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海陽鎮的結果 展開

海陽鎮

安徽省休寧縣海陽鎮

海陽鎮是中國第一狀元縣、中國有機茶之鄉、中國鄉村旅遊福地——黃山市休寧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黃山腳下新安江畔,風景優美,資源豐富。鎮域面積132平方公里,轄4個社區17個行政村,總人口6.89萬人。自東漢建安十三年建縣,海陽為城關,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歷來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賈之多、文風之盛而蜚聲海內外。

鎮情概況


安徽省休寧縣海陽鎮是中國第一狀元縣,是黃山市休寧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鎮地處黃山腳下新安江畔,風景優美,資源豐富。鎮域面積132平方公里,轄4個社區17個行政村,歷來以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賈之多、文風之盛而蜚聲海內外。
該鎮距黃山風景區48 公里,距黃山機場 20 公里,屯景公路、皖贛鐵路橫穿鎮北,四通八達的縣鄉公路溝通了縣城與各鄉鎮的聯繫。

歷史沿革


早在東漢建安十三年 (208) ,該鎮西北部的鳳凰山即為縣治駐地;258一280年休寧縣稱海陽縣,宋時築城,歷史上又叫海陽城;從唐天寶九年 (750) 開始,海陽鎮一直是縣治所在地。 1939年設鎮,遂以舊縣名命名。

自然景觀


該鎮地勢開闊,沃野千頃,自然景色絢麗多姿,松蘿山、玉幾山群群競秀,橫江水、夾溪河綠水環抱,舊時頗負盛名的“海陽八景”,該鎮即占其四。獨特的自然景觀為海陽鎮增添了魅力,而悠長的文化積澱則又給古鎮蒙上一層儒雅的方巾。古城牆、護城河陳跡仍在,休陽故址、鐘鼓樓古風猶存;城西老街粉牆幽型如迷宮,兩側店鋪鱗次櫛比恍若隔世;夾溪河上三橋橫跨如“三虹卧波”,古塔古橋古水井令人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景象


該鎮背倚松蘿山、鳳凰山、白鶴山、玉幾山,眾山環繞,夾溪水、橫江水穿繞而過。夾溪橋橫跨夾溪水上,橋西北有鳳山,西有鳳湖,古有"夜柳有湖傳彩鳳,夾溪如花卧長虹"的詩句。城東南隅白鶴山腰,兩小山之間一汛清泉,用紅砂石砌成方形井圈,水清味甘。清人汪紫滄有詩讚曰:"雪魄暗翻涼入夢,冰滿瓮貯清如空/號稱城中第一泉,仍保存完好。海陽一直為休寧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代文學家程敏政、出版家胡正言、醫學家汪昂,近代著名徽商汪寬也、程敦裕等均出生於此。城內徽派古建築眾多,西街早在明末就是商業中心,後來絕大部分店面仍保留徽派古建築特色。縣前街鐘鼓樓原為讀樓,後為休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展概況


海陽鎮是中國休閑養生之都——休寧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域面積132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人口6萬餘人。
歷史文化精品區——自東漢建安十三年建縣,海陽即為城關。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溪頭村三槐堂,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古村落3個,古民居31個。
鎮域經濟先導區——被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評為“全國重點鎮”,曾榮獲市“動態十佳、綜合十強”鎮、“全市鎮域經濟先進單位”。2013年全鎮財政收入完成1.466億元,連續三年位居全市第二、全縣第一。
美麗鄉村樣板區——有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鹽鋪;有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琅斯;有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石人。
精品旅遊示範區——2010年被評定為“全省優秀旅遊鄉鎮”,分佈有2個不同特色的旅遊景區,分別是中國狀元博物館和黃山大熊貓生態樂園。
茶葉產業集聚區——被命名為省“茶產業集群專業鎮”,擁有有機茶葉精加工和貿易企業44家。先後被認定為“國家級有機茶標準化示範區”、“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全國有機茶科普示範基地”。
宜居宜業首善區——曾先後榮獲“省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稱號。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2718
16496
16222
家庭戶戶數10599
家庭戶總人口(總)31847
家庭戶男15918
家庭戶女15929
0-14歲(總)6441
0-14歲男3242
0-14歲女3199
15-64歲(總)23550
15-64歲男11918
15-64歲女11632
65歲及以上(總)2727
65歲及以上男1336
65歲及以上女139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8491
現人口數量為6.89萬人。

