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虎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研究員

男,1963年7月生,陝西蒲城高陽鎮人,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獲博士學位。曾多次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國際農發基金會(IFAD)聘為農學家,二十多次參加國際會議,做大會特邀發言和大會發言或評估項目,與世界主要小麥國家的科研和教學單位保持密切的聯繫。

現徠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中國辦事處主任。

主持課題


主持的徠課題包括863計劃、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948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科技部-CIMMYT重點國際合作項目、中-澳合作項目、農業跨越計劃等10項。肯定了優質麵包小麥新品種中優9507的兼用型品質特點,完成三省市審定,年種植面積約40萬畝,初步建立起科研-生產-企業的產業化模式。主持完成的全國小麥品質區劃方案已由農業部發布試行。明確了中國乾麵條的主要選種指標,饅頭對小麥品質的要求與加工方法有關,提出了兼用型品質的概念。對小麥親本選配規律進行了深入研究,有關成果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三完成人)。發表論文75篇,其中SCI期刊、國際會議特邀報告和國內一級期刊22篇(英文13篇、中文9篇),21篇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做為第一主編,出版專譯著6部,其中一部在國外出版。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13人,組織全國性或雙邊學術會議8次。曾獲人事部首批20名優秀留學回國人員重點資助,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7年0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黨的十九大代表。
何中虎
何中虎

成就榮譽


(1)從食品加工品質-籽粒和麵粉性狀-生化標記-分子標記四個層次創建了中國小麥品種品質評價體系,建立中國麵條的標準化實驗室製作方法與評價體系,提出並驗證麵條小麥的選種指標和分子標記,明確餅乾品種的選擇指標及改進麵筋強度和麵包品質的技術要點;發掘並驗證品質性狀的基因標記`30個,發現並命名8個位點的37個新等位基因;主持制定的全國小麥品質區劃方案已由農業部發布試行;
(2)發現命名抗條銹新基因YrCH84,證實了Yr24和Yr26為同一基因、Pm16和Pm30為同一基因,首次篩選出Pm16、YrCH84、YrCH42的分子標記,用常規方法和分子標記解析中國小麥品種產量演變規律;
(3)育成中優9507、北京0045、中麥175和中優206等7個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其中通過4省市審定的中優9507的麵包加工品質達到國際一級優質麥標準,累計推廣500萬畝以上,北京0045已成為河北北部的主栽品種;
(4)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排名第一)、二等獎二項(排名第三和第四)及省部級獎五項,2009年當選為美國作物學會Fellow,領導的課題組與山東農科院合作獲國際農業磋商組織亞太地區傑出農業科技獎。獲授權發明專利8項。發表學術論文240篇,其中SCI論文90篇,中國農業科學和作物學報100篇。出版《中國小麥育種研究進展》和《中國小麥品種品質評價體系建立與分子改良技術研究》等專譯著7部。主持召開第四屆和第五屆全國小麥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及國際小麥品質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特聘發言和大會報告30多次。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4日,榮獲“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2021年6月2日,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入選為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