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與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主幹課程


服裝設計、服裝色彩、服裝材料、服裝結構、成衣紙樣與工藝、服裝CAD、服裝生產與管理、服裝工業制板、服裝市場營銷、服裝史、美學、服裝工效學。
核心知識領域:本專業核心知識領域涵蓋藝術(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工藝、服裝生產與管理、服裝材料與工效、服裝市場營銷和服裝人文科學等知識領域。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服裝美術基礎(128學時)、服裝設計基礎(112學時)、時裝畫技法與效果圖(64學時)、服裝立體構成(64學時)、服裝CAD/CAM(160學時)、服裝材料學(48學時)、工業樣板設計(176學時)、服裝工藝與生產管理(32學時)、服裝營銷學(32學時)、服裝史(32學時)。
示例二:服裝設計基礎(64學時)、時裝畫技法與效果圖(100學時)、服裝立體構成(176學時)、服裝CAD/CAM(32學時)、服裝材料學(64學時)、服裝結構設計(216學時)、工業樣板設計(64學時)、針織服裝設計與生產工藝(32學時)、服裝工藝與生產管理(32學時)、服裝營銷學(32學時)、服裝史(24學時)。
示例三:服裝美術基礎(92學時)、服裝設計學和服裝設計原理(94學時)、時裝畫技法與效果圖(88學時)、服裝立體構成(72學時)、服裝CAD/CAM(52學時)、服裝材料學(48學時)、服裝結構設計(34學時)、工業樣板設計(52學時)、針織服裝設計與生產工藝(32學時)、服裝工藝與生產管理(32學時)、服裝營銷學(32學時)、服裝工效學(50學時)、服裝史(32學時)、服裝紙樣與工藝(104學時)。

發展前景


我國的服裝產業在3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積累了深厚的生產功底、技術力量以及大量的運作資本,同時也擁有全球先進的技術裝備,全國範圍的消費群體也形成了一個完備的體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服裝總產量增長53倍,國內消費額增長54倍,出口創匯額增長163倍。“中國製造”已是高品質代名詞,消費的品牌化日益明顯。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者對物質文化的需求日趨增加,對服裝的消費需求更是如此,在後金融危機時期,服裝企業為應對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紛紛轉型進行以價值創新為核心的品牌發展,服裝產業正處在從“紡織服裝大國”向“紡織服裝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服裝行業的“洗牌”在促使服裝產業結構升級的同時,高層次的現場技術、管理人員相對缺乏成為廣大服裝企業新的人才需求增長點。可以看出,高層次的現場工程師已成為各大服裝企業需求熱點。

開設院校


北京:北京服裝學院
天津: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美術學院天津科技大學
上海:復旦大學 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重慶:西南大學 重慶師範大學 四川美術學院
河北:河北科技大學
河南:鄭州輕工業大學 中原工學院 河南工程學院
山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青島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齊魯工業大學 德州學院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安徽:安徽工程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江蘇:南京藝術學院 蘇州大學 江南大學 南通大學 鹽城工學院
浙江:浙江理工大學 溫州大學 浙江科技學院 嘉興學院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
湖北:武漢紡織大學 湖北理工學院
湖南:長沙理工大學 湖南工程學院
廣東:惠州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 廣州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廣州美術學院 深圳大學 五邑大學中山大學
廣西:廣西科技大學
四川:四川師範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
陝西:陝西科技大學 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美術學院
吉林:東北師範大學 長春工業大學 東北電力大學 長春工程學院 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
遼寧:遼東學院 瀋陽農業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大連工業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工業大學
福建:福建師範大學 閩江學院 泉州師範學院 閩南理工學院
江西:江西服裝學院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服裝設計與工程領域的知識和能力,適應服裝學科與材料、信息、管理、營銷貿易、人文藝術等學科融合發展的趨勢,具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並在服裝設計與工程領域某一方面具有專長,能在服裝企業、服裝行業協會、政府相關部門或其他相關機構等從事產品策劃和設計、工藝技術、生產和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和商貿及行業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服裝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服裝設計方法和成衣結構工藝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服裝開發、設計、生產管理和營銷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知識技能


