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燭殘年

漢語成語

風燭殘年是一個成語,讀音是fēng zhú cán nián。風燭:風中飄搖的燈燭。殘年:余剩的年歲。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出自《題衛夫人筆陳圖后》。

釋義


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餘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處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后》:“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典故


源見“風燭”。比喻臨近死亡的晚年。《兒女英雄傳》二一回:“再說設或生個不肖之子,慢講得濟,只這風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流。”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桑榆暮景、風前殘燭、人老珠黃、日暮殘年、徐娘半老、行將就木、風燭之年、風中之燭

反義詞

豆蔻梢頭、豆蔻年華、徐娘半老、半老徐娘、風華正茂、年富力強

用法搭配


運用

偏正式;含褒義;作賓語、定語、分句;指人的晚年
示例
1、《蕩寇志》七六回:“見著你日後出頭,為國家出身大汗,老夫風燭殘年,倘不能見,九泉之下,也兀自歡喜。”
2、有許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過~,而侵略者的槍炮打碎了他們的希望。◎老舍四世同堂》六 

例句

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依然為了養活殘障的兒孫四處奔波。

英文翻譯


inone'sdeclining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