交通運輸


海陽鎮距離黃山市府所在地屯溪17公里,距黃山風景區46公里。距黃山機場、徽杭、合銅黃等高速公路入口僅20分鐘車程,皖贛鐵路、屯黃公路、休婺公路、慈張公路等穿境而過,火車、飛機直通北京、上海等全國大中城市,有著良好的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
海陽鎮-產業發展,海陽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強農穩鎮、重工富鎮、科技興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鎮域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工業主要以化工、機械製造、服裝加工、食品加工為主,三佳誼華、強力化工等鎮屬企業已被列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高科技產品遠銷國內外。以“豬、沼、菜”循壞利用形式的城郊大棚經濟以及以菊花、甘蔗、草霉為主的特色農業在縣城周邊地區具有領頭地位。有機茶生產和加工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年產各類有機茶10000噸,是全國最大的有機茶生產和加工基地。海陽鎮鹽鋪村已被列為黃山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鹽鋪的生態農莊、黃山貢菊、草莓、甘蔗等已初具規模,名聲漸起。海陽鎮2003年海陽鎮被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評為“全國重點鎮”,其後經濟發展勢頭迅猛。2006年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18.5億元,財政收入2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綜合經濟實力比過去有了較大的提高。海陽鎮海陽鎮將繼續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城鎮化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信息化、現代化建設,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努力把海陽建成市場繁榮、人民富裕、環境優美、產業優化、百姓安康的皖浙贛邊區重鎮。

