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積性皮炎

淤積性皮炎

淤積性皮炎是以下肢色素沉著斑、濕疹樣皮損、潰瘍為特點的皮膚疾病,又稱靜脈曲張性濕疹。多見於下肢靜脈高壓患者,特別是已發生下肢靜脈曲張者。發病主要與微血管病變和慢性炎症有關。典型皮損表現為小腿脛前及兩踝附近色素沉著斑,濕疹樣皮損(如水皰、滲液、糜爛,結痂,乾燥、脫屑、苔蘚樣變)及潰瘍。治療淤積性皮炎需要積極治療引起靜脈高壓的原發疾病促進靜脈迴流,控制皮損及感染。必要時手術治療靜脈曲張,消除病因。淤積性皮炎的主要危害是下肢出現色素沉著斑、濕疹樣皮損及潰瘍,影響美觀及日常生活。及時、規範治療可以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淤積性皮炎發病主要與微血管病變和慢性炎症有關。多見於下肢靜脈高壓患者,特別是已發生下肢靜脈曲張者。
● 長期站立者、重體力勞動工作者或多次妊娠婦女更易發生靜脈曲張及淤積性皮炎。

癥狀


● 淤積性皮炎的典型皮損表現為小腿脛前及兩踝附近色素沉著斑、濕疹樣皮損、潰瘍。
● 開始表現為小腿下1/3輕度水腫,休息后可消退,站立或長時間行走後再次出現。
● 小腿脛前及兩踝附近出現暗褐色色素沉著斑(含鐵血黃素沉積)。
● 可繼發急性或慢性濕疹樣皮損如水皰、滲液、糜爛及結痂、乾燥、脫屑、苔蘚樣變等。
● 病程較長者,內踝等皮膚較薄處可因外傷或感染而形成不易癒合的潰瘍。

檢查


● 診斷淤積性皮炎需要做的檢查主要是體格檢查。皮膚損害的部位及形態特點是醫生診斷淤積性皮炎的重要依據。

診斷


● 診斷淤積性皮炎主要依靠病史及典型臨床表現。
● 患者長期行走或站立,小腿存在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
● 出現小腿脛前及兩踝附近色素沉著斑、濕疹樣皮損(如水皰、滲液、糜爛,結痂,乾燥、脫屑、苔蘚樣變)及潰瘍等典型皮膚損害表現。

鑒別診斷


● 濕疹樣皮損需與接觸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及進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區別;潰瘍則需與各種可引起小腿潰瘍的疾病區別。
● 如果出現小腿、踝部色素沉著斑,濕疹樣皮損,潰瘍等皮膚損害,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以便得到明確的診斷,儘早進行規範化的治療。

治療


● 淤積性皮炎的主要治療包括一般治療及藥物治療:

一般治療

● 患者應卧床休息並抬高患肢,可以使用彈力繃帶等幫助和促進靜脈迴流。避免熱水燙洗和搔抓局部,注意防止外傷。

藥物治療

● 局部用藥
● ● 對於濕疹樣皮損,與濕疹的治療方法類似,主要是外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此外還會根據皮損的分期,選擇其他適合的外用藥物及劑型。
● ● 有潰瘍形成時可用生理鹽水清洗后外用抗感染藥物。
● 全身用藥
● ● 潰瘍面有膿性分泌物時(尤其是出現蜂窩織炎時),應全身使用抗生素。

手術治療

● 對上述治療無效或反覆發作者,可行曲張靜脈根治術,消除病因。

危害


● 淤積性皮炎患者下肢出現色素沉著斑、濕疹樣皮損及潰瘍、疼痛,影響美觀及日常生活。

預后


● 及時、規範的治療可以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預防


●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預防靜脈曲張。
● 積極治理可能引起靜脈高壓的基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