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模擬
盆地模擬
盆地模擬(Basin Modeling)是基於物理化學的地質機理,在時間和空間上由計算機定量模擬含油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烴類的生成、運移和聚集,以揭示盆地油氣規律本質。
1978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一維盆地模擬系統,上世紀80年代先後出現了二維盆地模擬系統,90年代開始了三維盆地模擬系統的研發。
盆地模擬技術雖已有30年的發展歷史,但仍是當今世界石油勘探大力發展的技術,也是石油地質定量化研究的熱門手段,被認為是油氣勘探七大關鍵技術的第2個技術。
目前作為一個完整的盆地模擬系統是由如下6個模型有機組成:地史模型、熱史模型、成岩史模型、生烴史模型、排烴史模型(初次運移)、烴類運聚史模型(二次運移)。
一般地說,判斷一個盆地模擬系統的優劣可從如下五個方面考慮:①輸入參數的種類和數量儘可能多;②模型數目齊全,即一維繫統應由上述前五個模型組成,二維和三維繫統應由上述六個模型組成;③各模型的方法正確,技術先進;④輸出圖件的種類齊全,精確實用;⑤具有參數敏感性與風險分析的功能。實際應用時,各模型所採用的維數應取決於勘探程度:在高勘探程度階段(即有較多的井和地震覆蓋),宜用三維模擬;在中等勘探程度階段(即有較少的井和地震覆蓋),宜用二維模擬;在低勘探程度階段(即僅有很少的井),宜用一維模擬。
由於上述每模型自身的諸多簡化假設、輸人數據的不確定性,故:(1)在低勘探程度階段,不能進行二次運移模擬;(2)在中等勘探程度階段,起到區帶評價的作用;(3)在高勘探程度階段,基本上還是起到區帶評價的作用,只在局部可能起到圈閉評價的作用。由此可見,盆地模擬技術真正成為油氣系統或油氣成藏動力學 (烴源一圈閉)的定量手段尚需相當長時間的努力。
國外的盆地模擬軟體商品化程度較高,如TEMISPACK(法國石油研究院)、BasinMod(美國PlatteRiver公司)、PetroMod(德國有機地化研究所)等。國內的盆地模擬軟體研發於上世紀90年代左右達到鼎盛,研發的相關軟體達10多種,如BASIMS(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Pres(中海油研究中心)、BIAS(原地球軟體公司)、GEMDASS及PASS等。目前國內還在進一步研發的基本只剩下BASIMS。就盆地模擬商品化軟體的總體水平來說,國內與國外相比存在著差距,尚須不斷努力攻關。
作為長期的技術難題,盆地模擬在模擬演演算法精確求解、對斷層和成岩作用等地質因素的考慮、油氣運移的間歇式突變過程恢復、古水動力學過程重建等諸多方面面臨著困難與挑戰。而加強對三維地質屬性建模與構造建模技術的應用、實行符合地質規律的油氣運聚法則引導下的分關鍵階段交互模擬,將是今後盆地模擬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此外,將油氣地質學、數學地質、計算機等學科的最新進展和新技術融入盆地模擬,也會大大促進該項技術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