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一個人的朝聖的結果 展開

一個人的朝聖

英國蕾秋·喬伊斯創作長篇小說

《一個人的朝聖》是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2年。

作品講述了主人公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幹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隔閡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國的鄉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最後,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

這是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內容簡介


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幹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隔閡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國的鄉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最後,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
這是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作品目錄


1. 哈羅德與信
2. 哈羅德、加油站女孩與信仰的問題
3. 莫琳與電話
4. 哈羅德與客店旅人
5. 哈羅德、酒保與沒有孩子的女人
6. 莫琳與謊言
7. 哈羅德、遠足的男人與喜歡簡奧斯丁的女人
8. 哈羅德與銀髮紳士
9. 莫琳與戴維
10. 哈羅德與提示
11. 莫琳與臨時醫生
12. 哈羅德與騎自行車的母親
13. 哈羅德與醫生
14. 莫琳與雷克斯
15. 哈羅德與全新的開始
16. 哈羅德、外科醫生與著名演員
17. 莫琳與花園
18. 哈羅德與決定
19. 哈羅德與旅程
20. 莫琳與公關代表
21. 哈羅德與跟隨者
22. 哈羅德與朝聖者們
23. 莫琳與哈羅德
24. 哈羅德與里奇
25. 哈羅德與狗
26. 哈羅德與咖啡店
27. 哈羅德與另一封信
28. 莫琳與來訪者
29. 哈羅德與奎妮
30. 莫琳與哈羅德
31. 奎妮與禮物
32. 哈羅德、莫琳與奎妮 

創作背景


據作者在訪談中提到,自己父親患病是該書靈感的一部分。而該書中的很多人物都是作者自己見過的,很多只是一面之緣。作者利用已知的東西,開始創造編排。該書中的很多描寫都來源於作者和作者丈夫的親身經歷,然後作者加以改編。

人物介紹


哈羅德
哈羅德是一位原本默默無聞、生活平淡無奇的65歲的退休老人,但某個早晨突然接到的一封信改變了他最後的人生。在信中,他得知一位老友罹患癌症生命垂危,震驚之餘,在寫好回信去寄信的途中,他突然起意要步行去看她,彷彿這樣可以拯救她的生命。最終,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完成了這個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不可思議的朝聖之旅。旅途中他不斷回顧自己的整個人生:童年時母親離家出走,受盡旁人的冷眼和嘲笑,父親自甘墮落,無數“阿姨”來到家裡,16歲被父親趕出家門,婚後自己的兒子抑鬱自殺,從此和自己的妻子形同陌路,父親徹底瘋癲,母親則彷彿永遠消失……這些痛苦的經歷彷彿一場場噩夢,時刻出現在他的腦海里,讓他痛苦不已、難以解脫。
莫琳
哈羅德的妻子,當得知哈羅德出走的消息時,莫琳顯得有點猝不及防,對她而言,哈羅德曾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當兒子戴維自殺后,哈羅德則成為了可以忽略不計甚至相互抵觸的一部分。但當這個與自己日漸疏離的人突然從身邊消失,她感到了震驚、不解、憤怒乃至害怕,但卻又茫然無措:“就這樣一個人坐著,坐了許久。直到夜幕降臨。”於是,她只能遵循哈羅德信中的囑咐:等他回家。而這種等待,並無期待的色彩,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恐懼和無奈。因此,當哈羅德以其孱弱之軀橫跨了整個英格蘭時,莫琳的心靈之旅也橫跨了她的大半個人生。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一個人的朝聖》以一個退休老人的出走為切入點,探討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再成長的可能性”。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年過花甲的退休工人,無升遷無朋友,與妻子的感情日漸疏淡,長期生活在失去愛子的陰影中。妻子莫琳,因兒子的自殺而無法解開心結,她將失去愛子的痛苦轉化為對丈夫的怨恨。兩位老人都面臨著難以解脫的精神困境,隨著年歲漸長而自我封閉和壓抑。然而,友人奎妮的一封信給予了他們各自審視自我的契機,在行走和等待的過程中回溯過往,勇敢面對成長中的缺憾,從而回歸內心,走向最真實的自我。

