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一中學
廣東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中學創辦於1929年。是省重點中學、省一級學校、省電化教育試驗學校、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田徑)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國家級示範高中,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惠州市第一中學是“文革”后原惠陽地區唯一的省重點中學,前身是惠州聯合中學。惠州市一中的聯合中學又是由解放前的惠陽縣立第一中學、私立持平中學、私立梌山中學和私立文明中學,於1949年10月合併而成的。解放后,學校名字又幾經更改,先後稱惠陽縣立第一中學、惠陽第一中學、惠陽第一初級中學和惠州中學,1965年至現今,稱惠州市第一中學。
截至2011年9月9日,學校校園總面積為40943平方米,建築面積有16022平方米。學校吸納社會資金1.5億元人民幣建設新校區。分為南湖校區(初中部)和東江學府新校區(高中部)兩個校區。
截至2015年11月,學校高中部有7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950多人;初中部5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310多人。
惠州一中高中部
1938年,日軍侵犯惠州,學校被迫遷至惠東多祝,因日軍侵犯多祝,學校遷至惠東安墩辦學一年多,再遷回多祝。直至惠州解放,復在惠城原址設分教處。梌山中學在惠東辦學。
1940年底,因校舍遭日軍炸毀,學校面臨著停辦的危險。學校遷至豐湖書院,惠陽縣立第一中學始得復校。
1942年秋,命名為持平中學。
1945年春,惠州第四次淪陷,惠陽縣立第一中學后在博羅縣觀音閣招秋季高中一班、初中兩班。同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才回惠州復校。但豐湖書院已被廣東省立粵秀中學遷用,學院衙舊址又殘破不堪,於是選定府城曾經作過惠陽縣女子簡易師範校舍的秀水湖舊協台衙門(現市林業局宿舍大院)為校址,10月學校遷址府城秀水湖原女師校舍,複課。
1946年秋,在惠州西湖元妙觀設校,直至解放。學校設有高、初中各三個班,規模不大,卻是完全中學,校長是原國民黨國大代表羅偉疆先生。
1947年秋,惠陽縣立第一中學全校已辦有高中3個班、初中10個班,學生總人數達639人。
1949年10月,惠州解放,學校獲得新生。惠州軍管會派出幹部陳文光接收學校,把惠陽縣立第一中學、私立持平中學、私立梌山中學和私立文明中學合併為惠州聯合中學。校本部設在原持平中學舊址,原縣一中校址作分教處。
1954年,學校建立了黨支部,加強了黨對學校的直接領導。
1956年,學校開始辦高中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1960年,惠州市一中被定為縣的重點中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惠州市一中作為地、市的“先行點”,成了重災區。
1968年,學校的教學秩序逐步得到恢復。
1978年,學校的教學秩序迅速恢復正常。8月,惠州市一中被定為廣東省的重點中學。
1992年,學校定為廣東省體育傳統(田徑)學校,1994年被評為廣東省首批一級學校,1998年被評為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學校。
2004年,學校被定為廣東省新課程樣本學校。9月1日,學校分為南湖校區(初中部)和東江學府新校區(高中部)兩個校區。同年,東江學府新校區(高中部)建成並投入使用。
2007年,通過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和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終期評估。
2009年,學校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同年,惠州一中分金山湖高中校區和南湖初中校區。
初中部校園環境
學校有一座800平方米的大禮堂和四幢課室大樓,一幢2500平方米的科學實驗大樓和一幢800平方米的圖書館大樓。學校圖書館有藏書2萬多冊,有價值20多萬元的教學儀器設備,文體器材和各種教具也比較齊全。
南湖校區(初中部)
截至2012年12月17日,校園內有校園網,裝配了電腦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生物標本室、多功能電教室、語音室等教學硬體設施。
金山湖校區(高中部)
截至2009年7月21日,校園分為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教學區,教學樓、實驗樓、資訊樓、藝術樓、辦公樓寬敞明亮,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高大典雅;運動區,體育館、游泳館、各種球類運動場、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齊全現代;生活區,食堂、宿舍寬大潔凈;此外,校內有1000兆主幹校園網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惠州一中高中校區成為一座現代化、數字化、生態型、人文式的讀書園區。為打造現代化、數字化、生態型、人文式的校區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校區地圖:
截至2015年11月17日,學校高中部現有 75 個教學班,在校學生 3950多人。初中部 5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 3310多人。
截至2015年11月17日,全校教職工506人,其中任課教師462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193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 241人。正高級教師2人,在職特級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南粵優秀教師9人,惠州市首席教師 60人。
• 高考成果
學校榮譽牌匾
1994年,高璀旭以單科871分獲全省物理科第一名。
1995年,高考總分800分以上達9人。
1996年,劉鋒以單科889分獲全省歷史科第一名。
