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庄村

江蘇省睢寧縣官山鎮下轄村

竇庄村位於官山鎮政府西南角,距鎮政府約六公里,在趙山西北部約1.5公里。位於北緯33°47′,東經117°48′。北至躍進河,南至潼河,西和李集鎮相鄰,東與荊山村接壤。

基本介紹


竇庄村佔地面積2.0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3630畝,現有社會人口2465人,均為漢族。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
解放后(1951年)利用竇家祠堂創辦初小兩個班。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1966年開辦完小一至六年級。1978年招收初中班一個(原叫戴帽中學)教職工達17人,2005年學校撤到荊山校區。1976年開挖一條引水河建一個翻水站,解決了村民生產排灌問題,村設衛生室,以便群眾就醫。
解放后至1956年,該村隸屬李集區荊趙鄉。1957年撤區並鎮劃為官山鄉竇庄高級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隸屬官山公社竇庄大隊,1983年劃為官山鄉竇庄村。2000年劃為官山鎮竇庄村,現為官山鎮竇庄社區。下轄七個自然庄。即:襪場庄、茂彬庄、趙莊、姜庄、竇庄、張庄、孫庄。
自然村/襪場庄
襪場庄(原名襪店場庄)很早以前姓王上人在李集居住。在該庄南邊場上開襪子店,因此得名襪店場庄。共有王、朱、陳、呂、周、張、滿七個姓氏,均為漢族。共有人口205人,佔地總面積0.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9畝,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等。
自然村/茂彬庄
該庄清朝乾隆年間,茂成彬、茂成伍兄弟倆來此謀生。茂成彬號稱老彬,為人處事有點名氣。故此得名茂彬庄。:姓氏有朱、陳、金、滿、竇、劉、郭、張8個。人口為385人,均為漢族。佔地面積0.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7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
自然庄/趙莊
趙莊,原名叫狗皮趙莊。在明朝年間,有姓趙人士在趙爾山“雲居寺”廟裡當和尚。在那個朝代土匪橫行,進村莊搶奪,民不聊生。當時趙和尚和土匪頭目比較要好,就與土匪頭目商定:“我祖居趙莊,庄東頭有個廟,廟門前旗杆上面掛張狗皮為記號,土匪不得到這莊上騷擾”。因此得名狗皮趙莊。姓氏有趙、朱、呂、王、吳、陳、張、孫,共有人口325人,佔地面積0.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5畝,該庄均為漢族。農作物以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為主。
自然庄/姜庄
民國元年,姜懷仁理髮師在此謀生居住。因而故稱為小姜庄,沿用至今。庄內姓氏繁多,姓氏有姜、謝、王、高、付、吳、黃、沈、孟、竇10個,均為漢族。人口242人,佔地面積0.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2畝,農作物以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為主。
鄉村人物:
謝華亭,女,1920年出生,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共產黨,1944年任睢寧縣婦救會主任。解放後任大連市委秘書長。2000年病故。他在學校期間接受了先進的民主思想,經常和同學暢談理論,決定投身革命。1938年18歲時,和同校5位姐妹到祁北參加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游擊隊。
1940年10月初一下午,由李集地下黨組織派遣給官山游擊隊送情報,走出李集一個茶館時被幾個偽軍跟蹤。她左轉右轉甩開跟蹤出了村,竄進高粱地,來到一座新墳前,她急中生智,跪在墳前散開頭髮,埋好情報,假裝哭丈夫,哭得死去活來,淚流滿面。幾個敵人被矇騙後向遠方追去,直到敵人走遠了,她才扒出情報及時送到官山游擊隊。
自然村/竇庄
竇庄因姓竇較多,故此得名。姓氏有竇、朱、黃、呂 陳、張、吳、李9個,共有人口416人,均為漢族。佔地面積0.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6畝。農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
自然村/張庄
位於趙莊後邊,東與竇庄相鄰,西和李集鎮交界。姓氏有張、肖、王、呂、吳、陳、黃7個。人口198人,均為漢族。佔地面積0.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2畝,農作物以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為主。解放前,家家戶戶會做香,如今手藝已經失傳。
自然村/孫庄
孫庄因姓孫大家族居住,因而得名孫庄。庄內主要姓氏有孫、周、王、李、竇、陳、呂、徐、張、趙10個。人口694人,均為漢族,佔地面積0.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64畝,農作物以種植小麥、水稻為主。解放前後周祥文吹大喇叭很有名氣。老藝人周祥文已與世長辭,年終90歲。目前吹喇叭藝術傳授很興旺,庄內有四個吹喇叭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