歷史人文


海陽鎮
海陽鎮
海陽四塔海陽四塔:“海陽四塔”是指位於休寧縣城海陽鎮南面的“巽峰、丁峰、富琅、萬峰塔”四塔,現皆為休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巽峰塔:位於休寧縣下汶溪村旁的玉幾山東。建於明隆慶元年(1567年),為樓閣式磚塔,塔形六角七層,全高約35米,每層四個拱門,內有168級螺旋形梯道直通頂層。塔頂有寶葫蘆狀塔剎,唐代風格。塔內有以佛教為題材的壁畫,雖年代久遠,線條仍清晰可辨。丁峰塔,又名停鳳塔。位於休寧縣下汶溪村的玉幾山西,與巽峰塔遙遙相對。建於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為樓閣式磚塔,六角五層,全高約30米。塔為實心體,遼代風格。富琅塔,又名“水口審皋”。位於休寧縣海陽鎮南面富琅村,與巽峰塔隔溪相望。建於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為樓閣式磚塔。八角七層,現存四層,外形完整,殘高約17米。磚砌突伸的重檐,工藝精細。塔磚長1尺,寬5寸,厚3寸,上有“萬曆癸巳寅”或“萬曆癸巳宿”字樣。萬峰塔,位於秀陽鄉汪金橋村太陽塢山頭。明嘉靖年間建造。為六角五層樓閣式磚塔,高20米左右,底層高2.7米,徑上逐層遞減。頂部有塔剎。塔內原有螺旋形梯道通往頂層,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一縣城的同一方向矗立著四座明代古塔,為他處所罕見,這也充分體現了徽州古代的風水文化。海陽鎮夾溪橋:夾溪橋俗稱東夾溪橋。位於縣城西門外。明嘉靖四年(1525)休寧知縣李升舉薦邑人程一募建。建橋之初,民工深挖橋基,曾於第三個橋墩下挖出一塊石碑,石碑上刻有“石砌千秋橋,李候萬古標;夾溪連內翰,西北出翰林”四句詩。嘉靖六年(1527)橋成后,橋正中建亭,以石碑詩意額“千秋”二字,故又名千秋橋。橋為10墩11孔石拱結構,橋墩船形,橋面鋪青石板237塊,長189米,寬6.6米,兩邊石欄高近1米,橋上有亭、廟、坊等,古樸雄偉,是休寧縣最大的一座古石拱橋。明崇禎元年(1628)重修,清代、民國年間曾多次修繕。民國23年(1934)拆除橋上亭、廟、坊等建築物,改為公路橋,成為屯(溪)景(德鎮)公路交通要道。1978年在橋北另建鋼筋水泥公路橋,公路改道后,此橋僅供人行;1990年縣人民政府曾撥款維修,現橋身完好。海陽鎮海陽古巷海陽古城的每一條尋常巷弄,如同休寧身體的血脈。休寧縣城的古巷很多,尤其是烈日酷暑的季節,“穿街”不如“走巷”,街寬且有喧聲亂耳,熱浪滾滾,而古巷窄且有兩側高牆遮陽,時有涼風撲面。就這樣,人們從夏走到秋,從秋走到冬,竟走出了幽趣橫生的滄桑…… “東門牌樓西門店,北門住戶南門田”,是老縣城的總體布局,如今已是面目一新。休寧的老百姓仍把萬寧、玉寧、齊寧、蘿寧四條街稱為東南西北街,而所有巷弄都“藏”在這四條街里。許多巷弄取名都很雅緻,如南街的文昌巷、草堂巷、龍池巷,北街的鶴山巷、池草閣巷,東街的萬秀巷、淳化巷、厚田裡巷,西街的社壇巷、百客廳巷、里仁巷等等。在古巷中溫步,跟老人們談今說古,每條巷弄都有故事,每條巷名都出之有典,就連以姓氏或植物命名的巷弄都是一段歷史,如東青巷、蘇家巷、金家巷、劉家巷、核桃樹巷、柳河巷、桂花樹巷、柿樹園巷。走在這些巷弄間,葉(東青)、蘇、金、劉的後裔均難覓其蹤,而核桃、柳樹、桂花、柿樹也未見其影,給人留下的是一個個懸念……當人們徜徉在清幽而落寞的古巷,看著那斑駁的依附在牆基的苔蘚,不由得又生出思古之幽情來。這古巷裡的都是凝固的歷史遺存,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城鎮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還會出現劉禹錫的《烏衣巷》、戴望舒的《雨巷》等留傳千古的詩情文韻嗎?若干年後,街談巷議、街頭巷尾、萬人空巷之類的成語還會用嗎?有古巷就有老屋,尤其是秋冬時節。枯藤爬滿的老屋顯得更加蒼涼。當你踩著飄蕩的藤葉走進一座老屋,青石門樓的磚雕已經部分損壞,屋樑兩則的雀替和斗拱蛛網密布,嵌著幾何圖形的木製窗欞上布滿灰塵。從門裡走出一位老人告訴你,每年都有很多人來看,看過就走了。接著他曆數這老屋過去幾代主人的興衰,“他們的後代都在外面做大事呢……”古巷是一部部藏書壘成的,老屋是一本本家譜續成的,它們如今像窮困潦倒而又內心豐富的老翁,心靈深處容納著多少曲故?