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礦產普查與勘探”國家重點學科及其相關學科為依託、以雄厚的學術力量和先進的測試分析手段為基礎,全面系統地研究煤炭資源的物質組成、成因和賦存規律、資源評價以及開發利用過程中的重大地質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
中文名稱: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英文名稱: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礦業大學
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礦產普查與勘探”國家重點學科及其相關學科為依託、以雄厚的學術力量和先進的測試分析手段為基礎,全面系統地研究煤炭資源的物質組成、成因和賦存規律、資源評價以及開發利用過程中的重大地質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為我國煤炭資源的合理開發、潔凈高效利用和減少環境污染提供科學依據。
重點實驗室形成了以煤炭資源物質特性和開發地質保障兩大領域為核心的優勢研究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重點實驗室由二次離子質譜分析室、X射線熒光光譜與X衍射分析室、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室、顯微鏡與顯微圖像分析室、顯微鏡光度計分析室、掃描電鏡分析室、地球化學實驗室、大氣環境與污染控制實驗室、資源評價實驗室、地球物理勘探實驗室、煤系資源新材料實驗室、地質工程與地質環境實驗室、信息處理與研究中心、煤炭資源展廳和標本庫等部分構成。現有固定人員34名,包括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6名,副教授11名,高級工程師2名。
近5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項、授權發明專利4項;出版專著14部、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具不完全統計,其中被SCI收錄32篇,被EI收錄97篇。
重點實驗室現有5個博士點、11個碩士點。近年來,博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大幅度提高,2004年在校博士后11人、博士研究生145人、碩士研究生182人,2000以來先後有4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人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后。研究人員中1人被聘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入列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3人獲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
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行開放制度,設立開放課題基金。
接受國內外訪問學者來實驗室從事專項研究。實驗室與國際煤岩學與有機岩石學學會、英國Cardiff大學、美國聯邦地質調查所、美國伊利諾伊地質調查所、捷克查理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澳大利亞CIRSO等國外大學和科研機構有著密切的學術交流。先後成功主辦了“第四屆海峽兩岸礦產資源與環境地學研討會”(2001年7月),“第五屆煤岩和有機岩學術研討會”(2002年7月)和“中美醫學地理國際研討會”(2002年11月)等學術會議。 “九五”“211工程”驗收專家組考察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將繼續以我國具體地質條件為出發點,在強化國內外 學術交流和學科交叉的基礎上,運用地球系統科學的新觀點,爭取煤炭資源地質理論與方法體系的創新式跨越,在煤炭資源特性基礎理論和應用方面取得新突破,進一步發展具有我國特色的開發地質安全保障系統,完善礦山地質災害及環境效應的預測理論與防治技術,拓寬煤基材料研究的新領域,為中國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提供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