測定的方法和正常值以順向刺激為例四、影響神經傳導的因素
五、異常神經傳導的病理基礎
第四節 肌電圖檢查在周圍神經損傷診斷中的應用
一、周圍神經損傷的病因二、神經損傷的病理生理
三、臨床分類
四、肌電圖在不同病變時的電生理表現
第五節 肌電圖檢查在周圍神經損傷預后
評估和康復指導中的應用一、神經損傷的不同特點和程度
二、肌電圖檢查對於康復的指導作用
第六節 腦電誘發電位概述
一、體感誘發電位二、視覺誘發電位
三、腦幹聽覺誘發電位
第七節 腦運動誘發電位
一、經顱電及磁刺激的對比二、安全性
三、指標分析四、臨床應用
第八節 事件相關電位
一、ERP和腦誘發電位的不同二、ERP各成分的臨床意義
三、影響ERP各成分的因素四、臨床神經康復應用
第8章 彩色經顱多普勒超聲定量檢測技術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
第一節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技術的進展
第二節 腦循環血流動力學
一、腦底動脈環二、顱內動脈的先天變異
三、腦代謝和腦血流動力學四、臨床常見的腦血液循環障礙
第三節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測在神經康中的應用
一、腦梗死和TCD檢測結果的相關性二、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血管痙攣的TCD監測
三、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的TCD特點四、顱內壓增高和腦死亡的TCD監測
五、偏頭痛的TCD診斷六、多通道微栓子動態監測
第9章 影像學檢查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
第一節 計算機體層掃描
一、頭部CT掃描二、脊柱脊髓的CT掃描
三、CT掃描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
第二節 磁共振成像掃描
一、頭部MRI檢查二、脊柱脊髓磁共振成像檢查
三、磁共振機的發展與未來四、磁共振檢查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
第三節 腦血管與脊髓血管造影術
一、腦血管造影術二、脊髓血管造影術
第10章 核醫學顯像在神經康復中的應用
第一節 核醫學顯像基本原理、屬性與設備
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原理與屬性
三、主要顯像設備
第二節 常用腦顯像方法與正常影像
一、腦血流灌注斷層顯像二、腦代謝顯像
三、腦受體顯像
第三節 核醫學顯像在神經疾病及其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一、腦腫瘤二、腦血管病
三、癲癎四、腦變性疾病
五、腦外傷六、腦部炎症和理化生物損傷
七、核醫學顯像在神經疾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第11章 如何認識一種新的國際障礙分類系統——ICF
一、ICF的基本特徵二、ICF的分類項目
三、ICF的目的四、ICF的應用領域
五、ICF的構成要素六、康復資料與國際接軌的途徑
七、ICF應用指導八、將來的課題與研究展望
第二篇 康複評定與治療
第12章 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定
第一節 綜合評定量表
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二、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
三、斯堪的納維亞卒中量表四、加拿大神經功能量表
五、歐洲卒中量表六、腦卒中殘損評定量表
第二節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
一、Brunnstrom評定法二、簡式Fugl-Meyer評定法
三、卒中運動評分
第13章 認知功能障礙評定與康復治療
第一節 腦與認知功能的關係
第二節 注意障礙
一、基本概念二、注意的5個維度特徵
三、注意障礙的臨床表現四、評定
第三節 記憶障礙
一、基本概念二、記憶的分類
三、臨床表現四、評定
第四節 失算症
一、基本概念二、失算症的分類
三、繼發性失算症的臨床表現四、失算症評定
第五節 思維障礙
一、基本概念二、臨床表現
三、評定
第六節 執行功能障礙
一、基本概念二、臨床表現
三、評定
第七節 知覺障礙評定
一、基本概念二、知覺障礙分類
三、單側忽略四、左右分辨障礙
五、手指失認六、圖形背景分辨困難
七、空間關係障礙八、結構性失用
九、穿衣失用十、失認症
十一、失用症
第八節 認知康復概述
一、認知康復訓練的原則二、計算機輔助認知康復訓練的應用與優勢
第九節 康復訓練方法
一、注意障礙康復訓練二、記憶障礙康復訓練
三、失算症康復訓練四、思維障礙的康復訓練
五、執行功能障礙的康復訓練六、知覺障礙的康復訓練
第14章 神經心理的評定與康復治療
第一節 概述
一、神經心理學評定的目的和應用範圍二、行為的神經心理組成
三、心理測驗概說四、心理測驗材料的解釋
第二節 認知功能評定
一、記憶功能評定二、注意評定
三、知覺評定
第三節 智力評定
韋氏成人智力量表
第四節 綜合性神經心理學成套測驗
第五節 執行功能評定
一、流暢性測驗二、字一色干擾測驗
第六節 情緒狀態評定
一、概述二、抑鬱自評量表
三、焦慮自評量表
第七節 殘疾后的心理過程
一、心理休克二、期望恢復
三、抑鬱、悲傷四、自卑和自責
五、抵禦六、適應
第八節 影響患者心理康復的主要因素
一、殘疾的類型和程度二、年齡
三、個性四、社會因素
第九節 康復患者的心理康復
一、心理測評二、心理治療
第15章 失語症與構音障礙的評定及其康復治療
第三篇 康復治療措施
第四篇 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的康復
第五篇 其他障礙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