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明之
艾明之
艾明之(1925~) 原名黃志坤。作家。廣東英德人。1940年肄業於上海協濟高中。曾任重慶巴蜀中學教師,上海、香港生活書店編輯。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上海第三鋼鐵廠副廠長、上海電影製片編劇、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影協第一至三屆理事、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

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曾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
少年時的他當過報童、飯館的學徒、網球場的揀球小工等,並利用工余時間,去圖書館學習,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文藝作品。1938年終於考取了一所救濟會辦的中學。在校期間,開始了文學創作,他的幾個短篇小說都被一些報刊發表。1944年,他到重慶任中學教員,並發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說《上海24小時》,接著又陸續發表了《幼芽》等數部短篇小說。
抗戰結束后,艾明之回到上海,在生活書店編輯部工作,發表了長篇小說《霧城秋》和短篇小說集《飢餓的時候》。1948年,赴香港生活書店編輯部工作。1949年回到北京。
1949年7月,艾明之以代理副廠長的身份來到上海第三鋼鐵廠,三年的工廠生活為他以後創作工人生活題材的小說、電影劇本提供了素材。
1952年,艾明之調任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擔任編劇,第二年就創作了他的電影文學劇本處女作——《偉大的起點》,這是一部反映鋼鐵工人生活和工作的電影,三年的鋼鐵廠生活,大量的生活素材,使他得心應手,較好地塑造了勇於革新、刻苦學習的鋼鐵工人陸忠奎。《偉大的起點》於1954年獲文化部電影局頒發的電影文學劇本獎。

艾明之
六十年代初,艾明之醞釀並開始創作他的宏偉計劃:以百萬字的長篇小說來描繪1918至1949年的中國工人運動。並於1963年出版了這部《火焰三部曲》的第一部:《火種》。得到了文藝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正當他準備繼續創作時,“文化大革命”開始,創作被迫中斷。
粉碎“四人幫”后,艾明之又開始了創作,先後發表了電影文學劇本《一刻千斤》、《月到中秋分外明》、《小金魚》、《海上生明月》等。這時,他的創作已不僅僅只限於工人題材,有反映失足青年問題的,有以音樂為主線的劇本,題材的多樣,風格的多樣,反映了創作者的高水平,也反映了創作者勇於探索的精神。
艾明之曾任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影協第一至三屆理事。
上海二十四小時(中篇小說)1945,讀書
霧城秋(長篇小說) 1947,新群
飢鋨的時候(短篇小說) 1947,耕耘
列寧(傳)記1949,三聯
馬克思(傳記)1949,三聯
狼窯(長篇小說)1950,上海文化工作社
爐邊風波(獨幕劇)1950,上海文化工作社
競賽(短篇小說集)1951,華東人民
鋼鐵的力量(話劇)1951,上海勞動出版社
不疲倦的鬥爭(長篇小說)1953,人文
偉大的起點(電影劇本)1954,北京藝術出版社
年輕的心(短篇小說)1955,北京通裕文藝出版社
幸福(話劇)1956,作家
汽車在叫喚(短篇小說集)1956,作家
工人的兒子(中篇小說)1956,上海少兒
浮沉(長篇小說)1957,新文藝
護士日記(電影劇本)1957,電影
幸福(電影劇本)1958,電影
巨浪(電影劇本)1958,電影
常青樹(電影劇本)1959,電影
黃浦江故事 (電影劇本) 1959,上海文藝
風流人物數今朝(電影劇本)與費禮文合著,1960,上海文藝
陽光下(短篇小說集)1963,上海文藝
火種(火焰三部曲第1部,長篇小說) 1963,作家
小金魚(電影劇本)1982,電影
海上生明月(電影劇本)1983,電影
燃燒吧,上海(火焰三部曲第2部,長篇小說) 1988,上海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