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部隊

以傘降或機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

徠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部隊是以傘降或機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又稱傘兵。它是一支諸兵種合成的具有空中快速機動和超越地理障礙能力的突擊力量。中國空降兵自1950年9月成立空軍陸戰第1旅,1961年6月組建第15空降軍以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已由初建時的單一兵種,發展成為擁有炮兵、航空兵、導彈兵、特種偵察兵、防化兵等20多個專業兵種組成的多兵種合成部隊,初具規模的高技術特種兵種。

歷史沿革


1949年8月19日,中央軍委決定在空軍編製內成立空降兵部隊。1950年4月17日,中央軍電示各軍區、各野戰軍,要求從各陸軍部隊中抽調一批戰鬥英雄,或模範班、排幹部組建空軍陸戰部隊。不久又規定,其不足之數可從優秀戰士中補選。很快,來自全國各部隊的4763名戰功累累的指戰員雲集古城開封府。1950年7月17日,中央軍委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的番號。1950年7月26日,空軍陸戰第1旅旅部以第3野戰軍第9兵團第30軍第89師師部為基礎在上海組成。同年8月1日,空軍陸戰第1旅旅部由上海移駐開封。1950年9月16日,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空軍陸戰第1旅在開封正式成立,下轄4個狙擊營,1個坦克營、1個迫擊炮營、1個加農炮營,還有高射機槍、工兵、運輸、通信、偵察、警衛、汽車7個連,另設有1個教導隊,全旅共5030人,分別來自第1、2、3、4野戰軍和山東、華東、東北軍區等40個軍以上單位,還有部分原國軍傘兵第3團起義人員。這是當時最精銳的一支部隊,全旅人員中共產黨員佔88%,戰鬥英雄、模範和功臣佔93%,參加過戰鬥的佔83%。1961年,中央軍委決定將戰功赫赫的上甘嶺部隊改編為空降兵。從此,這支在解放戰爭中開闢豫西根據地,征戰淮海,強渡長江,橫掃兩廣,剿匪雲貴川,並在朝鮮戰爭中鏖戰上甘嶺,令美國人聞風膽寒、創造世界戰爭史上奇迹的地面雄師突破了地形的限制,成了藍天蹈浪的空中勁旅。1998年的抗洪搶險中,這支部隊牛刀小試,扼守萬里長江最險處的洪湖、監利,搶險救急,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在不聞殺伐之聲的和平年代再次喚起了人們對我們這支英雄部隊的回憶。
空軍陸戰第1旅成立之初,僅有從蘇聯購買的300具降落傘,繳獲的幾架美製C-46飛機和蘇聯的伊爾-12飛機,數量少,機型舊,而且破損較為嚴重,根本無法滿足空降官兵跳傘訓練的需求。於是部隊採用了古老而原始的跳傘方式——傘塔跳傘。經過短短11天的訓練,官兵們便基本掌握了跳傘的地面動作要領和降落傘的摺疊技術。1950年9月29日,空軍陸戰第1旅進行了新中國空降兵的第一次跳傘。狙擊第1營營長、戰鬥英雄崔漢卿率領62名官兵乘美製C-46運輸機跳傘,拉開了中國空降史上嶄新的一幕。翌年3月14日,當時任俄語翻譯的沈元珍等4名女戰士也進行了跳傘,成為新中國的第一批女傘兵。