在2006年高考中,藝術體育類考生全部考入本科,其中有1人考入清華大學,2人考入中央美術學院。
在2007年高考中,黃月園等三位同學術科、文化科雙雙考取中央美術學院。黃容生同學以697分名列全省55萬考生中總分第一名,獲全省高考理科狀元。易芬琳等4人(次)分別進入全省文科、理科總分前10名。
在2008年高考中,學校學生總分660分以上8人次,居全省第三名。黃俊亮同學數學149分,獲全省高考數學狀元;李倩茹英語成績全省第二名;黃俊亮等8位同學高分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年,學校有兩項課題分別獲得省一、二等獎,有四個課題分別獲得市教育科研金、銀獎。10位同學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錄取。
在2009年的高考中,晏宏標同學獲高考地理類全省總分狀元,成為學校第五個省高考狀元。高考總分660分以上達20人,高分段人數居全省名校前列。
從2003年到2012年為止,學校共培養出5位廣東省高考總分狀元,11個全省單科狀元。每年都有幾十個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名牌大學。
2013屆高三,學校獲得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格,龔思琦獲得推薦資格。
2015年高考,重點上線人數780人(其中國際班、港澳台學生27人),本科上線人數1383人,創造應屆正取生上線歷史最好水平。
2001 年至 2017 年高考,共培養出 5 位廣東省總分第一名,14 位全省總分前 10 名,24位廣東省單科第一名。2017 年高考,奪得文科總分前 10 名 2 人、前 20 名 4 人、前 40 名 5 人、前 50名 8 人、前100名 15 人。理科奪得全省總分第 45名。一本過線人數達 903人(其中國際生 21人,港澳台生 7人),正取生重點率達到 83.7﹪,全校重本率 72.1﹪。考入清華 9人。
• 競賽成果
1959年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和以後的幾屆畢業生參加高考,其中有好幾屆的高考成績還超過了當時本地區的省重點中學。學校的文體活動也開展得很活躍。籃球隊、田徑隊、體操隊、游泳隊和文工團參加各種比賽,多次在全國、全省、全區和縣得獎。
1994年,楊志宇獲全國中學物理競賽二等獎,選入國家中學物理奧林匹克集訓隊,庄贏獲1994年澳大利亞主辦的亞大地區中學英語競賽廣東賽區一等獎。
1997年,劉國偉獲全國中學物理競賽全國二等獎、省特等獎。
1998年,單科800分以上25人次,其中英語科有8人獲800分以上,並進入全省前100 名。學科競賽每年都有200多人獲獎。汪靜茹獲1998年澳大利亞主辦的亞大地區中學英語競賽廣東賽區一等獎。龍曦、張楠獲1998年“新世紀杯”中華青少年美術書法攝影大賽金獎。
截至2002年,學科競賽捷報頻傳,共有36位學生獲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一等獎以上獎勵。每年都有近200人獲得市級以上學科競賽的獎勵。
2004年學校學生有9人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五個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一等獎。
2008年有有兩項課題分別獲得省一、二等獎,有四個課題分別獲得市教育科研金、銀獎。
2009年,學校學生獲得國際、國家、省、市各種重要獎勵學科競賽類、小論文評選類、體育運動類、美術書法類、音樂表演類、英語類、語文類等八個方面,26個類別,79個獎項,達220人次。其中,學校"大榕樹合唱團"獲廣東省第九屆'百歌頌中華'歌詠活動"合唱少年組銀獎,田徑隊獲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田徑錦標賽男子200米第一名,機器人社獲全國中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金獎,國際機器人大賽特別獎。
截至2011年9月9日,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以上,高中畢業生升學率保持在95%左右。高三畢業生參加高考,錄取大專以上院校的每年遞增100人左右,不少學生參加全國、全省的學科或體育比賽,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獲全國一、二、三等獎的有17人次,獲全省一、二、三等獎的有28人次。
截至2012年,學校“大榕樹合唱團”應邀與法國里昂童聲合唱團同台演出,“大榕樹民樂團”獲“2012新加坡國際才藝節”器樂少年組金獎,學校的學科競賽取得優異成績,每年都有學生獲省一等獎以上獎勵,共有3名同學獲全國一、二、三等獎,其中1名同學進入國家物理奧賽集訓隊。2012年有7人進入全省總分前100名;名列全省前二位。
• 科研成果
截至2012年,在國家級、省級出版社出版專著63餘部,在核心期刊、省級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百篇。有90多人正在進行12項課題研究。
• 就業成果
從1982年到2013年為止,學校培養了享譽國內外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企業家、流行歌手等眾多優秀人才,如北京清華紫光放大高技術陶瓷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苗赫濯教授,中國軍事科學博物館收藏的書法家秦大我,廣州市美協首任主席的中國畫畫家、版畫家劉侖,香港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流行音樂歌手邱嘉敏等。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
2000年,在優質課評比中,該校張直光老師獲得省特等獎,劉健老師獲得省一等獎;張雲義老師在第三屆全國中學物理教研論文選評中,獲得二等獎;楊自強老師在廣東省中學物理教學論文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張雲義老師在廣東省中學物理教學論文評比中,獲得二等獎;謝碧玉老師在廣東省首屆中小學實驗教學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評選中,獲得三等獎;彭清義在“樹人杯”全國教育教學論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2008年,該校黃怡婧老師、劉月娥老師在廣東省聚集課堂教學比賽中分別榮獲一等獎、三等獎。
