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巷
忠義巷
忠義巷位於天水市秦州區西關,解放路以南,南北走向,東鄰自治巷,西連育生巷,南至南明路。現在的忠義巷,東面的古民居和平房早已被現代化的城市高樓所取代,只有東南角還可依稀見到過去的影子,即使是西邊尚未改造開發的地段,古舊民居也在日漸破敗,用“一半是現代,一半是古樸”來說是最恰當不過的。
目錄
忠義巷的名稱,在民國時期甚至更早以前,它的正式名稱應該是關公巷,這裡有筆者收集到的一張民國三十八年“土地所有權狀”為據,只不過天水人在日常的稱呼中,叫竄了名,以致在老一輩的天水人中,有的稱之為關營巷,也有的出於對“關帝爺”的尊敬,稱它為“關爺巷”的,忠義巷名稱的由來,應當是後來才正式改名的。
秦州城西關,從來都是商賈雲集的繁華之地,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在這裡還可依稀辨別出曾經的繁華,與忠義巷相鄰的解放路南北兩旁,臨街的,大都是古老的木結構樓房,臨街鋪面也多為上下兩層木質構建,如鐘錶社、煙酒門市部、原帽社所在地等等,大都如此。既然是商賈雲集之地,當然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大都要落腳於此,久而久之這裡聚集了來自山西、陝西、四川等地的客商,而今天的忠義巷,在殘存的幾個院落中,幾處木結構的二層樓,它們高大、寬敞,整個樓宇不見分隔的痕迹,據居住在此地的老人們講,這樣的木樓是供商人們臨時歇腳的車馬店。而由晉商開設的當鋪及票號,也在這裡開張,來自四川的絲綢、南方的茶葉等商品,也能在此進行集中交易,一時之間,這裡車馬塞途,商販如流。
人們都知道,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大都建有“關帝廟”,秦州城亦然,人們敬重“關帝”,是出於“關帝爺”生前只忠於漢室,而視錢財如糞土的緣故。故此,在民間,人們尊“關帝”為“武財神”。不管是商人也好,普通人士也好,祈求財源廣進是人們共同的心理,因此,“關帝廟”在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忠義巷名稱的由來,應該與“關帝廟”有著深厚的聯繫。
秦州城西關忠義巷的“關帝廟”,在該巷西南角,這裡過去又稱“顯烈廟”,大概興建於元代,現為秦州區解二小學所在地,現在的“關帝廟”只剩三間大殿還在該小學院內,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風彩,只是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們還是來此敬香,祈求“武財神關帝爺”能保佑自己早日發財,只不過,一向輕財重義的“關帝爺”塑像,現在只能暫居在解二小學門口的民居中,不僅如此,他老人家每月還得向房東交納房租,這部分錢只能在善男信女們捐獻的香火錢中支出。
和秦州城內其他古老的巷道一樣,忠義巷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城市變遷史,在城市的變遷中,舊有的終歸會消失,新的會日漸興起並終將取代舊有的一切,只不過,如何在歷史的滾滾進程中,既保持原有的歷史風貌,給後人留下一部城市的記憶,並使之一代代相傳,使它的歷史不因時代的變化而斷檔,是城市化進程中應當考慮的因素之一,而秦州區忠義巷,留下的文物古迹及名人故居,在日益加快的城市進程中,對它的保護和開發就更加顯得迫切,而這一切,還得從“關帝廟”的興衰中去找到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