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四都鎮的結果 展開

四都鎮

福建省長汀縣轄鎮

四都鎮地處長汀縣境西南,距縣城38公里,東接濯田鎮,南接紅山鄉,西鄰江西省境,北接古城鎮。是閩贛兩省邊沿山區結合部,省道洋萬線貫穿境內。全鎮土地總面積329.4平方公里,轄18個村民委員會,113個自然村。海拔270—771米,無霜期247—338天,年平均溫度18℃,年平均降雨量1304—1974毫米,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是一個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山區鄉鎮。

四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紅軍入閩第一站,全鎮共有18個革命基點村,佔全縣的一半,在冊烈士有432人。1934年12月,陸定一夫人唐義貞烈士在紅都村被捕遭殺害。原福建省-萬永誠在古寮湖歸龍山作戰時英勇犧牲。

2019年,全鎮區域面積340.3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13個自然村4471戶。

歷史沿革


概況

四都鎮位於長汀縣西南部,距縣城38千米。轄18個行政村。陂下水庫、坪埔電站設境內。
分類代碼地區
350821109201同仁村
202樓子壩村
203溪口村
204榮坑村
205上蕉村
206漁溪村
207新華村
208紅都村
209坪埔村
210紅僚村
211上湖村
212琉璃村
213下坪村
214羊古嶺村
215圭田村
216湯屋村
217小金村
218謝坊村

沿革

1949年為第十一區,1956年改四都區,1958年設國慶、紅樓2公社,1960年合併更名四都公社,1984年改四都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329.4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同仁、紅都、上蕉、漁溪、羊牯嶺、圭田、坪埔、新華、湯屋、紅寮、上湖、小金、琉璃、下坪、謝坊、溪口、榮坑、樓子壩18個村委會。

自然資源


境內有鎢礦、錫礦、稀土礦、高嶺土、硅石、優質花崗岩等礦山資源及豐富的水利資源。探明的花崗岩儲量1億立方米,瓷土儲量3000萬噸,伊利石儲量200萬噸。陂下水庫發電站、高峰電站、坪埔電廠3家電站、廠總裝機容量7750千瓦,年發電3300萬度。2002—2004年投資2587萬餘元建小型水電站9座,裝機容量近5000千瓦,建成石裝機總容量達到1.3億千瓦。1998—2004年間按照“食、住、行、游、購、娛”旅遊六要素標準,投資500餘萬元規劃建設歸龍山,飛龍湖旅遊景區,歸龍山於1999年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列為國家生態公益林,2004年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

人口民族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13865
7077
6788
家庭戶戶數3229
家庭戶總人口(總)13398
家庭戶男6709
家庭戶女6689
0-14歲(總)4409
0-14歲男2335
0-14歲女2074
15-64歲(總)8571
15-64歲男4373
15-64歲女4198
65歲及以上(總)885
65歲及以上男369
65歲及以上女51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960
2019年,行政區域面積3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170人。
2021年,長汀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四都鎮常住人口為6215人。

社會


基礎設施

四都鎮
四都鎮
1997年投資200多萬鋪設同仁至上蕉8公里拍油路面。1999—2000年投資150餘萬元,開通修復上湖、紅寮、琉璃、樓子壩、榮坑五個村的通水工程。

林業發展

四都為長汀縣重點林區,林地面積34.6萬畝,人均20餘畝,林木蓄積量110萬立方米,毛竹林5.6萬畝。四都鎮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綜合考慮,重視封山育林、絕對造林,建立羊古嶺1.5萬畝農田水源涵養林,紅都村8000餘畝農田水源涵養林,陂下、高峰、坪埔電站庫區4萬餘畝水土保持林,規模種植2.85萬畝居民後山生態林。採取國營租賃、股份聯營、個體承包等形式廣籌資金,對低產林進行改造採伐和跡地更新,共營造人工林10萬餘畝。

旅遊


四都鎮景
四都鎮景
四都鎮地勢起伏,山川秀麗,景色宜人,境內的歸龍山為長汀名山,海拔1036米,屹立於長汀、江西瑞金、會昌之間,宋朝臨汀郡副守郭祥正有詩云:“神仙之府名歸龍,千層翠玉擎寒空”。山頂建有寺廟,供奉羅公祖師神像,在明清時便香火鼎盛,至今不衰。四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當年紅軍入閩第一站,省蘇、省軍區曾設在琉璃村,全鎮有17個革命基點村。佔全縣革命基點村總數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