學校榮譽 | |
---|---|
1959年,學校被評為全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先進單位 | 市高考成績進步獎和特別獎 |
1985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學校“活躍的中學生活先進學校”的光榮稱號 | 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
1987年,省團委和省學聯授予學校“實踐活動紅旗單位”的稱號 | 省中學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學校 |
1988年,全省完全中學分類檢查,省教育廳發給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化教學改革成績顯著”的證書 | 全國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先進集體 |
1992年被評為省體育傳統(田徑)學校 | 省五四紅旗團委 |
1994年被評為省首批一級學校 | 省美麗校園 |
1998年被評定為廣東省新課程樣本學校 | 省綠色校園 |
2007年6月被評為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佼 | 惠州市十佳文明學校 |
2007年6月被評為廣東節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 廣東省新課程樣本學校 |
2009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 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
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籃球)學校 | 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
廣東省全國教育統一考試定點考場 | 廣東省文明單位 |
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 | 廣東省先進職工之家 |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 惠州市模範集體 |
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 廣東省綠色學校 |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國防生生源基地 | 廣東省模範職工之家 |
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 廣東省一級學校 |
學校文化學校標識·校訓礪志、善學、創新
·校歌
2012年,惠州一中的校歌為《理想從這裡起飛》,李冠理、丘金貝作詞,畢踐新、黃澤順作曲。
惠州市第一中學新校歌《理想從這裡起飛》 | ||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歌譜 |
滔滔東江,在我心中流淌。 清清南湖,在我夢中蕩漾。大榕樹下,我可愛的校園。新苗茁壯,桃李芬芳。尊師,愛生,團結,進取,優良校風,代代相傳。惠州一中,惠州一中,肩負著時代的希望。今天為理想奮鬥,明天為祖國添彩增光。 | 滔滔東江,在我心中流淌。 清清南湖,在我夢中蕩漾。 大榕樹下,我成長的搖籃。 春風化雨,百花爭艷。 勤奮,博學,嚴謹,靈活 優良學風,處處發揚。 惠州一中,惠州一中,肩負著時代的希望。 今天為理想奮鬥,明天為祖國添彩增光。 | 理想從這裡飛起-惠州市第一中學新校歌 |
·校風尊師愛生、團結進取·學風勤奮、博學、嚴謹、靈活·教風善教、善導、求實、求新社團活動學校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涵,以提高課堂效率、減輕課業負擔、加強社團活動、增加鍛煉時間為實施平台,師生互動,多向對話,在張揚個性中主動發展。截至2012年12月17日,學校有50多個學生社團,諸如跆拳道隊、攝影繪畫社、動漫社、文學社、書法社、報社、樂隊、歌唱團、手工社、動漫社、義工團、志願者協會等,此外,各學科還有各類興趣小組,以及培優班,等等。涵蓋了科技、藝術、人文、體育、公益等多個領域,為完善學生人格和素養起到了良好作用。
師生風采
學校每年都組織各類學生活動,如一年一度的校運會、藝術節、現代詩歌朗誦賽、古詩詞朗誦賽、英語角、“校園十大歌手”評選、“學校形象大使”評選、“關於經典閱讀與時尚閱讀師生對話”、英語課組國際部組織的國際夏令營等。
學校設有“李元經獎學金”、“香港旭日集團品行優秀獎學金”、“大洋集團獎教獎學金”和“陳正義扶貧助教助學金”四種獎教獎學基金,獎勵善教勤學的師生,幫助貧困的學生完成學業。
高中部校園環境
學校有兩個校區:南湖校區(初中部)和東江學府校區(高中部)。
南湖校區佔地60000多平方米。校園內有古榕、綠樹、亭台、花園、地理園、生物園等。
東江學府校區(金山湖高中校區)位於惠城區金山湖附近。佔地約20萬平方米(校區佔地約300畝),總建築面積76000平方米。校園內有地理園、生物園、山頂涼亭、宿舍花園等。校園寬敞、幽雅,綠化率達86%。
學校領導 |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備註 |
---|---|---|
練偉平 | 1984年- | 校長 、黨委書記 |
張雲義 | 暫無信息 | 副校長 |
任翠蓮 | 2004年11月- | 副校長 |
龔天宋 | 2007年- | 副校長 |
田海平 | 2005年1月 | 黨委副書記 |
吳仁禮 | 暫無信息 | 副校長 |
陳晶華 | 2011年5月- | 副校長 |
劉俊華 | 1997年- | 副校長兼初中部校長 |
彭清義 | 1991年7月- | 黨委副書記 |
學校秉承 “礪志、善學、創新”的校訓,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形成“尊師愛生、團結進取”的校風、“善教、善導、求實、求新”的教風和“勤奮、博學、嚴謹、靈活”的學風。學校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治校方針,確立了走擴張和高品質的發展道路,提出了“提供優質教育服務,培育優質學生進入優質大學”的立校理念。
在惠州聯合中學中,當推惠陽縣立第一中學歷史最長。學校創建於1929年1月,同年11月21日,經省教育廳批准立案。此後便確定是日為學校建校紀念日(惠州市一中建校歷史即從此時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