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波

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

邵建波,男,號清風,筆名公平,劍波。浙江瑞安人。全國知名社會活動家、慈善家,全國愛心形象大使,被譽為“活雷鋒”。

現徠任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高級研究員。

大事件

2002

任志願者形象大使,獲愛心大使稱號

2002年共青團江蘇省委聘請邵建波擔任“志願者形象大使”,授予他“愛心大使”榮譽的稱號。

2002

獲希望工程突出奉獻獎

2002年南京市希望工程辦公室給他頒發了希望工程突出奉獻獎。

2006

獲中國時代十大卓越人物稱號

2006年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等單位聯合授予邵建波“第四屆中國時代十大卓越人物”稱號。

2006

獲愛心形象大使等榮譽稱號

2006年中華全國工商聯信息中心、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等20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中華愛國英才報效祖國系統工程”組委會,授予他“愛心形象大使”和“中華傑出公益慈善人物”榮譽稱號。

2007

獲青春創業風雲人物”稱號

2007年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共青團江蘇省委授予他“青春創業風雲人物”榮譽稱號。

2007

成為世界和諧使者

2007年被世界華人聯合會等機構命名為“世界和諧使者”。

2009

評為中國三農先鋒

2009年cctv年度三農人物推介組委會評為“中國三農先鋒”。

2010

獲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突出貢獻獎

2010年第二十二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上獲“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突出貢獻獎”。

2011

設立邵建波慈善基金

2011年在南京市慈善總會設立“邵建波慈善基金”。

2013-02

獲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

2013年2月被北京市朝陽區慈善協會授予2012年度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

2017

任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

2017年被聘為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高級研究員。

2018-03

被評為優秀政協委員

2018年3月德州2018年度優秀政協委員。

2019-10

當選阿里巴巴正能量合伙人

2019年10月當選阿里巴巴“正能量合伙人”。

當選阿里巴巴正能量合伙人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現任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高級研究員。
德州市工商聯執委、陵城區工商聯副主席邵建波
德州市工商聯執委、陵城區工商聯副主席邵建波
現任德州市工商聯執委、陵城區工商聯副主席。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頒獎機構
2002年先進個人南京市民政局
2002年愛心大使共青團江蘇省委
2002年希望工程突出奉獻獎南京市希望工程辦公室
2002年十大傑出青年南京市鼓樓區
2002年文明大使浙江省瑞安市精神文明指導委員會
2002年青年文明標兵浙江省瑞安市青聯
2006年第四屆中國時代十大卓越人物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
2006年中華傑出公益慈善人物中華全國工商聯信息中心、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
2007年青春創業風雲人物江蘇省委宣傳部,共青團江蘇省委
2007年世界和諧使者世界華人聯合會
2009年中國三農先鋒cctv年度三農人物推介組委會
2010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突出貢獻獎
2012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愛心使者”
2013年身邊雷鋒---最美北京人首都文明辦
2013年11月江蘇慈善獎

社會活動


任職經歷

著名社會活動家,慈善家,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中醫藥文化產業分會執行會長,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高級研究員,國際註冊光伏發電高級工程師,全國擁軍模範、全國愛心形象大使,被譽為“活雷鋒”,現為南京市機關作風建設監督員第二組組長,南京金陵商會會長,江蘇省浙江商會高級顧問,江蘇省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成員,德州市政協委員,南京市商務系統政風行風監督員,中國浙商協會會長。中國科學與藝術研究院院長,國際浙商聯合會會長,《國際美術》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中華藝術家》雜誌社總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敦煌創作中心顧問,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名譽會長,南京東方工程學院名譽院長,南京河海大學東方文理高等學院客座教授,南京中山書畫院名譽院長,鶴壁市科技創新研究院名譽院長,鶴壁市發明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日報特刊部人物版藝術版主編。

