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風濕熱
急性風濕熱
急性風濕熱是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結締組織非化膿性炎症性疾病,較少見。發病率為0.15‰~0.82‰,兒童多見,發病高峰年齡為5~15歲,成年人多在約30歲發病。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引起免疫性炎症反應,導致心肌、心臟瓣膜、關節、皮膚等組織發生炎症反應。在癥狀出現前的1~3周,常有咽喉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的前驅癥狀,或患猩紅熱,可出現發熱、咽痛、頜下淋巴結腫大、咳嗽、多汗、乏力、食慾缺乏、胸膜炎等。各個組織受損后出現相應的癥狀,可表現為心率加快、呼吸困難、心前區疼痛等心臟受損表現,關節的紅、腫、熱、痛,皮膚的環形紅斑、結節等表現。治療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清除鏈球菌感染,對症處理相關合併症和併發症。大多數患者積極治療后2~3月內可痊癒,預后較好。未及時治療可導致心臟瓣膜病,極少數患者出現掌指關節移位和半脫位等併發症。
● 風濕免疫科
● A組溶血性鏈球菌與人體的心肌、心臟瓣膜、關節等組織存在交叉抗原,當機體發生免疫反應消除該細菌時,因為“識別”錯誤,導致正常組織也受到免疫細胞的攻擊。
● 也可因免疫複合物在組織中的沉積,導致免疫性損傷。
● 發病前1~3周可有咽喉炎、扁桃炎等鏈球菌感染的上呼吸道癥狀。受損組織主要包括心臟、關節、皮膚。
● 心臟受損可表現為心率加快、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等。
● 關節主要為膝、踝、肘等大關節受累,對稱性的多個關節出現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等。
● 皮膚受損主要表現為軀幹及四肢近端的環形紅斑,以及頭皮、脊柱兩旁、膝、踝關節附近出現的皮下無痛性圓形結節。
● 部分患者可出現突然發作的、不規則、急速短促的肢體不自主樣舞蹈動作,稱作舞蹈症。
● 以下檢查可明確鏈球菌感染以及相應組織受累的表現。
● 實驗室檢查可提示風濕處於活動期。
● 血常規檢查
● ● 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並有核左移現象,也可見輕度貧血。
● 血沉檢查
● ● 血沉增快
● C反應蛋白
● ● CRP的升高較血沉增快出現早。
● 血清免疫學檢查
● ● 主要是檢測血清中的補體,其檢查結果,可以幫助醫生確診疾病。
● 溶血性鏈球菌培養
● ● 鏈球菌感染最直接的證據是在咽部培養出A組R溶血性鏈球菌,
● 抗鏈球菌抗體滴度
● ● 抗鏈球菌抗體滴度升高也是新近鏈球菌感染的可靠指標。
● 胸部X線
● ● 胸部X線可表現為正常或有心影增大。
● 超聲心動圖
● ● 可發現患者心臟增大,心瓣膜水腫和增厚、閉鎖不全或狹窄,以及心包積液。
● 心臟受累可出現心電圖異常。
●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做出診斷。
● 心臟炎、多發性關節炎、舞蹈症、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為最主要的診斷標準。
● 鏈球菌感染最直接的證據是在咽部培養出A組R溶血性鏈球菌。
● 抗鏈球菌抗體滴度升高也是新近鏈球菌感染的可靠指標,鏈球菌感染后約兩周左右,大多數風濕熱患者滴度升高大於500U,4~6周時達高峰,8~10周后逐漸恢復正常。
● 血常規檢查有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並有核左移現象,也可見輕度貧血。血沉增快,CRP的升高較血沉增快出現早。補體C3、C4在風濕熱臨床癥狀出現第二天即有變化,故對風濕活動性有診斷上的意義。
● 需要和表現為紅、腫、熱、痛的關節炎鑒別,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等。
● 需要和其他心臟炎症性疾病相鑒別,均可表現為呼吸困難、心前區疼痛等,包括病毒性心肌炎、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 如有類似表現應該及時就醫,醫生通過相關檢查做出診斷。
● 治療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清除鏈球菌感染,對症處理相關併發症。
● 鏈球菌的清除首選青霉素,過敏者選用紅黴素。
● 單純關節受累者,首選解熱鎮痛抗炎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 已發生心臟炎者,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如潑尼松等。
● 舞蹈症患者,避免刺激,適量使用鎮靜劑,如地西泮、巴比妥類等。
● 較為嚴重的損害主要是心臟瓣膜功能的受損,少數患者可出現掌指關節移位和半脫位。
● 經積極治療后,70%的患者在2~3月內恢復。
● 主要以預防A組鏈球菌的感染為主,可通過以下方式:
● 改善居住環境。
● 加強營養,增強體質。
● 接種有效的鏈球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