五臟六腑珍藏著幾多歷史?文昌坊是一條不過幾十米的小巷,400多年前,中國版畫藝術的傑出人物胡正言就誕生在這條巷的一幢老屋裡。在西街育才巷口有一家老屋,那是後來在胡天注手上開始有名的胡開文墨店。200多年前,13歲的少年胡天注踏進這家門檻,拜績溪人汪啟茂為師學習制墨。後來便由夥計成為老闆的女婿,繼而成為老闆。出外謀生的少年胡天注走進休寧,而走出休寧的卻是中國墨壇的一代大師,休寧的古街古巷記下了這位“墨痴”之魂。里仁巷出現過一位醫學奇才,他叫汪昂。清初,汪昂對仕宦之途望而卻步,就另闢蹊徑,棄儒從醫懸壺濟世。他在望聞問切的過程中寫成了《醫方集注》三卷,后又將其濃縮成《湯頭歌訣》,成為中醫入門的必備課本……海陽鎮休寧的古巷老屋很多,古巷的掌故,老屋的逸聞,由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代代相傳,已成為經久不衰的街巷文學。當你走進一家老屋的院落,一不小心會踩在明朝的殘碑上,或碰到一隻清代的瓦罐。虎死威不倒,映入眼帘的這些殘存的碎片似乎在告訴人們,古巷老屋雖然沒了昔日的繁華和喧囂,但它們面對現代建築器械鐵齒鋼牙的步步逼近,卻仍以老朽之軀苦苦支撐在街頭巷尾,“泰山石敢當”是舊時家門口或街衢巷口立的小石碑,意喻安定穩固和禁壓不祥,它似乎仍倔強地佑護著流淌在古巷老屋的古風遺韻…… 踏著紅麻石鋪就的路面,走完縣城所有古巷,最後來到西行走42號,這是縣城最長一條街的最後一個門牌,然後由西向東往回走,這條由很多老巷構成的老街,也只能稱為巷了,因為它與南北大街相比,顯得太窄了;與昔日相比,它顯然又過於蕭條,但南北大街上買不到的東西可以在這裡買到。貨郎擔上有針頭線腦頂針箍,壽衣、刻章、剃頭、修鐘錶、打制鐵皮器皿、彈棉花等民間百業仍飄蕩著古老的商業氣息,而這條街上經營的小餛飩、鍋貼餃、豆腐乳、米糕極富特色。你要問這些業主為何不把攤子擺在鬧市街口,他們都說,就擺在眼下這窮街陋巷,東西還不夠賣呢!一副“貨”好不怕巷子深的神態使人封了嘴。含珍藏奇鐘鼓樓:凡來古城海陽的人,都會在導遊陪同下看看鐘鼓樓,因為它是休寧縣城的標誌性建築。至正年間的鐘鼓樓,史稱當時的休寧縣尹唐棣集富戶14人集資重修鐘鼓樓,至正五年(1345)六月破土,次年十一月竣工,其時鐘鼓樓為兩層樓閣建築。明崇禎十四年(1641)毀於火,知縣朱統鈺重建,改為三層樓閣。清順治六年(1649)邑令翁人龍重修,拆去頂層,復改為兩層,下層壘以5米高的石台基,正中砌有拱式圓門洞,以為人行通道,其後側砌有登樓石階,樓前懸有“休寧縣”三字直匾,樓前還引水闢地,池上架一石橋,名“三思橋”,明嘉靖年間知縣宋國華改橋為照壁,作為縣衙屏障。據清道光《休寧縣誌》載,鐘鼓樓自明洪武二年起(1369),歷經兵災火焚,至清康熙十五年(1767),曾先後重建8次。海陽鎮如今,我們看到的鐘鼓樓是經1984年大修、1986年竣工的建築,三分古樸,七分典雅,基本符合元代鐘鼓樓的外貌,為兩層重檐式徽派建築,佔地460平方米,樓寬達18米,高13米,正中辟拱門,台基之上是兩層木製結構迴廊式建築,迴廊四周設有供遊人休息的“飛來椅”。樓的南北全是朱漆木格扇子門窗,東西為山牆,山牆的梁撐和檐口處飾有精緻的花草木雕,樓頂仍保持原來的重檐歇山式,四角飛檐下拴有風鈴,樓內大廳為大方磚地面,迴廊為小青磚鋪地,整座鐘鼓樓氣宇軒昂、古樸典雅。鐘鼓樓還是縣博物館的“藏珍樓”,每逢舉辦文物展覽,參觀者絡繹不絕。在那琳琅滿目的磚木雕中飽覽徽派篆刻的神韻,在刻工精湛的古硯中欣賞新安文化的遺風,還有那些玲瓏剔透的彩繪、青花古瓷溢出雅趣,令人賞心悅目。觀賞者停留時間最長的無疑是那方1915年從萬國博覽會上載譽而歸的萬安羅盤,最使人流連忘返的莫過於那些流芳百世的古代書畫作品,其中休寧籍明代書法家詹景鳳的《千字文》是一幅國內罕見的狂草長卷,長卷縱30厘米、橫1000厘米,全篇字體如筆走龍蛇,似龍飛鳳舞,疏密相間,筆法剛健。而休寧籍清朝乾隆年間吏部尚書汪由敦的小楷《孝經》卻是另一番境界,全文秀麗端莊,一絲不苟,與詹景鳳的狂草相得益彰。此外,樓中珍藏的明清徽派居室傢具和蘊含著鄉土氣息的民俗文物,同樣為研究古徽州民風民俗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佐證……古老的鐘鼓樓在新世紀又有新變化,縣政府已將該樓闢為“狀元博物館”,南北兩側空地將建成“狀元文化廣場”,古樓新姿將會更加吸引越來越多的旅遊者。