1950年12月,空軍陸戰第1旅改編為空軍陸戰第1師。1955年改稱傘兵師。1957年4月28日,番號正式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師。1961年5月,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5軍改編為空降兵軍。第15軍前身為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1949年2月改稱第2野戰軍第4兵團第15軍。這是一支英雄的部隊,當年朝鮮戰爭中鏖戰上甘嶺,令美國大兵聞風膽寒,曾經湧現黃繼光這樣的戰鬥英雄。1961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第15軍組成。原有的空降兵師也同時劃歸該軍建制。從此,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部隊逐步發展壯大。
當時,第15空降軍配備的運輸機主要有蘇制安-2和國產運-5小型運輸機,其速度、運載能力、續航能力都不能滿足空降部隊的要求。空降軍的主要重火力裝備為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迫擊炮、82毫米無後坐力炮等,沒有重炮、坦克、裝甲車等武器,也沒有有效的防空和反坦克武器。所以戰鬥能力遠遠未達到要求。飛機和傘具數量也不能滿足部隊跳傘訓練的需求,官兵們冒著生命危險,採用安全係數不高,但省時、省人、省錢而且訓練周期相對要短的氣球進行跳傘訓練。
1969年6月26日,毛澤東主席作了重要指示:“空降兵要認真地搞起來,搞就要搞得像個樣子,不充實的把它充實起來。”之後,第15空降軍開始充實人員、飛機以及傘具等,並且擴建了自己的直升機團。儘管當時的飛機還不足以形成空降作戰的能力,但跳傘訓練卻步上了一個新台階。
1975年和1985年,第15空降軍先後兩次進行整編,步兵比例被大幅壓縮,技術兵種的比例由17%提高到43%。部隊配備了榴彈炮、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等先進武器,但還缺少能運載重武器裝備的大中型運輸機。
90年代初,中央軍委把空降兵列為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加速了空降兵部隊的發展步伐。一批新型飛機、新型傘具、新型火炮等相繼加入空降兵序列,使空降兵能夠執行較大規模空降作戰任務。中國空降部隊配備的運輸機主要有國產運-8、運-7中小型運輸機和俄制伊爾-76大型運輸機、以及國產直-8、直-9和俄制米-8/17直升機。傘具主要有第二代傘兵傘(傘兵9型傘)、翼形滑翔傘、動力飛行傘和重裝空投傘等。壓制火器主要有122毫米牽引式榴彈炮、122毫米40管輪式火箭炮、120毫米自行迫榴炮、100毫米和120毫米迫擊炮以及105毫米無後坐力炮等。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主要有37毫米雙管自行高炮、25毫米雙管牽引式高炮、紅櫻-5和前衛-1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和紅箭”-8反坦克導彈等。中國空降部隊還配備有傘兵突擊車,用以執行快速突擊作戰任務。
和武器發展相適應的,中國空降兵部隊著力培養一支“門類齊全,素質優良,梯次銜接”的人才隊伍。1999年6月,空軍學院組建了空降兵系,承擔空降兵生長軍官培訓和在職軍官輪訓等任務。空降兵部隊團以上幹部全部達到大學文化程度,有的已達到碩士研究生水平。一批空中能飛翔、地面能戰鬥、合成能指揮、平時能管理的新型高素質指揮人才群體正在崛起。
空降兵部隊所擔負的特殊作戰任務,需要士兵具有強健的體魂和超人的反應能力。官兵們每天除完成8小時正常訓練課目外,早上要進行5公里武裝越野;上午開課前,展伸雙臂握兩磚繞營區跑兩周;中午拳術半小時,下午開課前,做俯卧撐150次,負重下蹲100下,蛙跳300米;睡覺前,頭部、肘、拳、腿各擊沙袋50次,馬步推磚100次;仰卧起坐50次。

