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血管性高血壓
腎血管性高血壓
腎血管性高血壓是腎動脈狹窄所致高血壓。占高血壓人群的1%~5%。主要是由於腎動脈狹窄引起腎臟血流減少,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導致血壓升高,引起腎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有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和纖維肌發育不良。腎血管性高血壓主要癥狀是頭痛、頭暈、心悸、胸悶、視力減退、噁心、嘔吐等高血壓表現。腎血管性高血壓以手術及藥物治療為主。腎血管性高血壓可以合併或引起多種併發症,如出血、瀰漫性滲血、血栓形成、心腎衰竭等。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規範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 腎內科、心血管內科或內科
● 腎血管性高血壓主要是由於腎動脈狹窄引起,常見的危險因素如下:
● 動脈粥樣硬化。
● 纖維肌發育不良。
● 多發性大動脈炎。
● 腎血管性高血壓主要癥狀是頭痛、頭暈、心悸、胸悶、視力減退、噁心、嘔吐等高血壓表現。
● 頑固性高血壓、反覆發作的高血壓、惡性高血壓或以前穩定的高血壓突然惡化。
● 30歲以前或55歲以後發現的高血壓,特別是無高血壓家族史,常規降壓藥物效果不佳。
● 收縮壓高於200mmHg和/或舒張壓高於120mmHg約佔60%,以舒張壓增高幅度較大為特點。
● 不明原因的腎衰竭。
● 伴有周圍血管病變。
● 高血壓視網膜病變。
● 慢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腫。
● 確診腎血管性高血壓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超聲、影像學檢查、腎動態顯像。
● 外周血漿腎素活性測定:是首選的篩選試驗之一,對確定異常高腎素分泌有重要意義。
● 卡托普利試驗:是診斷腎血管性高血壓的敏感試驗,但不能確定是單側還是雙側。
● 彩色多普勒超聲是用於篩查腎動脈狹窄的無創性檢查方法,特別適用於有腎功能損害或腎動脈狹窄行介入及手術治療前後的對照及追蹤觀察。
● 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較好地顯示腎動脈的狹窄程度,對腎動脈近端損害診斷較理想,還可用於腎功能不全的診斷。
● CT血管成像技術:是診斷腎血管性高血壓最好的方法之一,創傷小、併發症少、操作簡單,可用於腎血管性高血壓的篩選和診斷。
● 腎動脈血管造影:是目前診斷腎動脈狹窄的金標準,為介入或手術治療提供可靠的診斷。
● 可較安全、靈敏地反映腎動脈狹窄的間接信息,敏感度和特異度較高。
● 醫生診斷腎血管性高血壓,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及實驗室、超聲、影像學檢查。
● 反覆發作的高血壓、心絞痛、肺水腫、蛋白尿是診斷腎血管性高血壓的重要依據。
● 查體腰腹部可聽到血管雜音;實驗室檢查顯示血漿腎素活性絕對值增高、卡托普利試驗陽性;超聲和影像檢查可見狹窄的腎動脈。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降壓效果不佳的血壓升高、腰背部疼痛不適等癥狀,容易與腎血管性高血壓混淆,這些疾病有外傷后腎動狹窄、慢性腎盂腎炎、嗜絡細胞瘤、腎動脈栓塞、腎動脈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原發性高血壓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典型癥狀及實驗室、超聲、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 腎血管性高血壓治療原則是根據狹窄的病因、部位、範圍、程度及身體情況選擇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
● 腎血管性高血壓以手術治療為主。
● 常用術式有:腹主動脈-腎動脈搭橋術、球囊導管行經皮腎動脈內成形術、血管內支架成形術、腎動脈內膜剝脫術及介入性治療等。
● 若無法實施手術或患側腎臟已無功能者,可做患腎切除術。
● 藥物治療目的是控制高血壓,預防腎功能惡化。
● 鈣拮抗劑:是治療腎血管性高血壓安全、有效的首選藥物。
● ACEI和ARB類藥物:應用其他藥物無效時,能有效地控制血壓,防止併發症。
● β受體阻滯劑:多用於聯合治療。
● 利尿劑:單側狹窄不宜使用利尿劑,雙側腎動脈狹窄可用利尿劑降低血壓。
● 其他藥物治療:如降血脂、控制血糖、抗血小板、抗氧化治療等。
● 頑固或反覆發作的高血壓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
● 常規降壓效果不佳,容易引起患者不良情緒。
● 腎血管性高血壓可以合併或引起多種併發症,如出血、瀰漫性滲血、血栓形成、心腎衰竭等,危及生命。
● 腎血管性高血壓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年齡、發病原因、是否有併發症、治療方法、基礎身體狀況等。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 預防的關鍵是要大力預防和積極治療引起腎血管性高血壓的原發病,如多發性大動脈炎、動脈粥樣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