公益活動

邵建波30年如一日,慷慨解囊,幫助革命老區抗戰老兵,公安英烈,退伍軍人和現役軍屬、下崗職工、殘疾人、困難學生等有困難的群體。在30年裡,他共捐款捐物數千萬元,先後幫助2000多人走出了生活的困境,把愛心奉獻給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人們稱他為“慈善狂人”。邵建波行善低調,經常做完好事不留姓名,只留下一小面五星紅旗,人稱“旗幟哥”。
20首捐賑災
邵建波
邵建波
2008年05月12日下午2點多,江蘇省紅十字會接到了一個特殊的捐贈電話――南京人邵建波撥打省紅會捐贈熱線,主動提出要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全國紅十字會的相關人士介紹說,邵建波是全國第一個向災區捐助的人。
2008年06月11日江蘇省紅十字會向汶川地震后全國捐贈第一人邵建波頒發了一份特殊的榮譽證書。這也是全省唯一一份落款日期是“5月12日”的證書。
有人質疑:“他是不是全國捐贈第一人啊?”
邵建波向記者回憶說,他正在給四川的一位老師打電話,所以第一時間知道那邊發生了較大的地震。雖然當時他並不知道震情會那麼大,但他聞知地震發生的消息后,第一反應就是――有了向災區捐贈一批急需物資的想法。他一邊給江蘇省紅十字會打去電話、表示要向災區捐贈物資,一邊要手下的員工去單位隔壁的超市採購物資。
“我當時個人拿出56700元,買了200袋大米、200箱礦泉水、200箱速食麵以及500件衣物等物資。就連拖鞋、手電筒這些災后需要的小物品,都一併購買了。”邵建波回憶說,當晚8時,這些物資就由省紅十字會運往成都,並被送往四川災區。
這份榮譽證書其實也證實了“第一”的說法,江蘇省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部長李玉寧告訴記者說,該紅會頒發的其他所有證書的日期都是從5月13日開始的。

人物評價


邵建波把青春年華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融進了慈善事業,“積德行善”,這個盡人皆知的佛家語彙,成了他言行的真實寫照。南京的一位領導說,邵建波的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精神、他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已成為市民學習的典範,也正是我們倡導的新時期市民精神的體現。
邵建波出生中醫世家,爺爺邵崇第與曾祖父邵步街在溫州一帶治療“溫病”小有名氣。邵建波樂善好施的品質得益於父輩言傳身教,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會長邵建波沖在一線,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帶動企業家在全國範圍內捐款捐物,獲得大家的認可和點贊。