基本條件


一兵多用,一專多能是合格空降兵的基本條件。一個空降兵戰士,除了要熟練掌握陸軍步兵的各項技能,精通手中武器,還要學會使用全連所有武器、營屬炮兵火器,還要掌握工兵、防化兵、通信兵、偵察兵、導彈兵的一般技能。要能駕駛多種機動車輛,會跳多種傘型和機型,能在山區、高原、海島、熱帶、亞熱帶和森林等多種環境下進行野戰生存。

抗震救災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14日,空降部隊出動兵力首次在因地震與外界隔絕的阿壩地區茂縣成功進行傘降。這是中國空軍第一次在高原複雜地域、無地面指揮引導和無氣象資料條件下運用傘降方式參加抗震救災。同一天,首批運載救災物資的直升機也降落到地震中心汶川縣城,完成極限性的空降救災任務。

改組歷史


空降兵第15軍系由第2野戰軍陸軍第15軍改編而成,其前身是1947年7月由太行軍區組建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該部隊參加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作戰,尤其是在上甘嶺戰役中打出了國威軍威,湧現出了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柴雲振等著名戰鬥英雄和1.3萬名功臣。改編以前,15軍隸屬武漢軍區建制,下轄第44、45、29三個步兵師。
1961年3月14日,中央軍委決定將陸軍第15軍改建為空降兵,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第15軍,並決定將隸屬於空軍的原空降兵師也編入15軍序列。
1961年5月31日,總參謀部公布了空降兵部隊番號。從6月1日起,15軍正式歸軍委空軍和武漢軍區空軍領導,步兵29師調離15軍建制,歸武漢軍區直接領導,原空軍傘兵師調歸15軍建制,改番號為空降兵第43師。
在15軍軍部駐地湖北孝感舉行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40周年暨空降兵成立大會,標誌著改建空降兵的任務勝利完成,空降兵部隊由原來的1個師擴大為1個軍,開始進入了新兵種的建設階段。
部隊根據空軍黨委所批准的空降兵軍暫行編製進行了整編。
1962年4月,空軍將空13師(運輸航空兵)劃歸空降兵領導,並以空13師原屬運-5獨立大隊為基礎,擴編了1個運-5獨立第6團,直屬15軍建制。1966年6月,空13師由15軍調出。在此後的數十年間,空降兵部隊先後擴建了運輸航空兵團和直升機團,並且新組建、改建了一些兵種部、分隊。
1985年精簡整編以後,15軍所屬的3個空降兵師分別壓縮為旅,並將其按照空降兵部隊任務要求、訓練要求以及作戰特點劃分為教導旅、機動旅、快反旅。90年代以後,由於形勢和任務的需要,3個空降兵旅再次恢復為空降兵師建制。

發展


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部隊部隊的發展史來看,其發展經過了三部曲的歷史變革。
首部曲徠是接收國民黨傘兵部隊。1949年4月13日,在上海的國民黨傘兵第3團利用從海上移防南下的機會,改航道駛向連雲港,宣布起義。4月18日,連雲港新海連軍民為起義傘兵召開了歡迎大會,新海連特委書記谷牧致歡迎詞。當日,毛主席、朱總司令發來慰勉複電:“慶祝你們脫離國民黨反動集團而加入人民解放軍的英勇舉動。希望你們努力於政治上和技術上的學習,為建設中國的新傘兵而奮鬥。”傘兵3團起義后,改編成華東軍區軍政大學第7總隊(傘兵總隊)。劉農駿擔任總隊長,後任我軍第一支空降旅副旅長。1949年12月,毛澤東訪問蘇聯。其間,與隨同訪問的劉亞樓又就組織傘兵問題,與蘇聯政府交換了意見。毛澤東還親自致信斯大林,提出聘請空降兵顧問41人,訂購傘兵部隊用的降落傘300具,斯大林爽快地答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傘兵部隊的組建,從此拉開了序幕。
二部曲是組建空軍陸戰第1旅。1950年2月15日,中央軍委正式決定以第9兵團第89師師部為基礎,從各軍區陸軍部隊中抽調部分官兵組建傘兵部隊,華東軍區軍政大學傘兵總隊也加入了這支部隊。7月17日,中央軍委確定部隊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首任旅長由26軍77師師長王建青擔任。
人民解放軍第一支空降部隊──空軍陸戰第1旅在河南某地正式組建完畢。17日,舉行了慶典大會,第三野戰軍副參謀長周駿鳴代表中央軍委授予空軍陸戰第1旅軍旗。從此,新中國有了自己的空降兵部隊。陸戰1旅後來又擴編成我軍第一個傘兵師。能在各種地形、全方位執行空降作戰任務。
第三部曲是組成空降軍。1961年3月14日,中央軍委決定把在上甘嶺打出威名的陸軍某軍改建為空降兵。7月1日,召開了成立大會,我軍又一個新兵種宣告成立。
空降兵是一支不僅能配合地面部隊作戰,而且能夠獨立執行任務,完成特殊使命。我國幅員廣闊,空降兵戰略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強,哪裡有戰事,哪裡就有空降兵。
2009年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一次次的搏擊,一次次的突破,中國空降兵已全部完成我國各種複雜地形上的跳傘和野戰生存訓練,掌握了空降兵必備的軍事技能。
空降部隊趕赴汶川災區
空降部隊趕赴汶川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