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殺油地獄
女殺油地獄
《女殺油地獄》是由五社英雄執導的一部劇情片,樋口可南子、堤真一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大阪油鋪豐島屋的女主人阿吉以前曾在另一家油鋪河內屋工作,德兵衛(井川比佐志 飾)成為他的繼父的故事。
《女殺油地獄》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樋口可南子 | 阿吉 | |
藤谷美和子 | 小菊 | |
堤真一 | 與兵衛 | |
長門裕之 | 市兵衛 |
製作人 | 奧山和由 |
導演 | 五社英雄 |
編劇 | 井手雅人 |
剪輯 | 市田勇 |
情死,也就是為情而死,按我們的話說叫殉情,日語里稱為‘心中’(shinjiu),這個詞是德川時代的產物。現在的字典里有三個意思,1、就是指情死,2、全家一同自殺,3、(是與某事物、組織)同生死、共命運。周作人散文《心中》講,它最初的意思指“衷情”,後來轉為表示心跡的行為,再進一步自然便是以一死表明相愛之忱。西鶴稱之曰“心中死”(Shinjiujini),在近松的戲曲中則心中一語幾乎限於男女二人的情死了。這個風氣一直流傳到現在,心中也就成了情死的代用名詞。筱田正浩有一片既取名為《心中天網島》。日本人的文化中也喜歡閱讀和談論關於情死的話題,更有因情死而出名的地方,以至於成為旅遊景點,甚至慕名而‘死’,並無太大的禁忌。
據佐佐醒雪的《日本情史》說,南北朝(十四世紀)的《吉野拾遺》中記里村主稅家從人與侍女因失了託身之所,走入深山共伏劍而死,六百年前已有其事。“這一對男女相語曰,‘今生既爾不幸,但願得來世永遠相聚,’這就成為元祿式情死的先蹤。自南北朝至足利時代(十五六世紀)是那個‘二世之緣’的思想逐漸分明的時期,到了近世,寬文(1661——72)前後的伊豫地方的俗歌里也這樣的說著了:
‘幽暗的獨木橋,郎若同行就同過去罷,
掉了下去一同漂流著,來世也是在一起。’
“元祿時代(1688——1793)於驕奢華靡之間尚帶著殺伐的蠻風,有重果敢的氣象,又加上二世之緣的思想,自有發生許多悲慘的情死事件之傾向。”
電影中一個藝伎說,如果要殉情,男方要先挑斷腳筋。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大抵情死不成者,多半女死男獨活,是以絕退路。比如李碧華《胭脂扣》里的十三少,也許你要說這是小說電影,假的。好在李敖這個人搜集資料的功夫太大了,關於情死他也做過文章舉過例子,我現拿來一用。《宋稗類鈔》里文天祥講的劉玉川,《類苑》所記的楊孜。你要說這個太遠了。1950年,陳素卿、張白帆十三號水門案。女的上吊后,男的卻脫逃。判決書說張白帆“虛允同逃於前,幫助自殺於後,復異想天開,於遺書中借死者之口吻,對自己百般讚揚,欺世惑眾,情節可惡”。
在古代我們非但不嘲笑情死,反而認為這是唯一的出路,而且日本的宗教認為,死後都能成佛,情死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來世續前緣。
又變成筆記了,完全和電影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