1.掌握服裝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具有較紮實的人文學科和工程技術基礎知識,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和較強的審美能力;
3.掌握服裝款式、結構、工藝設計方法和成衣化生產工藝技術,具有較強的藝工結合特色;
4.具有獨立完成服裝設計構思、效果圖、基礎紙樣和推板及確定加工工藝與成衣製作的基本能力,並能較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服裝輔助設計;
5.掌握主要服裝材料的結構性能和特點,具有對服裝材料的選擇、鑒別和初步開發的能力;
6.具有服裝生產管理、市場預測和市場營銷的基本能力。

主幹學科


藝術學、紡織科學與工程。

實踐教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素描實習、縫製工藝實習、成衣工藝實習、服裝市場調研、創作實踐、計算機上機實習、畢業設計及論文等,一般安排不少於30周。

相近專業


服裝設計、成衣生產、工藝管理、質量檢驗、品牌策劃、商品企劃、服裝銷售、零售管理、國際貿易、服裝設計與工程、設計學、藝術設計、紡織工程。

服裝設計過程


(一)藝術構思與藝術表達的統一體
設計師一般先有一個構思和設想,然後收集資料,確定設計方案。其方案主要內容包括:服裝整體風格、主題、造型、色彩、面料、服飾品的配套設計等。同時對內結構設計、尺寸確定以及具體的裁剪縫製和加工工藝等等也要進行周密嚴謹的考慮,以確保最終完成的作品能夠充分體現最初的設計意圖。服裝設計的構思是一種十分活躍的思維活動,構思通常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醞釀而逐漸形成,也可能由某一方面的觸發激起靈感而突然產生。自然界的花草蟲魚、高山流水、歷史古迹、文藝領域的繪畫雕塑,舞蹈音樂以及民族風情等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可給設計者以無窮的靈感來源。新的材質不斷湧現,不斷豐富著設計師的表現風格。大千世界為服裝設計構思提供了無限寬廣的素材,設計師可以從過去、現在到將來的各個方面挖掘題材。在構思過程中設計者可通過勾勒服裝草圖藉以表達思維過程,通過修改補充,在考慮較成熟后,再繪製出詳細的服裝設計圖。
(二)服裝設計圖的繪製
繪製服裝效果圖是表達設計構思的重要手段,因此服裝設計者需要有良好的美術基礎,通過各種繪畫手法來體現人體的著裝效果。服裝效果圖被看作是衡量服裝設計師創作能力、設計水平和藝術修養的重要標誌,越來越多地引起設計者的普遍關注和重視。
服裝設計中的繪畫形成有兩種:一類是服裝畫,屬於商業性繪畫,用於廣告宣傳,強調繪畫技巧,突出整體的藝術氣氛與視覺效果。另一類是服裝效果圖用於表達服裝藝術構思和工藝構思的效果與要求。服裝效果圖強調設計的新意,注重服裝的著裝具體形態以及細節描寫,便於在製作中準確把握,以保證成衣在藝術和工藝上都能完美地體現設計意圖。

就業方向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的就業情況非常好。但是缺乏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並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所以剛畢業的學生不要眼高手低,需要經過工作經驗的積累從而擔當起重任。
(1)在國內外品牌企業從事成衣款式與版型設計、服裝數字化技術開發與應用、品牌策劃與商品企劃、零售管理與國際貿易、市場營銷與管理、生產線組織與工藝管理、質量控制與成品檢驗、功能防護服裝研究與開發等工作。
(2)在政府管理部門或外資機構從事相關研發工作。
(3)在高等院校從事相關教學與研發工作
熱門就業城市:
廣東、福建、江蘇、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