藝術特色

小說《一個人的朝聖》中,作者打破了傳統英雄冒險的單線性敘述,轉而用一種雙線平行、時空交錯的手法來展示現實人生的全貌。一條線是小說慣用的單向流動時間線,帶動敘述主人公的生存狀態,他的鬼使神差的上路、他的種種經歷、他的身體和精神焦慮等等;於此相平行且同時發生的,卻是一種逆時間而流動的隨主人公一路的思想、追憶、反思、精神咀嚼的倒敘性質的過往生活倒敘線。
在平行的雙線敘事結構當中,一線如水,自高向低載著主人公一路跋涉,是一條“逃逸線”(法國哲學家德勒茲強調的概念):它完全脫離質量線,由破裂到斷裂,主體則在難以控制的流變多樣中成為碎片,這是我們的解放之線,只有在這條線里我們才會感覺到自由,感覺到人生,但也是最危險之線,因為它們最真實。它的自始至終的出現,表明主人公用肉體焦慮對抗精神壓抑的靈魂訴求;另一線如緩緩打開的捲軸,將主人公的內心皺褶以不連貫的方式一一打開。如此一來,在這樣的敘事結構中,一條線如細水長流,一條線則支離破碎,兩條平行線式的敘事結構在時間上的并行,打破了單線敘事的狹窄和單調,豐富了作品的表達層次。這兩條平行線的敘事結構,營造了敘事空間上兩山對峙的藝術效果。
在小說中,主人公在路上的這條倒敘線(即回憶線)的呈現方式是敘述情節的碎片化出現。由此帶來的敘述張力,使得整部小說的閱讀體驗出現了幾何增長而非簡單疊加的藝術效果和巨大的想象空間。在西利斯·米勒看來,“‘敘述’這一概念暗含判斷、闡釋、複雜的時間性和重複等因素”。在小說中,這些碎片化的情節不是無序的、漫無目的地出現在小說當中,這些情節是哈羅德前半生這張生命拼圖的一個個組成部分,每一個碎片都是獨立的,有些甚至是含混的,作者用一種微妙的內在聯繫把它們綴在一起,這個內在聯繫就是時間。自然,拼圖中最關鍵的那一兩片,要被作者以貌似漫不經心,實則煞費苦心的安排,放在小說的末尾。當讀者親手完成了這些拼圖,了解的事實的來龍去脈與碎片化的情節安排中自己可能的誤讀,他們會訝異於作者在平淡無奇的日常敘事中對於生活的主觀思考、對於謀篇布局的步步為營。
《一個人的朝聖》中,幾乎每個碎片式的空間都是主人公追憶和眷戀的鏡像:“只有呼嘯而過的車子軋過地上落葉的沙沙聲不時打破這片寧靜。這聲音幾乎讓他以為自己又回到了海邊。”在向著南布倫特進發的路上,孤獨中車子碾過落葉那似潮汐涌動的聲音,讓他想起走向大海深處的兒子,任他撕心裂肺呼號千次卻不再回頭;嗅到路邊的香花,田野里野風四起,引他以閃回的方式憶起與妻子自駕出去兜風,妻子在自家花園的勞作,以及在風中一去不返的母親的種種……在這類追憶性敘述當中,敘事背景往往是各色路人鮮少出現,哈羅德一人置身曠野或荒地之時,空間的開闊性和延展性帶來主人公內心傷痕的徐徐再現,作者將視角伸向主人公靈魂最深處:失怙的童年、惡貫滿盈的老闆、失去兒子的悲愴和死水一潭的生活……所有發生了的悲劇,在廣闊的天地之間第一次被放大、咀嚼、回味直至升華。這裡,空間碎片化的呈現是緩慢的,對於回憶,無論是美的、醜惡的、欣喜的、哀傷的,真正的直面和解剖使得人的靈魂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哈里士多德所謂的“凈化”和“發散”。

作品影響


《一個人的朝聖》名列2012年英國最暢銷新人小說、2013年歐洲首席暢銷小說、2013年春季英國最具影響力“理查與茱蒂”讀書俱樂部書單第一名。該小說入圍2012年布克文學獎。

出版信息


書名ISBN譯者出版社出版時間
一個人的朝聖9787550213524黃妙瑜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9-1

作者簡介


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1962年出生於倫敦。英國暢銷書作家、BBC資深劇作家。2007年,獲 Tinniswood
一個人的朝聖作者
一個人的朝聖作者
最佳廣播劇獎。2012年,出版小說《一個人的朝聖》,入圍當年布克文學獎及英聯邦書獎。喬伊斯也憑此書獲得當年英國圖書獎“年度作家”,並在2014年入圍“英國年度作家”短名單。之後,喬伊斯相繼出版《時間停止的那一天》(2013),“一個人的朝聖”系列之《一個人的朝聖2:奎妮的情歌》(2014),《奇迹唱片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