人物事迹


“解放軍救我,我要回報社會”
記者在邵建波開辦的南京市皇后大道服飾廣場,見到了這位豪爽的慈善老總。他正在和由他捐助的重慶市兩個小孩的老師通電話,詢問那邊災后的情況。
邵建波給省紅十字會打完電話,下午3點多,就帶著員工,去單位隔壁的超市,拿出56700元,買了200袋大米、200箱礦泉水、200箱速食麵以及500件衣物等,就連拖鞋、電筒這些物品,邵建波都想到併購買了。當晚8時,這些物資已由省紅十字會運上列車,下午到達成都,並將被送往四川災區。
記者問他為什麼要捐助他人?邵建波說:“我是南京人,祖籍在浙江省瑞安市。在我6歲時的一天,我去買冰棍,一輛大卡車從坡子上沖了下來,我還在望呆,這時一個解放軍戰士快速跑過來將我拽到一邊,卡車就從我剛剛待的地方沖了過去,那個解放軍戰士只是提醒我下次過馬路要小心就匆匆地走了。長大后,我怎麼也找不到那個解放軍戰士了,我就打算通過熱心助人來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慈善榜上永遠都排不上號”
邵建波有著浙江人天生的經商天賦。1980年,15歲的他把父親工作往來信函上的郵票揭下來去“倒賣”,成為學生老闆。隨後,他又賣鋼材供應券,還做過廢品加工銷售等工作。
養虎皮鸚鵡,拿到夫子廟去賣,讓邵建波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還倒過猴票,到深圳炒過股票、回南京又炒過房地產。這為他積累了早期財富。
用邵建波的話來說,他發財,只是經商的步子領先了其他人一步。
“與那些一次就捐助上千萬的老闆相比,我在慈善榜上永遠都排不上號。”邵建波說,“好多老闆都是‘發家’后,才開始做慈善的。但我是在事業發展的同時,就實實在在地在做慈善了,而且一做就是這麼多年。”
“我帶出了許多百萬富翁”
那麼,邵建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扶助弱勢群體的?19歲還在上學的時候,他就靠自己賺來的錢,給一位無臂的學生提供學費,此後一直助他完成學業並走上工作崗位。
隨後的24年裡,邵建波慷慨解囊,捐款捐物570萬餘元,先後幫助2000多人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邵建波真正有了一定知名度,還是始自2001年底至2002年初。不少受其捐助的貧困者或見義勇為者,都因得到了他的幫助而轉變命運。有殘疾女在他的幫扶下辦起家政公司,有盲人靠他的資助得以無虞度日,有失學女童由他交了學費而重返校園,有下崗職工在他的幫扶下創業發家。
“我帶出了許多百萬富翁。”邵建波很有成就感地說,他捐助的2000多位生活困難的人中,已走出了87個百萬富翁,4個千萬富翁和1個億萬富翁。而這些富翁給國家創造了更多的財富。這意味著,他做的慈善可能比那些動輒捐上千萬的慈善行為,更有意義。
2年趕走十多個“困難者”
慈善讓邵建波獲得了來自各方的讚譽――南京“愛心大使”稱號、“先進個人”稱號、“慈善老總”稱號……
全國各地尋求慈善幫助的信件如雪片般飛向他手中。邵建波每信必看,看過感覺對方確實困難的,就在信封上批示捐款數額,由妻子給對方匯款。
不加調查只憑直覺判斷,總有出錯的時候。很多假冒者也寄來了信,不但有稱自己生活困難而要錢的,就連孩子學琴,房子裝修,家裡裝空調等,都跟邵建波要錢。
類似事件以不同版本上演。2006年7月起,邵建波在南京創辦了皇后大道服飾廣場,成立之初在媒體上發布了消息,表示願拿出十間商鋪免一年租金提供給10名下崗職工與殘疾人士,並有專人指導店鋪貨物的採購、營銷創業等。
許多“困難者”成功進場,但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廣場里定的上班時間是早10點到晚7點,不少免費進來的人,都是12點多才到,來了就坐下來打麻將,打到4點鐘就回家。鋪子里也不進貨,也不想辦法搞經營!最多的時候,樓上擺了4桌麻將。”
還有的人向邵建波借了5000元,說是進貨。“我一看根本沒進新貨。一問,竟是拿去買彩票了。他嫌賣衣服賺錢太慢,就想著中大獎!”
“為了不影響其他人做生意,我這2年已經趕走了十多個這樣的人。”邵建波說。
“我成了個‘不忠不孝’的人”
邵建波由於遭遇全國各地形形色色的索捐者,影響了工作生活,無奈之下邵選擇了到處躲避。然而躲避的結果卻並不理想――2007年5月8日上午,有10餘名索捐者找不到他,竟找到了他的家裡,向他正在家養病的69歲母親黃愛華討說法。他們把求助的失落與對邵建波的不滿發泄到了老人身上,老人被氣得當場吐血昏迷,被送往醫院急救,但最終去世。
母親過世,邵建波講自己是“不孝”。而被人說“慈善家做慈善,連自己的母親都保護不了,中國的慈善家不能做啊。”這樣的閑話,邵建波覺得這又是“不忠”。
那些他帶出來的不少百萬富翁,此前會跟著邵建波一起做慈善,但自從邵母出事後,再沒有人跟著他做慈善了。而家人也不再支持他做慈善。
邵建波痛苦地思索后,也給自己定下了“硬杠杠”:今後將一如既往地做慈善,但只捐實物,不捐錢。
“授之予漁”竟遇“無理”關卡
“授之予魚,不如授之予漁。”邵建波非常清楚,他個人的力量有限,他需要找到一種更具規模、更有效率的助殘方案。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著在第18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為需要幫助的退伍軍人和軍嫂、下崗職工、殘疾人等送上一份大禮――網上開店。此舉有望一次性解決100多名殘疾人的就業問題。
在皇后大道服飾廣場2樓,記者見到,邵建波籌建的網路會所裝修得已經差不多了。但是這個網路會所和隔壁的職工網上開店培訓中心卻關著大門。
“我每天要虧2000多元。”邵建波有些痛苦地說,南京市文化局相關處室以“中小學周邊200米以內不得開設網吧”為由,拒絕為他的網路會所下發“網吧證”。而就在服飾廣場隔壁幾十米外的一家網吧,在其之後向文化部門申請,已經開門營業。
徠記者現場發現,皇后大道服飾廣場周邊200米只有一家大專學校,根本沒有所謂的中小學。
在邵建波一以貫之的助殘道路上,他的理念富有幾分理想主義色彩。他總說如果把錢一給了事,那麼事情就會簡單許多。但是我們要做的是讓殘疾人在精神上徹底站立起來,讓他們明白肉體上的殘缺不是隔絕於這個社會的理由。
中華慈善總會會長范寶俊評價說:“邵建波同志不但自己能幾十年如一日投身到慈善事業中,而且能帶動更多的企業家來做慈善,這種精神值得更多的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