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廣場舞

百姓廣場舞

百姓廣場舞蹈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藝術史學家考證,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是舞蹈,而且廣場舞又是舞之母。廣場舞蹈源於社會生活,產生在人民群眾之中,群眾是廣場舞的創作者和表演者。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民群眾不僅創造了廣場舞蹈,而且發展了廣場舞蹈,使這一民間藝術之花深深紮根於廣大群眾的社會生活之中,代代傳承,世代相沿,久盛不衰。

舞蹈起源


舞蹈是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形式。舞蹈早在人類語言還未產生以前,人類就利用舞蹈來交流感情,慶祝勝利。利用舞蹈形式來傳教勞動方式及圖騰信仰,巫術宗教祭禮活動和表現自身情感思想內在衝突的需要。就當今在我 國的少數民族中還有不少民族沿用至今。如:在湖北的土家族至今還用舞蹈形式講述著他們的過去和歷史。廣場舞蹈歷史悠久。

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廣場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作為廣場文化重要表現形式的廣場藝術,更呈方興未艾之勢。而廣場舞的功能和表演區域發生重大變化。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 來,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民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政府在縣以上城市建立了許多文化廣場。百姓廣場舞蹈悄然發生的大變化,百姓廣場舞從鄉村走進城市,成為城市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如今的廣場舞蹈活躍在祖國大地的各個角落,成為城市生活的亮點和風景線。同時給予了百姓廣場舞新的內容。由於百姓廣場舞蹈藝術的特殊性,在娛樂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健身作用,使廣場舞成為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城市舞蹈。在全國各地從早到晚,都能看到廣場舞的影子。當代百姓廣場舞融入現代舞蹈意識、行為和形式,從而形成具有現代廣場舞蹈的風格。隨著人們主體意識,參與意識的增加和廣場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百姓廣場舞正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成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內容。與此同時,百姓廣場舞在沿著繼承、創新、發展的健康軌道向前邁進的同時,又以嶄新的姿態為21世紀人們的美好生活而發揮著其它藝術形式所無法替代的積極作用。如今的百姓廣場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肯定,在各大城市的各大廣場,都會有跳百姓廣場舞的人們,其中不乏有年輕人。這表示全民健身時代的來臨,大家都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而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互動也為廣場舞增加了許多的樂趣。如今,隨著百姓廣場舞的普及,及大家對廣場舞的熱愛,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廣場舞的學習中來,廣場舞比賽也隨之而來。

主要特徵


魯迅曾經說過,美的享受的特殊性,即在直接性。失去了“直接性”,必然影響損害“美的享受”。廣場舞蹈不是在劇場表演,劇場表演舞台幕布把觀眾和演員隔離開來;分為舞台表演區和觀眾欣賞區,使觀眾和演員分開。而廣場舞蹈是在觀眾當中表演,演員至少有三個面對著觀眾直接表演,演員和觀眾能直接交流。舞台和觀眾是一體的,觀眾和演員打成一片,融為一體,使觀眾有一種特殊的感受。這是百姓廣場舞的第一個特徵。由於廣場舞蹈表演形式的特殊性,表演現場三面或四面都是觀眾,表演舞台和觀眾是整體的,表演現場人頭攢動火暴熱鬧。這就使得大多數廣場舞蹈的表演內容一定是熱情歡快的,用舞蹈術語講就是“情緒舞”。這種表演形式決定廣場舞蹈不可能表現悲悲切切的內容或非常有意境的作品。這是因為廣場舞蹈的特殊表演環境來決定的。所以說內容簡潔歡快是廣場舞蹈的第二個特徵。百姓廣場舞蹈是群眾參與性很強的表演藝術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體舞出現,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場面紅火熱鬧。百姓廣場舞蹈一定是在廣場上表演,表演場地一般都比較寬闊,表演人數不能太少。所以廣場舞蹈一般都是以集體舞的形式來表現的。在寬闊的場地中表演大多都不用單人舞、雙人舞、三人舞的形式來表演。所以集體舞是廣場的第三個特徵。百姓廣場舞蹈是在廣場上表演的藝術形式,同時廣場舞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靈活性.時間可長可短,完全體現主客觀的意願和需要。廣場這個表演環境不可能有很好的布景舞美來體現很複雜的表現內容。所以廣場舞蹈無論是在表現內容上,舞蹈結構上都不能搞得過於複雜,只能*飽滿的情緒和隊形的變化來博得觀眾的喜愛。所以因陋就簡是百姓廣場舞蹈的第四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