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守
退守
退守,讀音tuì shǒu,漢語詞語,意思為向後退並採取守勢。出自《漢高祖功臣頌》。
基本解釋:
[retreat and stand on the defensive] 向後退並採取守勢
退守一方
1、後退防守。
2.不謀榮祿,恪守正道。
3.退隱,退居。
4.向後退並採取守勢。
晉·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進謁嘉謀,退守名都。”
《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今日之事,不利進攻,只宜退守。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四回:玄德驅兵殺將過去,紀靈大敗,退守淮陰河口,不敢交戰。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二回:“今操退守陽平關,其勢已孤,先生將以何策退之?”
茅盾 《子夜》七:“在勝負未決定的時候去懸想勝后如何進攻罷,那就不免太玄空;去籌劃敗后如何退守,或準備反攻吧,他目前的心情又不許。”
宋·葉適 《夫人王氏墓誌銘》:“諸子恂恂退守,諸孫惟筆硯得親近。”
宋·葉適 《蔡良甫觀頤堂》詩序:“觀頤有二義:士窮在下,安分內足而不希非意之獲,斂躬退守而不顧因人之榮。”
《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只我自己讀書一場,不曾給國家出得一分力,不曾給祖宗增得一分光,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卻深望這個兒子完我未竟之志。”