海陽鎮-海陽八景 海陽八景石刻白岳飛云:白岳,即齊雲山。這裡奇峰幽壑,萬石崢嶸,松藤薜蘿,竹木婆娑,飛泉碧潭,景色秀麗。春秋季節,山上雲煙繚繞。遊人登望仙台俯視山下,那一望無垠的田川,盡被飛雲流煙所淹沒,如幕如障,欲吞欲灶;遙望遠山,峰巒朦朧,時隱時現,若浮若沉,瞬息萬變。古人有詩云:“白云何處來,須臾四充塞。瀰漫亘天關,周匝洪城域。”清人沈烈的詩句更是神形兼備:“白岳鍾靈氣,雲飛未肯閑。爐峰縹緲里,屏嶂卷舒間。帶露穿林濕,隨風觸石還。不因鐘磬響,何方訪仙關?”壽山初旭:壽山即萬歲山,亦稱古城岩,在萬安鎮東。晴日之晨,上壽山之巔東望,大氣磅礴,水闊天空,一輪紅球,冉冉升起,如火映金盤,光芒四射,紅霞燦爛,東方盡赤。少頃,紅日普照大地,晴空萬里,彩雲飛渡。俯視橫江,日影與橋影,隨波光搖曳,別有一番奇觀。清休寧人查錫恆有詩云:“天雞咿喔起雲霄,絕頂曦光接斗杓。赤頁玉盤開紅暈迥,黃金輪涌赤波搖。一峰高向三光拱,萬歲名應百世標。放眼扶桑胸次曠,不辭捫葛上召堯。”松蘿雪霽:縣城北郊松蘿山,山勢高峻,蜿蜓曲折,松蘿漫徑,怪石羅列,松竹成林,極為幽奇清秀。嚴冬大雪之際,“玉屑”紛飛,奇峰披銀裝,松竹掛冰花,分外晶瑩。若晴日,則紅裝素裹,更增妖嬈。明休寧縣城陪郭人、禮部尚書程敏政,當年與友人游松蘿山時曾即景賦詩云:“雙峽中分一徑通,寶坊遙隔片雲東。四時山色涵空翠,萬折泉聲瀉斷虹。清愛竹孫穿凍雪,靜聞松子落香風。登高兩屐吾方健,攜手無因得贊公。”海陽八景石刻鳳湖煙柳:在城西鳳凰山下,白鶴溪與夾源水匯合處,昔有泊名鳳湖,湖邊栽滿了柳樹,春夏佳日,柳絲輕拂,微風送爽,碧波蕩漾,景色醉人。每當晨曦初露,曙光高照,湖面霧氣靄靄,若雲若煙。看那團團新綠,與幾頃波光,相襯相映,更顯得清幽秀雅。明休寧上資人、崇禎十六年進士汪姬生,曾為湖廣黃州府推官,晚年送友人至鳳湖,觸景生情,染翰揮毫,題詩一首云:“春光搖曳斗城西,老眼低回望轉迷。樹底不逢青雀過,湖頭偏聽紫騮嘶。雨垂蔭邊村隱,風起晴畢與寺齊。欲折一枝聊贈別,依依愁緒掛前溪。”練江秋月:也稱老橋雙月。在海陽城南下紋溪一帶。這裡水色清澈澄碧。南岸青山綿延,玉幾山東西兩翼,巽峰、丁峰兩塔峙立,水光山色塔影,渾然一體。汶溪河面開闊,汛期洪峰洶湧,流湍水急。明嘉靖年間,曾先後兩次在這裡修建石拱大橋。每當秋高氣爽,雲淡風輕,漫遊於老橋之間,明月當空,橋底上、下游各現月影。恰似“秋光似練月如水,十里汶溪月澇橋。”如果在上弦或下弦時間,則是“出雲面面擁寒溪,江底初沉月一鉤”,別是一番風光。清人沈烈有詩讚道:“平分秋夜好,冰鑒漾浮沉。影瀉絲絲練,輝流點點金。江天渾一色,水月盪千尋。俯仰清風好,悠然會此心。”落石寒波:又稱落石回波。景點在海陽城西二里許白鶴溪畔。橫江水自黟境經齊雲山麓迤邐西來,夾溪水由北奔騰而下,兩流交匯在縣城西南郊玉幾山西北麓,瀦為深潭,名落石潭。水清影碧,風光秀麗。潭南峭壁矗立。當溪環繞的中間,有巨石一方,若從雲天下墮,名落石台。檯面平整,可坐百人。又有雲頭石,為下流藩蔽。舊有樓宇寺廟,現尚存摩崖鐫字。一為“三山聚秀”;一為“落石回波”。昔時舟棹上下,多在此停泊。“日映樹梢添翠綠,風來水面聽鳴弦,”那雄峙的青山奇石,翠玉碧澄的幽潭,令人陶醉。清代休寧女詩人汪韞玉有詩讚曰:“奇石何年落,登臨亦快哉。三山移欲會,五水匯初來。月色前村雪,松聲大壑雷。悠然諸境外,即是此靈台。”海陽八景夾源春雨:夾源水出自休北,三面繞城,環流如帶。從北郊新塘觀音閣,逆水上行,兩岸高峰對峙,一水中分。山巒林壑,鬱鬱蔥蔥。清明時節,春雨蒙蒙。遠山景物,盡被雲靄籠罩;近處田園村舍,錯落參差。水橋流水,漁舟橫泊,如入“武林桃源”。明崇禎年間休寧籍進士汪姬生,性愛山水,晚年辭官歸里后,不顧老邁乏力,拄杖遊歷其間,曾即景賦詩一首云:“於今何處復桃源?一水千山夾石門。地瘠浪憑茶作產,欲淳時風槿為園。春生氣象回寒谷,雨弄霏微失遠村。躡屐扶筇尋窈窕,杳然雲樹長溪痕。”龍井飛瀑:位於鶴城鄉馮村海拔1629米的六股尖,為新安江源頭第一瀑。瀑布高300餘米,分數層從山頂跌宕而下,似白龍出澗,轟鳴如雷,回蕩幽谷,極為壯觀。瀑下碧波蕩漾,灌木成蔭。宋朝詩人楊萬里有《新安江源頭詩》贊:“金陵江水只咸腥,敢望新安江水清。皺底玻璃還解動,瑩然酃淥卻消醒。泉從山谷無泥氣,玉漱花汀從佩聲。水紀茶經者未識,謫仙句里萬年名。”2000年盛夏,本縣規劃黃山市濱江大道休寧段(第六景區)工程時,該景點被選為新“海陽八景”第八景

