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曰
趙子曰
《趙子曰》是作家老舍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27年發表,1928年4月首次出版。
作品以天台公寓一群大學生為描寫對象,展示了學生運動“嚴重而混亂的場面”,對之進行了諷刺和批評,並描寫了這群學生由沉迷、胡鬧到覺醒的歷程。
講述大學生趙子曰愛慕虛榮,不務正業,在學潮中沽名釣譽而被學校除名,趙子曰的鄰居莫大年在趙子曰欽慕的對象——王靈石女士的門口,碰巧發現了趙子曰的最好的朋友歐陽天風要挾王靈石女士,之後莫大年告訴趙子曰,歐陽天風的行徑,趙子曰於是便來到了天津,迷迷糊糊地過了幾個月,為謀取一官半職,他先去一位將軍家當家庭教師,良心發現幫助了一名被壞人控制的妓女,但怕被壞人報復,於是又回到了北京,之前莫大年告訴他的話,他早就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在武端和歐陽天風的慫恿下,趙子曰從控制“女權發展會”入手,想謀取點名聲做官,結果事與願違。后在武端的慫恿下,企圖通過裙帶關係達到做官的目的,不料歐陽從中搗鬼,終於一事無成。在一次歐陽天風的安排趙子曰與王靈石女生的見面中,趙子曰發現了其中的端倪,便懷疑起了歐陽天風,想起了莫大年的話,也想起了自己以前的行徑,終於願意痛改前非,便拜託他曾經的同學李景純告訴他以後該何去何從。李景純在一次暗殺軍閥的行動被抓,此時趙子曰和武端都已經重新做人。李景純給了趙子曰王靈石女士給李的兩封信,趙子曰從中明白了一切真相,在若干年前,王靈石女士被歐陽天風俊俏的外表迷惑,從而以身相許,但流氓歐陽卻將她作為一個賺錢的工具,逼迫她嫁給一個有錢人,好從中謀取暴利。正在此時,趙子曰,武端,莫大年得知,李景純已經被槍斃,三人痛哭一場后,決定為了不辜負李景純的期望,武端決定去外國攻讀市政,莫大年負責照顧李景純的老母親,而趙子曰則踏上了漫漫的革命之路,三人從此分道揚鑣,整本書到此結束。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革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趙子曰》是老舍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作於1926年老舍講學英國期間。《老張的哲學》發表之後,作者曾希望得知中國國內各方讀者的反響和批評,但是,與祖國遙距萬里,消息不通暢,使他一時難以了解太多。在沒有能夠充分考慮到讀者意見的情況下,只憑著長篇處女作很快就被發表所引起的高興勁兒,他接著動筆寫了《趙子曰》。
趙子曰是名正大學的學生,他和其他同學一起住在北京天台公寓。一天,他和武端、莫大年、歐陽天風幾個人經過熱烈討論,決定參加學校罷課。於是正名大學也就掀起風潮來了。趙子曰自然也是學生風潮的主要參加者。他在學潮中打了人,自己也受傷住了醫院。作為學潮的帶頭人,他被學校開除了。趙子曰常常為家裡有個裹小腳的老婆而感到無限遺憾,歐陽天風則自告奮勇要將王女士介紹給他,這使他十分高興。後來他才發現,歐陽天風並非真心給他介紹對象。歐陽天風在此之前早就同王女士同居了。此後趙子曰又到天津神易大學讀書,同時在一個國會議員家中教英文。在天津,他結識了一位女士並愛上了她,正打算要和她結婚,卻發現那女人是一個丟了差事的軍官的姘頭。他不敢得罪軍官,於是辭了家庭教師的工作,回到北京。好友李景純因刺殺殺人如麻的王司令而被捕,趙子曰同好友莫大年、武端等人一起,全力營救李景純。營教活動終無結果。李景純被槍了。於是趙子曰決定不辜負李景純的希望,或埋頭求學,或和軍閥去拼。趙子曰身上,體現了市民階層庸俗、軟弱和愚昧的弱點。他常常被人愚弄,給為非作歹的人作幫凶和奴僕。他是一個跟壞人仿壞事的“濫好人”。
趙子曰思想主題
老舍關注的是社會底層的普遍的疾苦,他構築了民間社會裡底層人民心目中所構造的理想的生活圖景:他們最本分的要求是有個安穩乾淨的小屋,一家人和睦溫情地住在一起;在生活上有一門手藝,實現物質上豐裕自在的願望,活得有奔頭有勁兒。對於現實中不公平地需要改進的地方,老舍也有他富於民間特色的方式。如李景純對趙子曰所說:“現在只有兩條道路可走:一條是低著頭去念書,念完書去到民間做一些事,慢慢地培養民氣,一條是破命殺壞人。”老舍不僅僅是出身民間的作家,由於生活的貧困,他也處於民間無產者的地位,完全能夠代言那個時代的下層民眾:他們飽受生活的動蕩與艱辛,企盼著安定,自然會選擇第一條路。學校里的風潮屬於與自身無關的特殊世界里發生的事情,因而也就很難有所共鳴,除了破壞與傷亡,很難看到背後的現實意義。而學生運動中肆意破壞不分青紅皂白的做法,顯然違背了民間腳踏實地和平改造與拔刀相助維持正義的理想,不可能得到民間的贊同。
小說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前期在北京“名正大學”就讀的三種類型的大學生:第一種以趙子曰、武端等為代表,他們稀里糊塗地打發時光,在校時讀書不上心,整天吃喝玩樂不算,還在壞人的挑唆下罷課、打校長,離校以後,仍是毫無理想地胡混,企圖攀高枝、碰官運;第二種以歐陽天風為代表,他天良泯滅、流氓成性,屬於大學生隊伍中極端的敗類,第三種,則以李景純為代表,出身貧寒,苦讀上進,有遠大的抱負,也敢於跟黑暗勢力一死抗爭。通過展現這三種類型大學生的所作所為,作品表達了對國內腐敗時局之下都市知識青年精神走向的密切關注,從中檢討傳統國民性在這個非常時期、獨特人群中的體現,同時也顯示作者反對殖民文化侵蝕、反對封建軍閥政治的鮮明立場。
趙子曰藝術特色
《趙子曰》謀篇方面,不是平鋪順寫、信馬由韁,而是在預先設置好的結構框架中次第編排,小說里幾乎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圍繞著女學生王靈石展開的,可是,作品卻一直沒有讓王靈石正面出現在情節中,最後用她的兩封書信,來將作品里全部保留著的懸念一總解答,大大加強了小說的藝術效果。
現代文學家鄭振鐸:《趙子曰》的作者為寫了《老張的哲學》的老舍君,而這部《趙子曰》較之《老張的哲學》更為進步,寫的不是那一班教員閑民,寫的乃是一班學生,是我們所常遇見,所常交往的學生。老舍君以輕鬆微妙的文筆,寫北京學生生活,寫北京公寓生活,是很逼真很動人的。把《趙子曰》幾個人的個性尤能浮現於我們讀者的面前,後半部的《趙子曰》卻入於嚴肅的敘述,不復有前半部的幽默,然文筆是同樣的活躍,且其以一個偉大犧牲者的故事作結,是很可以使我們有無窮的感喟的。這部書使我們始而發笑,繼而感動,終而悲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