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馱岩

感馱岩

感馱岩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廣西那坡縣城北約500米處的後龍山下,呈天然洞穴,故稱“洞穴遺址”,現存遺址約1200平方米,保存較好的文化堆積約400平方米,2000年7月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感馱岩遺址首次被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末,1997年8月至2000年9月,廣西區文物工作隊和我館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及整理,共挖掘探方十三個,揭露面積380平方米,發現墓葬三座、灰坑一個、用火遺跡多處,完整的陶、石、骨、蚌、鐵器千餘件,依地層迭壓關係及出土遺物的變化,感馱岩遺址的文化遺存可分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文化早期;鐵器時代文化遺存三期。從文化層堆積情況推斷,至少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起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感馱岩遺址的發掘是廣西地區一次重要的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不僅數量多,而且風格獨特牙璋、炭化粟等在廣西史前考古中還是首次發現,牙璋的發現、證明感馱岩遺址與中原地區古代文化有比較密切的聯繫,也為越南北部馮原文化牙璋的來源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線索。感馱岩遺址的發掘填補廣西史前文化空白,為研究華南乃至東南亞地區古代社會面貌及古代文化的互動關係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