經濟社會發展


2008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GDP)完成10個億,比上年增長20%,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4個億元;財政收入完成4400萬元,同比增長40%;農民人均收入達6900元,同比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2.42億元,同比增長31%;招商引資完成9482萬元,同比增長50% 。
一是總投資2000多萬元鹽鋪“山越民俗風情園”首期工程於2008年4月28日正式對外開業,現已接待遊客4萬人次。鹽鋪村的菊花種植面積達1300畝,雖然價格低於去年,但面積增加了500畝。菊花保鮮室、烘培室已建成。
二是全鎮已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設,並且完成了延伸到組的7.8公里道路。
三是石人村改造低產茶園和苗木基地600畝,首村完成了500畝油茶基地建設。
四是“一事一議”工作在試點村的基礎上,已在全鎮全面推開,川湖村路燈亮了,釵坑村農民的飲用水潔凈了,有的村組道路寬暢、硬化了,這些都得利於“一事一議”工作的開展。海陽鎮15個行政村“一事一議”項目,共完成道路硬化工程總長4087米,路基拓寬5000米,村中排污渠清淤200餘米,路燈亮化工程全長5000米,安裝150盞路燈,村民自籌資金226200元,投工投勞2萬多個,財政獎補資金455750元,受益人數10000多人。
五是川湖村無公害蔬菜農民合作社、石人村茶葉合作社相繼掛牌成立,將會進一步加強我縣無公害茶葉、蔬菜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工作,提高茶農、菜農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茶葉蔬菜生產向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方向發展,加快全縣茶葉蔬菜產業化進程。
六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富民增收,全鎮的大棚蔬菜、菊花種植收入達一千多萬元。
七是大力發展養殖業,鼓勵和支持發展規模養殖戶,新增100多戶。全面完成春秋兩季畜禽防病任務,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
八是全鎮新轉移勞動力340人,外出務工和進城打工人數達4074人,占農村人口的20%。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九是林權制度改革參加農戶達5825戶,已勘界面積12.457萬畝,已進入了發證階段,保護了森林資源。
堅持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始終致力於“保障民生、維護民利、落實民權”,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一是規範執行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全年為735戶的1272人,共發放資金1456160元,為農村低保509戶,687人,共發入放資金476140元。二是切實加強民政優撫工作,全面完成因雪災倒塌的29戶房屋重建工作,按時發入農村五保戶的生活補助費。三是認真開展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鎮和各社區建立就業再就業台帳,引導下崗再就業人數達343人,面對金融危機影響,對返鄉農民工實行各村登記,採取組織召開專場招聘會,落實小額貸款,進行技能培訓等方式,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
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同時推進教育、文化、衛生、科技各項事業的共同進步。一是計生工作,堅持黨政領導親自抓,認真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並杜絕計劃外出生,依法徵收社會撫育費,保證全縣一類鄉鎮不退步。二是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各村、社區設立一名綜治助理員,每月定期召開一次例會,了解動態,掌握實情,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共調解糾紛140餘起,調處率100%,結案率達96.7%。三是加強醫療衛生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戶完成93%,達23034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2243人,報銷金額達24.835萬元,進一步規範門診管理和醫療補償。四是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化解教育債務,我鎮二00八年獲得了鄉鎮乒乓球比賽女子第一,男子第二的好成績。積極參與縣開展的大型文化活動,集中開展法律、法規、文化技術培訓共十二次,豐富了城鄉居民的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