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學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學
歷史不會忘記,從2002年7月喬遷新址,到今天已晉陞為廣東省一級學校的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學,在這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大中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銳意改革,不斷創新,從校園文化建設。
到“規範+自主”的培養目標的構建;從“五個二”工程的實施,到“三全”德育模式的形成;從教師民主化管理,到走上“院校合作”之路;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與方法的研究到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形成……大中走過了一段輝煌的學校發展歷史。儘管人們對一中的改革有著這樣那樣的不同認識,但是,無論是在大石,在番禺,甚至在廣州的同行當中,大中以及大中的領導人馮珊校長,都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之一。大中從一個農村中學發展成為一個富有辦學特色的省一級學校,從一個側面向人們展示了大中教育改革的成就,反映了一中教育文化、教育理念的獨到之處。大中的英語特色教育,引起許多有志於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仁人志士的思考。
敢為天下先的大中人,率先走上“院校合作”之路、與廣東教育學院教科所合作,成為大石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學校全面開展了教育科研工作,其內容涵蓋了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學科研、學生活動等多個方面,其目的在於謀求學校科學化管理模式,全面有效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堅持以德育為先、以教學為中心,以“院校合作”為契機,在廣東教育學院教科所專家組的指導下,全面實施“五個二”工程,推動學校整體發展。實施兩年來,學校出現了從未有過的良性發展勢頭,在2003年4月被評為“番禺區一級學校”以後,同年11月又被評為“廣州市一級學校”,實現一年跨兩大步的佳績,2004年12月又順利通過廣東省一級學校的評估。升中會考連續6年超區平均水平:2003年中考,學校平均分高於番禺區平均分26分;2004年,超區平均分13分,有兩個學生考取番禺區單科狀元;2005年超區平均分12分,考取700分以上同學有6人,其中揭英昊726分、張黛玲724分,分別為大石鎮第一、第二名,升上市以上重點高中294人,佔47.3%,入讀國家示範高中151人,佔24.3%,英語特色班中考英語平均分達130分(滿分為150分),而畢業班的英語平均分也超番禺區平均成績,英語教育在該校已初顯特色,2005-2007年,連續三年榮獲番禺區初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教育教學質量躋身番禺區前列。
曾經滄海難為水,流金瀉銀歲月情。面對環境幽雅、設施一流的新校區;面對40個標準課室、實驗樓、綜合樓和行政大樓、體育館、游泳池、400米8跑道環形標準運動場、教師人手一台電腦;面對連續三年會考平均分都超區12分以上的好成績;面對一項項在大中人看來曾經是那樣高不可攀的榮譽和獎勵。大中人感慨萬千:敢問路在何方?是“穿新鞋,走舊路”呢,還是“穿新鞋,走新路”?
風華秋實,碩果累累。學校近三年的教育教學水平均有很大提高。學校先後被評為番禺區文明單位、文明學校、番禺區綠色學校、番禺區實驗室管理示範單位、廣州市中學教育技術裝備管理先進單位。在中國教育學會“十五”科研課題“中小學素質教育操作策略研究”的中期總結會上,學校被評為“廣東省教育科研示範校”及實驗課題成果一等獎。學校團總支連續幾年榮獲“區先進團總支”稱號。2003年,學校語文科組獲“廣州市優秀科組”稱號。學校被接納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五”科研課題“中小學素質教育操作策略研究”課題實驗學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成績斐然,獲國際級將獎項10人次、國家級99人次、省市級295人次、區級535人次、鎮級308人次。出版教學論文集、《大中教研》、《德馨天地》、《桃李園》及一批校本教材,每個年級有《級報》。教師所撰寫的論文、教學反思、敘事案例,所製作的課件,在參加各級種類的評選中,獲獎數量多,質量高。其中獲國家級獎項38人次、省級11人次、市級6人次。大石中學以良好的辦學成績贏得了教育界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讚譽。
在廣東教育學院教科所的專家們指導下,學校確定了大石中學三年發展規劃:實施素質教育,創辦學校特色是大中的辦學思路,建設成為區、市、省一級學校是大中的辦學目標,形成基礎紮實、特色鮮明的“農村現代化示範學校”是大中的辦學方向。於是,大中人開始了它漫長而又短暫的三年探索之路。
大中的今天,是全體教師與深入第一線的教育科研人員長期努力的結果。蘊藏著他們極大的教育改革和科學研究的熱情,人們從中也可看到大中人為之付出的辛勤勞動和汗水,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終於取得了今天的好成績。這是大中教育工作者刻苦學習理論、紮根教學實踐、辛勤耕耘結出的碩果。當然,學校開展的教育科研還處於探索階段,但敢為天下先的大中人將不停地探索未來的發展之路,以站在中國教育改革的前沿。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崗西路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