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總神經損害

腓總神經損害

腓總神經損害是指由外傷、代謝障礙、受壓、冷凍、結締組織疾病等因素所導致的腓總神經損傷,可引起感覺及運動異常,如步態異常、足背皮膚感覺消失、肌肉萎縮等。腓總神經損害是下肢最常見的單發性神經病,這是由於腓總神經在腓骨小頭處位置最表淺,很容易受到外力壓迫,產生損傷,導致此處病變最多見。本病可因穿通傷、腓骨頭骨折、鉛中毒、受壓、代謝障礙(如糖尿病)及結締組織疾病等導致。主要表現為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態,踝關節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小腿外側及足背皮膚感覺減退或缺失,脛前及小腿外側肌肉萎縮等。病因治療、急性期以藥物治療為主;恢復期完全麻痹的患者可手術矯正。積極治療可有效改善癥狀。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內分泌科

病因


● 腓總神經損害可因下列疾病導致:
● 外傷
● 腓骨頭骨折
● 雙腿交叉時間過長
● 下蹲時間過長
● 體重急劇下降
● 過度減肥
● 鉛中毒
● 受壓
● 代謝障礙(如糖尿病)
● 結締組織疾病等

癥狀


● 典型表現
● 可引起腓腸肌萎縮和無力、踝外翻無力、脛內前肌群無力、踝和足趾背屈無力、足背部趾短伸肌萎縮和無力等。
● 可表現為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態。
● 踝關節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
● 小腿外側及足背皮膚感覺減退或缺失。
● 脛前及小腿外側肌肉萎縮。

檢查


● 需要做神經傳導檢查、肌電圖檢查、X線檢查等確診腓總神經損害。

神經傳導檢查

● 運動傳導在腓骨小頭上、下可見傳導阻滯或局部傳導減慢。

肌電圖檢查

● 進一步確定損害部位和估計損害嚴重程度,排除其他神經損害。

X線檢查

● 有助於進一步查找腓總神經損害病因。

診斷


● 根據病史,以及步態異常、足背皮膚感覺減退或缺失等臨床表現,結合體格檢查、神經電圖、肌電圖、影像學檢查等診斷。

病史

● 有明確的穿通傷、腓骨頭骨折、鉛中毒、受壓及糖尿病和結締組織病等病史。

臨床表現

● 有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態、小腿外側及足背皮膚感覺減退或缺失、脛前及小腿外側肌肉萎縮等臨床表現。

輔助檢查

● 神經肌電圖檢查有助於神經損傷部位的確定,為判斷損傷程度、預后及觀察神經再生提供依據。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坐骨神經病、腰骶神經叢病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態、小腿外側及足背皮膚感覺減退或缺失、脛前及小腿外側肌肉萎縮等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治療方針:急性期以藥物治療為主,恢復期酌情採用封閉、理療及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可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可靜脈滴注或局部封閉。
● 為了促使神經功能的恢復可給予神經營養葯B族維生素、神經生長因子等。

手術治療

● 完全麻痹保守治療無效功能不恢復者,晚期行肌腱移位或踝關節融合矯正足下垂畸形。

其他治療

● 為了促使神經功能的恢復可給予理療、電刺激、針灸、體療等治療。
● 垂足內翻嚴重可行局部封閉,如用2%普魯卡因在腓骨小頭前側陽陵泉穴位封閉;也可用加藍他敏封閉,促使肌力恢復。也可採用針灸、理療及藥物離子透入等。
● 腓神經麻痹產生內翻垂足,可戴小腿矯形器或穿矯正鞋。

危害


● 可遺留足下垂、小腿下外側皮膚感覺障礙等後遺症,給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帶來不便。

預后


● 腓總神經損害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受累部位、是否有併發症等。早期、積極的治療可有效改善預后。

預防


● 避免長時間保持雙腿交叉、下蹲姿勢。
● 避免過度減肥。
● 長時間卧床、手術或昏迷者注意護理,避免腓骨小頭處受壓。
● 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內。
● 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